“2018年珠海交通建設項目共47個,截至7月底,已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0.73%。”本月召開的2018年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會上,珠海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唐成偉通報了這組數據。上半年,珠海大部分交通項目實現“時間過半、進度過半”,“提速”繼續成為交通會戰的關鍵詞。
交通基礎設施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改善。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歷史重大機遇疊加之下,珠海必須加快跨境、跨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港珠澳大橋、洪鶴大橋、香海大橋、珠機城際鐵路、機場、港口……從海上到空中、從公路到鐵路,珠海正全面鋪開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建設,構建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打造國際門戶城市,更深層次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基礎
重點工程建設打響“提速戰”
兩根塔柱指向天際,勾勒出一座鉆石型橋塔的雛形……這是8月初記者走訪洪鶴大橋工程現場所見的畫面。
在磨刀門水道上,鶴洲南東北角與橫琴芒洲濕地北部之間,一座雙塔雙索面斜拉橋——洪鶴大橋磨刀門主橋正拔地而起。到2020年,這條串聯起橫琴、鶴洲、金灣等地的東西跨海通道建成后,將極大地改善珠海的交通格局。
近年來,珠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大有崛起之勢,但問題仍比較明顯。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鄧江年認為,珠海正從過去的全國交通“末梢”地位躍升為珠江西岸交通樞紐城市,但城市內部交通、東西要道不完善,城際軌道交通與全國鐵路網絡融合不夠,仍是阻礙珠海發展的一大問題。
對此,珠海繼續將“提速”作為全市交通建設工作的關鍵詞。在此背景下,東西、南北向交通要道正全面鋪開,一批市政道路、軌道交通項目也在加緊建設。
磨刀門水道將珠海劃分為東、西兩地。城市要暢通,要素要流動,必須跨越這道天然障礙。在洪鶴大橋以北,連接珠海斗門與中山坦洲的香海大橋正破除用地難題,緊抓建設進度;以南,對接橫琴、金灣的金海公鐵大橋正與珠機城際二期工程一并建設。三座大橋建成后,磨刀門水道上方將架起一排梯形通道,珠海東西的交通往來難題有望破解。
東西有水道的分隔,南北則是山脈的阻礙。從地圖上看,鳳凰山將香洲主城區與北面的高新區阻斷,南北往來只能通過鳳凰山隧道,或繞行東部的港灣大道;再往南,板樟山成為香洲與拱北之間的天然屏障。1990年開通之初,這條雙向四車道隧道被認為“車流量少、效益低”,如今卻變成車流過量、不堪重負的交通“咽喉”。
今年3月,板樟山新增隧道工程正式開工——新增兩條車行雙車道,一條慢行隧道,建成后與板樟山既有隧道組成雙向八車道。目前,新增隧道的6個洞口已全部打開,7月已累計掘進200余米。按照計劃,項目將于2020年4月完工。屆時,珠海市主城區這一交通“咽喉”長期擁堵的現狀有望得到極大改觀。
除此之外,對接港珠澳大橋與深中通道的兩條南北通道——金琴快線與興業快線也在抓緊推進,以期在港珠澳大橋通車后,成為聯通內外的重要干道。
珠海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要抓住下半年珠海航展開幕的重大節點,完成前山大橋至明達路拓寬工程,四批主城區道路路面改造及美化工程都要實現通車。軌道交通方面,珠機城際軌道交通一期工程(拱北至橫琴段)今年內也將具備靜態驗收條件。
布局
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全面鋪開
由于工作需要,珠海市民黃麗每周頻繁往來于拱北、橫琴之間。因為不會駕車,多數時間她選擇乘坐公交車,而每一次單程耗時都在1小時以上,高峰期甚至超過兩個小時。“特別希望能有市區直達橫琴的快車,最好半小時就到。”黃麗時常感慨。
隨著珠機城際軌道一期(拱北至橫琴段)即將建成,黃麗的愿望很快就能實現。“珠機城際鐵路作為廣珠城際鐵路的延長線,建成后將極大地補充珠海鐵路網絡,對完善珠三角地區城際軌道網絡也有重大意義。”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很長一段時間里,珠海幾乎是“路無寸鐵”,直到2012年12月底,廣珠鐵路正式開通,廣珠城軌全線貫通,珠海開始邁入“雙鐵時代”。2015年11月,珠海開通直達北京、桂林的兩條跨省鐵路,從此進入高鐵時代。目前,珠海跨省鐵路已能通達國內近50個城市。
未來,珠海還將著手謀劃建設珠澳高鐵樞紐,深珠通道、廣中珠澳高鐵、珠江肇高鐵都在規劃之中。盡早打通東、西、北向的高鐵大通道成為珠海的一項重要使命。
軌道路網加快布局的背后,折射出珠海建設交通樞紐城市、打造國際門戶的決心和力度。
“珠海要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應更多在城市交通體系上做文章,讓城市內部的交通、血液通暢起來。”鄧江年認為,珠海要進一步推動海陸空多角度對外交通體系建設。而這也正是珠海當前的重要抓手。
大橋、機場、港口、鐵路……對珠海而言,交通基礎設施資源并不匱乏。關鍵在于,如何將資源優化整合,形成一張集合海陸空鐵的立體交通網絡。
珠海機場去年客流量逼近1000萬人次,在全省僅次于廣州、深圳機場。今年2月,珠海機場東指廊正式啟用,為邁向千萬級航空港奠定基礎。珠海還將深化與港澳機場合作,推動開通機場國際口岸,依托橫琴構建“空港+自貿區”的特色空港經濟區。
擁有珠三角西部唯一的天然深水良港,港口是珠海得天獨厚的優勢。上半年,珠海港完成貨物吞吐量6803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13.44萬標箱。今年7月,珠海市交通運輸局與廣州港務局牽手合作,擬攜手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樞紐港口群。以珠海港為依托,珠海也將推進港城一體化建設。
隨著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黃茅海大橋規劃建設,珠海將構建以“兩橋”為支撐的外聯輻射格局,提升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的互聯互通水平。
機遇
搭建灣區時代“戰略通道”
