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2017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表示,工信部已啟動了“傳統能源汽車停止產銷時間表”的相關研究。雖然目前還只限于研究階段,但隨著“雙積分” 并行管理辦法即將出臺,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汽車已是大勢所趨。那么就現階段而言,消費者能否放心選擇新能源汽車,產品質量穩定性又究竟如何?為此,車質網對現有新能源汽車投訴信息進行整理,以便消費者更加直觀地了解目前國內新能源車質量現狀。
一、品牌屬性及國別投訴分析
目前,國內市場中較為常見的新能源汽車分為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油電混合動力汽車。此次,車質網對以上三種較為常見的新能源汽車投訴數據進行整理,發現投訴最為集中的是自主品牌產品,占比高達89%。
從新能源汽車各品牌屬性投訴情況來看,自主品牌占比最大,而合資與進口品牌投訴占比相加僅為11%,當然這并不排除受銷量因素的影響。近幾年,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持續發力,試圖借此實現“彎道超車”,但受到經驗與技術等方面的制約,難免會出現產品質量批次問題甚至缺陷,這一點也從自主品牌居高不下的投訴量上可見一斑。如果這一情況不得到改善,那么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口碑,或將成為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在品牌國別投訴占比中,日系及德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投訴占比相對較大。當然,在投訴量差距并不大的基礎上,投訴量更多還是受產品銷量因素影響。日系品牌前期產品重心基本集中在混合動力車型上,例如豐田品牌最早將混合動力車型引入國內,引起了國內汽車行業以及媒體對新能源汽車這一概念的關注,也帶動了此后國內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德系品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后來者居上,各德系品牌也紛紛推出混合動力車型。而之所以日、德系品牌投訴占比相對偏高,主要是由于混合動力汽車依然保留傳統動力,因此在投訴中有關發動機方面的投訴問題依然存在。
二、新能源汽車類型投訴分析
可能有不少人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主要問題來自于純電動汽車,但據數據顯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卻成為投訴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投訴占比達74%,令人大跌眼鏡,而純電動汽車投訴占比則為17%。相比之下,油電混合動力汽車由于發展較為成熟,在產品質量穩定性方面表現相對較好,投訴量只占到9%。而綜合此前對各品牌屬性的分析來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投訴問題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自主品牌車型中,在其他國別品牌中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投訴相對較少。
三、出現故障問題時間段及行駛里程分析
新能源汽車新車在使用1年內出現問題的投訴占比高達72%,這一比例高于整體行業65.5%的占比數據。此外,車輛使用1個月內出現問題的投訴竟占到21%,僅比車輛使用1-3年間出現問題的投訴占比低4個百分點。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中部分產品的質量可靠性,或存在一定問題。
數據顯示,在新能源汽車投訴中有近一半的車輛,首次出現故障的行駛里程是在20000km以內,僅從這一比例來看新能源車略好于整體行業58.2%的占比數據。相比之下,僅行駛里程在50000-60000km的新能源汽車故障投訴占比最小,其余各項投訴則占比均達兩位數。
綜合以上兩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在新車購買1年內出現故障的可能性較大,而并非與實際行駛里程成正比。由此可見,部分新能源汽車在質量可靠性方面,或存在一定短板,致使車輛在短期內出現問題。
四、質量類投訴占比分析
從質量投訴問題來看,新能源汽車電瓶成為最大投訴故障點并不令人意外,原因在于電瓶在新能源汽車組成部件中的重要性與發動機不分伯仲,出現問題后不僅會影響車輛的續航里程,同時也會對動力輸出造成一定影響,甚至可能會出現車輛無法正常使用的情況發生。但與其它故障問題相比,投訴量懸殊如此之大令人有些意外。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也依然沒能擺脫變速箱問題的宿命,變速箱頓挫、異響兩大問題分列榜單第二、三位,投訴量均達百宗以上。其它故障問題的投訴量則相對較少,不過一些影響行車安全的故障問題也出現在榜單中,例如剎車失靈、動力消失、轉向失靈等,值得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而無論是投訴最為集中的電瓶故障、變速箱故障還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故障問題,在哪類新能源車型中較為常見?故障原因又有哪些?在以下典型故障分析中將進行詳解。
五、典型故障分析
1、電瓶故障
從車質網投訴信息來看,目前有關電瓶問題的投訴主要集中在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主要故障現象表現為續航里程在使用中出現嚴重衰減。據車主反饋,廠家宣稱純電續航能達到70km,電池50萬km壽命衰減到80%,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卻出現嚴重衰減,電池充電量從新車12度左右,衰減到7-8度,純電模式下續航里程也由70km衰減到30km左右,嚴重影響到日常的使用。對此,車主查閱相關資料后認為,該車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GBT31486-201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電性能要求及試驗方法及GBT31484-2015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循環壽命要求及試驗方法)。資料表明,新能源汽車所用電瓶不同于傳統電瓶,其內部結構多為多節單體電池串聯而成,如果其中有任何單體電池電壓偏低,都將影響到整組電池性能,甚至會降低其它單體電池的使用壽命。因此,電瓶的質量可靠性對新能源汽車而言尤為關鍵。
2、變速箱故障
雖然變速箱相關投訴較為集中,但查看數據后發現,目前相關投訴依然集中在某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中,其罪魁禍首則是旗下車型所使用的DCT雙離合變速箱。從歷史投訴數據來看,可以說頓挫、異響問題已成為這款DCT雙離合變速箱的“通病”,而不僅僅出現在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中。
3、剎車失靈故障
傳統能源汽車剎車系統主要由剎車總泵、剎車分泵、真空助力等系統部件組成,而反觀部分新能源汽車剎車失靈問題投訴案例,電動汽車(以及部分混合動力汽車)所采用的制動系統則有所不同,除再生制動系統(能量回收)外,還有采用電機助力以及電氣制動系統的車型。投訴中有車主反映,部分制動力分配給電力回饋系統,踩剎車力越大返充電功率就越大,從原理來看電機反轉產生的制動力就越大。但如果車輛電壓一致性較差,為防止電壓過高時出現的風險車輛會停止回饋電,這可能會導致行駛過程中制動力反復無常,甚至在某種特定情況下會完全失去制動力,造成車輛出現剎車失靈現象,影響行車安全。但由于目前不同品牌車型所采用的制動系統結構原理不同,且投訴案例較為有限,因此尚難以定論為設計缺陷問題,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與此同時,一些動力消失、轉向失靈等問題,也是由新能源汽車的電控管理系統及電瓶故障引起。以上這些問題,都對日常行車安全造成隱患,應引起相關廠家以及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
4、生產裝配問題故障
從新能源汽車典型投訴故障榜單來看,有些故障問題雖不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但也從側面反映出目前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以及質檢方面存在的問題。例如部件開裂、車身漏水、車身生銹等故障,則主要反映的是生產裝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總結:
通過以上對新能源汽車投訴案例的分析可見,如果中國汽車產業要實現從傳統能源汽車到新能源汽車的順利轉型,各車企尤其是自主品牌,在電池、電控等核心技術以及質量品控方面都亟待提升和改善。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向上”階段,誰能夠擁有良好的產品質量口碑,勢必將占據市場有利地位,從而獲得更多市場份額。而并非是通過炒概念、拉風投來掙取快錢,又或者單純為提升積分而“攢車”。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