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 283.95 億元,同比增長 71.9%
歸母凈利潤 73.78 億元,同比增長 107.1%
稀釋每股收益 2.30 元,同比增長 90.1%
經調整 Non-IFRS 歸母凈利潤 67.72 億元,同比增長 77.9%
經調整 Non-IFRS 稀釋每股收益 2.29 元 [1] ,同比增長 76.2%
經營現金流 74.31 億元,同比增長 142.1%
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的能力和技術平臺公司 -- 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碼: 603259.SH / 2359.HK)發布 2022 年前三季度業績報告。
本文件純屬簡報性質,并非意圖提供相關事項的完整表述。有關信息請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www.sse.com.cn)、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www.hkexnews.hk) 和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體刊登的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及相關公告為準。請廣大投資者謹慎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本文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均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或"IFRS")進行編制,幣種為人民幣。
本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報告財務數據未經審計。
2022 年第三季度財務亮點
營業收入同比強勁增長77.8%至106.38億元。強勁的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極強的執行力,充分發揮了公司獨特的"一體化、端到端"CRDMO業務模式的協同性,加強了平臺間業務導流,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
化學業務 (WuXi Chemistry) 實現收入78.43億元,同比增長114.8%,經調整Non-IFRS毛利32.62億元,同比增長117.0%,毛利率為41.6%。
測試業務 (WuXi Testing) 實現收入15.72億元,同比增長28.1%,經調整Non-IFRS毛利6.12億元,同比增長54.3%,毛利率為38.9%。
生物學業務 (WuXi Biology) 實現收入6.89億元,同比增長36.6%,經調整Non-IFRS毛利2.88億元,同比增長12.3%,毛利率為41.8%。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 (WuXi ATU) 實現收入3.06億元,同比增長8.4%,經調整Non-IFRS毛利-0.17億元,毛利率為-5.5%。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 實現收入2.17億元,同比下降30.3%,經調整Non-IFRS毛利0.49億元,同比下降58.5%,毛利率為22.7%。
注:1. WuXi ATU經調整Non-IFRS毛利在2022年第三季度為人民幣-16.87百萬元,相較2021年第三季度的人民幣17.07百萬元,下降33.95百萬元。
2.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IFRS毛利同比增長83.5%至 40.38億元,毛利率為38.0%[2]。
經調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長83.1%至42.01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9.5%。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42億元,同比增長209.1%。
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81.9%至24.71億元。
稀釋每股收益0.81元,同比上升170.0%;稀釋經調整Non-IFRS每股收益0.84元,同比增長82.6%。
2022 年前三季度財務亮點
2022年1-9月("報告期內"),營業收入同比強勁增長71.9%至283.95億元:
化學業務 (WuXi Chemistry) 實現收入208.17億元,同比增長106.6%,經調整Non-IFRS毛利85.76億元,同比增長102.4%,毛利率為41.2%。
測試業務 (WuXi Testing) 實現收入41.77億元,同比增長25.3%,經調整Non-IFRS毛利15.39億元,同比增長36.0%,毛利率為36.8%。
生物學業務 (WuXi Biology) 實現收入17.79億元,同比增長24.9%,經調整Non-IFRS毛利7.32億元,同比增長22.8%,毛利率為41.1%。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 (WuXi ATU) 實現收入9.22億元,同比增長25.2%,經調整Non-IFRS毛利-0.60億元,毛利率為-6.5%。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 實現收入6.72億元,同比下降27.9%,經調整Non-IFRS毛利1.89億元,同比下降54.2%,毛利率為28.1%。
注:1. WuXi ATU經調整Non-IFRS毛利在2022年前三季度為人民幣-59.62百萬元,相較2021年前三季度的人民幣13.67百萬元,下降73.28百萬元。
2. 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IFRS毛利同比增長72.0%至104.65億元,毛利率為36.9%[3]。
經調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長71.8%至109.91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8.7%。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78億元,同比增長107.1%。
