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來五年,創新是引領中國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汽車領域,這場變革常被歸納為智能互聯、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和電力驅動四個方面。前景是美好的 ,過程難以避免有些繁復。所有革命性技術的達成都是積少成多,量變引發質變。因而,在未來數年,將有一大批“微創新”出現在新車上。
會“噓寒問暖”的汽車AI
不同于國內已經搭載在車上的駕駛助手,嶄新的汽車AI具備深度學習能力,能根據頻繁出現的話題推斷駕駛員的喜好。通過學習駕駛員的發音,讀懂駕駛員發出的指令,記錄駕駛員經常播放的歌曲,推薦相應的曲目。
嶄新的汽車AI不僅裝有收集外部信息的攝像頭、雷達以及傳感器,還裝上收集駕駛員信息的攝像頭。“對外”能夠監測周圍環境,提供駕駛輔助。“對內”通過對駕駛員表情、動作、語調,綜合推斷駕駛員情感和興奮度等。
當駕駛員感到疲倦時,系統引導其進入清醒狀態;駕駛員感到緊張時,則引導其進入放松狀態。引導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可能是調節車內空調的溫度,還可能自動啟動按摩功能;又或是主動聊天。
數據上傳到云端 跟著個人走
跟手機一樣,未來每個汽車用戶或將擁有一個賬戶。這個賬戶可以在不同的車型上登錄和退出,個人資料和數據保存在云端,通過車機互聯系統下載和激活。假如用戶愿意,認為自己的駕駛習慣相當安全,可以將個人使用習慣的數據共享出去,讓其他人一起使用。
3D呈現行駛路線
AR-HUD,即增強現實抬頭顯示器,融合多項ADAS功能,以圖像信息的形式呈現在駕駛員的視野范圍內,并能結合于實際交通路況當中,駕駛員可以擴展并增強自己對于駕駛環境的感知。
AR-HUD與HUD究竟有什么不同?舉個例子,當用戶駕駛車輛偏離既定車道,AR-HUD 系統可以在車道線邊緣處標出紅線提醒用戶。而在ACC系統工作時,駕駛員則可以在前車后部看到一條標記的亮帶。可以這樣說,AR-HUD不僅可以顯示信息,還可以將信息進行模擬,滿足駕駛員的觀察需要。
汽油機也壓燃?
這種汽油發動機采用了HCCI均質壓燃技術,利用18:1的超高壓縮比壓燃。即,通過活塞壓縮混合氣使之溫度升高至一定程度時自行燃燒,汽油混合氣實現了燃效的提高。“均質燃燒”中的“均質”,指的是混合氣的狀態,遍布氣缸內的混合氣的汽油濃度是均勻的。通過活塞對氣缸內的均質汽油混合氣施加壓力導致混合氣升溫,當溫度上升至一定程度,氣缸各處的混合氣會同時燃燒。均質壓燃技術提升了汽油發動機在中低負載工況下的稀燃極限,提升了發動機的燃油經濟性。
超級巡航系統
這是一套針對高速公路的輔助駕駛系統,通過駛員注意力保持系統、高精度地圖數據系統、實時傳感器和攝像頭等與自適應巡航系統的配合,讓搭載超級巡航的車輛可以在高速公路行駛時解放駕駛員的右腳的同時,解放了駕駛員的雙手。其中,駕駛員的注意力在車輛行駛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超級巡航系統中通用加入了駕駛員注意力保持系統,以確保駕駛員正在專注于駕駛,隨時能接管車輛。這是實現超級巡航不可或缺的元素。
自動變道和跟車
Level 2級別的自動駕駛已經出現在部分豪華車的旗艦車型上,使車輛能夠在高速路上自動駕駛。通過車載技術對路況進行分析判斷,并在駕駛中作出決定、采取措施,可實現進出高速公路、車道保持與變換、車距保持等。對于自動駕駛,不同車企的定義有不同。新的觀點認為,自動駕駛不能以“完全解放人類”為目的,而是作為一種輔助,提升行車安全和乘坐舒適性,因為駕駛是汽車的靈魂所在。
身份識別
iPhone X上剛用到的用戶身份識別類似的黑科技會被用在汽車上。這是一套智能車窗交互系統,在車主靠近汽車主駕車窗時,能夠實時識別車主身份,并在車窗上顯示車主問候,電量續航里程等信息。
氫燃料電池車
新能源汽車并不只是純電動,氫燃料電池是終極環保車。加氫站是氫燃料電池車推廣的關鍵,截至目前,在政府主導下,日本已經建成99家的加氫站。根據規劃,到2020年,加氫站的數量還將增加到160家。與此同時,制氫的手段不再僅僅局限于工業生產,還會加入風力發電電解水等更為環保的手段。
車輛獲取紅綠燈信息
日前,通用汽車成功演示了車輛與基礎設施(V2I)通信應用,來自通用汽車的測試車輛成功獲取了道路交叉口的紅綠燈狀態和倒計時信息。基于V2X應用層行業標準開發的綠燈優化車速提醒安全應用,可以向司機發送到達下一路口的最佳車速,車輛以此速度前進便可在綠燈狀態下通過路口。這項應用可以幫助司機避免由于視線被前方大型車輛遮擋而無法獲知紅綠燈信息導致的緊急剎車情況,或者通過更好地控制車速順利通過交叉路口。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