“通過水陸空立體化通道體系的構建,珠海可以進一步加強與西岸地區、粵西地區、西南地區三個圈層的合作,成為內地城市走向國外、國外資源進入內地的橋梁。”廣東省社會科學院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郭楚認為。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在即,如何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發揮珠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獨特角色?是當前珠海必須思考的重大命題。
從全球知名灣區的發展歷程來看,灣區的中心城市需要具備整合配置全球資源要素的能力。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在《國際城市:全球城市網絡的重要節點》一文中提到,可供配置的對象包括三方面要素,即戰略性資源、戰略性產業和戰略性通道,而這個通道主要指鐵路、港口、機場等。
“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珠海要更多地在交通建設體系上做文章。”在暨南大學教授、區域經濟學家陳章喜看來,珠海的基礎設施建設應該在加強質量、提升科技化水平、擴大覆蓋面以及強化整合等方面下功夫。“特別是要大力推進港口、軌道交通和各類對外交通設施的建設。”
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將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集散。陳章喜認為,交通網絡的構建,將使珠江口東西兩岸城市來往變得更加快捷方便。更進一步,還將增強與粵西地區、大西南地區乃至京津冀、長三角等經濟圈的對接程度。“由此,珠海有望在區域地位、腹地支撐力、產業轉型升級、創新創業發展等方面獲得全面提升,形成珠江西岸經濟增長極。”
運用戰略通道優勢和紅利,珠海還應該在產業布局上提前謀劃。“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珠海應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旅游服務業、現代金融業、高科技產業、先進制造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服務等產業。”陳章喜表示,充分運用緊鄰港澳的地緣優勢,通過加快跨境、跨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布局一批國際水平、港澳特色的現代化設施,珠海有望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門戶城市。
重大項目進展一覽
1.港珠澳大橋:
主體工程、珠海連接線和珠海口岸工程已具備通車和使用條件。
口岸人工島客貨運樞紐站場具備投入使用條件。
2.東西南北通道:
◎東西向通道方面:
洪鶴大橋:鉆石型主塔墩已現雛形,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
香海大橋:支線計劃今年下半年動工建設。
鶴港高速:一期工程全線已完成施工招標,正開展水上樁基圍堰等施工,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二期工程計劃今年下半年動工建設。
金海大橋:今年3月16日舉行了開工儀式,計劃2022年建成通車,目前主橋首樁已開鉆。
◎南北向通道方面:
興業快線:北段已于2017年12月28日開工建設,南段正有序推進前期工作;整體項目正按照2020年建成通車的目標開展各項工作。
金琴快線:分港灣大道至梅華立交、造貝立交至珠海大道和珠海大道至北三路3段同步推進,全線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
3.軌道交通:
珠機城際軌道一期工程(拱北至橫琴段):沿線站點主體工程已基本完工。
珠機城際軌道二期工程(橫琴至機場段):已于今年3月16日開工,目前正進行棧橋搭設、隧道洞口清理等施工,計劃2023年建成通車。
4.空港、海港:
機場:珠海市通用機場項目于2017年6月開工建設,預計2018年底完工;珠海機場升級改造工程于2017年8月開工建設,計劃2019年完成改造。
港口:高欄港區集裝箱碼頭二期工程1-3號泊位已建成交工,計劃2019年完工;高欄港區5萬噸黃茅海航道一期工程已動工建設,計劃2019年完工。
專家觀點
融入大灣區建設,珠海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樞紐型城市普遍具有完備通達的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輻射周邊地區的對外交通網絡。一般而言,發達的對外交通主要包括三個層次,樞紐型城市對區域其他城市的對外交通、樞紐型城市對全國其他城市的對外交通,以及樞紐型城市對國際城市的對外交通。
按照這一標準,珠海在基礎設施建設及區域規劃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目前,包括珠海在內的珠江西岸乃至整個粵西地區的交通一體化水平較低,尤其是交通樞紐型城市建設、軌道交通的發展較為滯后。
不久前,珠海市委八屆五次全會召開,提出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規劃中包括深珠通道、廣中珠澳高鐵、珠海城市軌道建設等項目。這些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規劃,將極大提升珠海的區位地理優勢,強化珠海的樞紐城市功能,形成對接港澳、貫穿珠海、輻射粵西的交通大樞紐,將能完善珠海的區域交通網絡,并大大提高珠海機場、珠海港、珠海軌道交通等綜合客貨運輸樞紐的輻射帶動作用。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定位珠江西岸核心城市的珠海,如何真正深度地參與大灣區建設?
一方面,要推進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互聯互通,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擴大對外開放,加快橫琴自貿片區的開放步伐。在與港澳的緊密合作中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同時,還要推動科技創新,抓住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協調發展的主線,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