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7.9%至67.72億元。
稀釋每股收益2.30元,同比上升90.1%;稀釋經調整Non-IFRS每股收益2.29元,同比增長76.2%。
經營現金流74.31億元,同比增長142.1%。
[1] 2021年1-9月和2022年1-9月,公司稀釋加權平均普通股股份數分別為2,931,763,230股和2,951,099,205股。
[2]如果在PRC準則下核算,毛利同比增長85.4%至41.04億元,毛利率為38.6%
[3]如果在PRC準則下核算,毛利同比增長72.5%至105.41億元,毛利率為37.1%
2022 年前三季度業務經營亮點
2022年1-9月,公司新增客戶超過1,000家,活躍客戶數量超過5,900家,全球各地的客戶對我們的服務需求保持強勁增長。我們不斷優化和發掘跨板塊間的業務協同性以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持續強化我們獨特的一體化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和CTDMO(合同測試、研發與生產)業務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從藥物發現、開發到生產的服務需求。2022年1-9月,來自全球客戶的收入均實現快速增長:
報告期內,公司來自美國客戶收入189.91億元,同比增長110%;來自歐洲客戶收入28.97億元,同比增長21%;來自中國客戶收入53.18億元,同比增長30%;來自其他地區客戶收入11.88億元,同比增長22%。
公司不斷拓展新客戶,并通過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保持強勁的客戶粘性。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原有客戶收入275.46億元,同比增長80%;來自新增客戶收入8.49億元。
報告期內, 來自于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收入129.18億元,同比增長175%;來自于全球其他客戶收入154.77億元,同比增長31%。
公司橫跨藥物開發價值鏈的獨特定位,使得我們能夠"跟隨客戶"、"跟隨分子",并實現更大的協同效應。報告期內,使用公司多個業務部門服務的客戶貢獻收入259.15億元,同比增長83%。
化學業務(WuXi Chemistry):CRDMO一體化模式驅動翻倍收入增長
化學業務實現收入208.17億元,同比增長106.6%,經調整Non-IFRS毛利85.76億元,同比增長102.4%,毛利率為41.2%。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化學業務板塊收入同比增長38.3%。新分子種類相關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2.5%。
小分子藥物發現("R",Research)服務收入53.94億元,同比增長36.2%。
我們擁有全球領先的小分子研究團隊,公司在過去十二個月完成了超過37.9萬個定制化合物合成。該服務賦能早期小分子新藥研發客戶,并成為公司下游業務部門重要的"流量入口"。我們通過貫徹"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的戰略為公司CRDMO服務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持續實施長尾戰略,長尾客戶對我們小分子和寡核苷酸及多肽的藥物發現服務需求增長強勁。
工藝研發和生產(“D”和“M”,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服務收入154.23億元,同比增長152.2%。
報告期內,我們新增了692個分子項目,包括1個商業化階段的新增分子。目前我們的管線中有2,123個小分子項目,其中包括已獲批上市的 44個、臨床 III 期階段 53個、臨床 II 期階段 288個、臨床 I 期及臨床前階段 1,738個。
新分子能力建設方面,化學業務板塊寡核苷酸和多肽藥物的工藝研發和生產服務客戶數量達到97個,同比提升98%,服務分子數量達到155個,同比提升101%,服務收入達到11.0億元,同比增長406%。
面對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化學業務板塊持續產能建設。公司在報告期內開始陸續投產用于GMP生產的常州三期,包括一個研發中心和五個生產車間。7月,常州基地的又一全新寡核苷酸及多肽生產大樓正式投入運營,進一步提升大規模生產能力,將更好地滿足全球合作伙伴在寡核苷酸及多肽藥物開發方面日益增長的需求。9月,無錫基地的無菌脂質納米顆粒(LNP)制劑平臺投入運營,進一步提升全球CRDMO平臺能力;首個高活口服制劑生產車間也于9月在無錫基地正式投產。同時,位于武漢的華中總部基地落成,持續擴大藥物發現服務的產能。今年第三季度,公司宣布了新加坡基地的建設計劃,在美國特拉華州米德爾敦的新生產基地也正式動工,未來將更好地滿足全球合作伙伴的需求。
測試業務(WuXi Testing):實驗室分析及測試服務強勁增長
測試業務實現收入41.77億元,同比增長25.3 %,經調整Non-IFRS毛利15.39億元,同比增長36.0%,毛利率為36.8%。其中:
實驗室分析及測試服務收入30.42億元,同比增長35.2%。
公司為客戶提供藥物代謝動力學及毒理學服務、生物分析服務、醫療器械測試服務等一系列相關業務。公司持續發揮一體化平臺優勢,通過 WIND(WuXi IND)服務平臺,將臨床前藥效、藥代、安全性評價以及申報資料撰寫和遞交整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IND全球申報一體化服務,加速客戶新藥研發進程。2022年1-9月,WIND平臺簽約89個服務項目。
公司的藥物安全性評價業務,相比較去年同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報告期內收入同比增長高達49%,以符合全球最高監管標準的服務質量,繼續在亞太保持領先地位。
以美國為主要運營基地的醫療器械測試業務顯著恢復性增長,報告期內收入同比增長30%。
位于蘇州和啟東的55,000平米實驗室正在按計劃建設中,預計2023年中投入使用。
臨床CRO及SMO收入11.35億元,同比增長4.6%,增速明顯放緩,主要是由于受到今年以來國內多地疫情反復的影響。目前業務開展恢復到正常的95%左右。
