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揚,一個平凡的名字,一個平凡的老師,她用生命踐行使命,如點點燭光,為農村孩子點亮夢想,為鄉村發展注入力量。從富庶的浙江來到了四川屏山縣支教,這一教就是整整二十年,20多年間,這里的學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呂文揚始終一直都在。
在鄉親們的口中,她一直是“支老師”。很多人問她,為什么可以在大山溝里堅守這么多年?那里又不是你的故鄉,也沒有一塊你的田。呂文揚的回答是:“因為這里需要!”
在屏山縣從事數學教學工作的她。“捧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是她潛心教育的不懈追求。她熱愛教育行業,從教二十多年以來一直對工作認真負責,踏實肯干,兢兢業業。她扎根母校,扎根農村,決心為農村孩子開辟一片新天地。
呂文揚回憶起剛來的時候說道:“當時以為只是工作地點的改變,認為只是工作地點偏遠一點,滿心歡喜地想干出一點成績,不負支教這一使命,既要不辜負領導的信任,還要對得起我的學生們。”9月,呂文揚被派到屏山縣清平鄉民族中心校支教一年。她告訴我,剛到彝鄉的時候,有同事說:就算把命填進去也教不出好成績。
有一次為了勸輟學的學生黃麗麗回到學校,呂文揚前前后后家訪6次。一次突遇狂風暴雨,一根大樹枝被風刮斷,狠狠砸在他的胸口上,呂文揚差點昏過去。那次,不長的路,她用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到。見到滿身滿臉雨水和泥巴的呂文揚,黃麗麗父母半晌說不出話來。第二天,他們主動把孩子送到學校。就這樣,二十多年來,靠著呂文揚的堅持,上百名面臨輟學的孩子重返校園。
一個人只要在一生中做一件史詩般的事情,她的價值無疑會得到升華,她的人格魅力會在一瞬間得到體現。呂文揚的行為是實實在在的,沒有任何虛假的成分。她性格很好,有一顆美麗的心。
從漏風漏雨的小平房,到窗明幾凈的現代化教室;從雜草叢生的泥土地,到規整的塑膠操場……鄉村教育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呂文揚說,現在上課,教學手段進步了很多。當年父母上課時經常到處找掛圖,現在網上就有海量資源,用投影儀一放,既直觀又全面。
時代在發展,教學設備在優化,但責任與傳承從未改變。鄉村教師的故事,依然一代代繼續下去。
(新媒體責編:wan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