在這樣的挑戰下,我們臨床CRO業務在2022年1-9月為合計約190個項目提供臨床試驗開發服務,助力客戶獲得10項臨床申請批件。
SMO業務保持了中國行業第一的領先地位并持續發展。截至2022年9月30日,人員團隊擁有超過4,700人,分布在中國約150個城市的1,000多家醫院。報告期內,SMO收入同比增長20.0%,在手訂單同比增長34.9%。2022年1-9月,SMO助力客戶23個創新藥獲批上市。
生物學業務(WuXi Biology):新分子種類生物學服務快速增長
生物學業務實現收入17.79億元,同比增長24.9%,經調整Non-IFRS毛利7.32億元,同比增長22.8%,毛利率為41.1%。雖然第二季度收入增長受到上海地區疫情影響,但是在廣大員工共同努力下,第三季度業務得到恢復。
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發現生物學賦能平臺之一,擁有超過2,800位經驗豐富的科學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學服務和解決方案,能力涵括新藥發現各個階段及所有主要疾病領域。建立了3個卓越中心,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抗病毒,神經科學和老年病。
腫瘤新藥發現服務及罕見病,免疫學疾病服務同步持續增長,提供客戶從靶點發現到臨床生物標志物檢測一站式優質服務。
公司擁有領先的 DNA 編碼化合物庫(DEL)和苗頭化合物發現平臺,服務客戶超過1,300家。一家客戶利用我們的DEL技術進行苗頭化合物篩選,該項目已成功進入臨床。這是我們第一個有公開發布信息的通過DEL篩選的苗頭化合物進入臨床,也是對我們技術平臺的重要驗證。
生物學業務板塊著力建設新分子種類相關的生物學能力,包括靶向蛋白降解,核酸類新分子,偶聯類新分子,溶瘤病毒,載體平臺、創新藥遞送系統等,2022年1-9月,生物學業務板塊新分子種類及生物藥相關收入同比增長76%,占生物學業務收入比例由2021年的14.6%提升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20.5%。新分子種類相關生物學服務已成為生物學板塊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WuXi ATU):CTDMO商業模式驅動增長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實現收入9.22億元,同比增長25.2%,經調整Non-IFRS毛利-0.60億元,毛利率為-6.5%。其中,測試業務的收入同比增長44%,工藝開發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4%。毛利下跌主要由于新啟用的上海臨港運營基地較低的利用率導致。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強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服務平臺建設,持續提升細胞及基因療法檢測能力和規模,為67個項目提供開發與生產服務,其中包括50個臨床前和I期臨床試驗項目,9個II期臨床試驗項目,8個III期臨床試驗項目(其中4個項目處于上市申請準備階段)。目前,我們已助力一家美國客戶完成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療法(TIL)項目的上市申報,以及為一家中國客戶完成用于CAR-T細胞療法的慢病毒載體的上市申報。
2022年3月,公司正式發布TESSA™技術,這是一項用于規模化生產無轉染的腺相關病毒(AAV)的革命性技術。工藝現擴張至200L,與傳統的基于質粒的生產相比,利用TESSA™載體生產的AAV是基于質粒方法生產的10倍以上。
2022年8月,公司宣布與楊森簽訂TESSA™技術許可協議。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有38個TESSA™項目正在客戶評估中,客戶包括6大生物科技/制藥企業。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業務迭代升級,轉型創新新藥研發服務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實現收入6.72億元,同比下降27.9%,經調整Non-IFRS毛利1.89億元,同比下降54.2%,毛利率為28.1%。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業務主動迭代升級以滿足客戶對中國新藥研發服務更高的要求。新研發項目以"best-in-class"分子和新分子種類藥物為主,由于研發難度提升、周期變長,因此對當期業績有一定程度影響。
2022年1-9月,公司為客戶完成15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同時獲得26個臨床試驗批件,已超過2021年全年的23個臨床試驗批件總和。截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累計完成159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并獲得136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同時,有1個項目處于上市申請(NDA)階段,有5個項目處于III期臨床試驗,21個項目處于II期臨床,77個項目處于I期臨床。客戶產品上市后,公司將根據與客戶的協議,從客戶的藥品銷售收入中按照約定比例獲得提成。
公司目前致力于為客戶發現潛在的"best-in-class"分子和新分子種類。公司正在為客戶開展15個新分子種類臨床前項目,包括多肽/多肽偶聯藥物(PDC)、蛋白降解劑和寡核苷酸。其中多個項目將于2022年底或2023年初遞交IND申請。
公司獨特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不斷成功助力公司創造業績增長新高。公司業務持續健康發展,且大規模商業化生產訂單帶來了強勁現金流。因此,公司決定終止2022年8月17日已獲得批準的H股增發計劃。
履行 ESG 承諾
作為創新的賦能者、可信賴的合作伙伴,和全球健康產業的貢獻者,公司致力于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并成為一個良好的全球企業公民。
2022年8月,在Sustainalytics發布的最新ESG評級報告中,公司的ESG評級為"低風險",管理水平提升至"強",并位列全球醫藥行業前2%。2022年9月23日,公司在2022年標普(S&P)全球企業可持續發展評估中,得分超越98%的全球同行(行業劃分:生命科學工具與服務)。此外,公司在2022年MSCI評級中再次獲得"AA"級。
在低碳環保方面,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相比于2021年的基線,我們碳排放經濟強度下降16.8%,能源消耗經濟強度下降19.8%,用水經濟強度下降22.0%。
管理層評論
藥明康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革博士表示:"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取得了創紀錄的業績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9%,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77.9%。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更是在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單季度收入超過100億的里程碑。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再次證明,藥明康德獨特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并持續驅動公司的快速發展。"
“面對新冠疫情持續反復帶來的不確定性,公司及時、高效地執行了業務連續性計劃,充分發揮全球布局、全產業鏈覆蓋的優勢,確保能夠幫助客戶推進重要且能夠造福患者的工作。藥明康德將始終堅持“客戶第一”,做堅定不移的賦能者,不斷加強能力和規模建設,助力全球合作伙伴加速新藥研發進程,推動更多突破性治療方案的早日問世,造福全球患者。公司對未來充滿信心,將此前公告的2022年全年收入增長目標由68-72%調整至70-72%,也將保持2021至2024年收入復合增速不低于34%的目標,顯示了公司在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驅動下持續加速發展的信心。”
"第三季度藥明康德在ESG工作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公司將繼續秉承‘做對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價值觀,做對做好ESG,將ESG理念進一步融入公司運營的各個環節,成為一家對行業負責任、對社會有擔當的企業。"
[4] 以下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5] 以下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6] 以下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7] 以下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8] 以下數據若出現各分項值之和與合計不符的情況,均為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關于藥明康德
藥明康德(股票代碼:603259.SH/2359.HK)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均設有運營基地。藥明康德通過獨特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不斷降低研發門檻,助力客戶提升研發效率,為患者帶來更多突破性的治療方案,服務范圍涵蓋化學藥研發和生產、生物學研究、臨床前測試和臨床試驗研發、細胞及基因療法研發、測試和生產等領域。2022年,藥明康德被MSCI評為ESG(環境、社會及管治)AA級。目前,公司的賦能平臺正承載著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5,9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發創新項目,致力于將更多新藥、好藥帶給全球病患,早日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愿景。
Non-IFRS 財務指標
為補充本公司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呈列的綜合財務報表,本公司提供Non-IFRS毛利和Non-IFRS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不包括股權激勵計劃開支、可轉股債券發行成本、可轉股債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波動相關損益、并購所得無形資產攤銷、商譽減值損失)、經調整Non-IFRS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進一步剔除已實現及未實現資本性權益類投資收益、應占合營公司盈虧)、經調整Non-IFRS每股收益作為額外的財務指標。這些指標并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規定或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
本公司認為經調整之財務指標有助了解及評估業務表現及經營趨勢,并有利于管理層及投資者透過參考此等經調整之財務指標評估本公司的財務表現,消除本公司并不認為對本公司業務表現具指示性的若干不尋常、非經常性、非現金及非日常經營項目。本公司管理層認為Non-IFRS財務指標在本公司所在行業被廣泛接受和適用。該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財務指標并不意味著可以僅考慮非公認準則的財務指標,或認為其可替代遵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及表達的財務信息。閣下不應獨立看待以上經調整的財務指標,或將其視為替代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準備的業績結果,或將其視為可與其他公司報告或預測的業績相比。
(新媒體責編:wan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