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特征,我國明確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目標。
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公示92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中超六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分布于制造業,但分批次來看制造業占比逐批下降,而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趨勢如日方升。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地區分布東強西弱、階梯遞減的特征明顯。
一、什么是“專精特新”?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指具備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四大優勢的中小企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高度重視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強調要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020年7月,十七部門印發《關于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制度的若干意見》,明確完善支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機制。健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標準體系和評價機制,引導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
二、企業申報“專精特新”有什么好處?
1、企業認定獎勵:20-100萬獎金和補助金(具體金額以地方獎金和補助金為準)。
2、政策優惠:財政專項資金、稅收優惠、企業文化知識進行產權保護、技術發展創新社會支持、市場開拓扶持、融資增信等。
3、榮譽資格:授予“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證書。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受理的項目,這個榮譽對中小企業來說含金量很高,后期更有利于企業在企業金融服務上獲得更大的幫助。
4、上市加分:政府鼓勵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上市,加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上市輔導,為相關企業開辟新的融資渠道。
三、專項條件
1.專業化:企業專注核心業務,具有較高專業化生產、服務和協作配套能力,能為大企業、大項目和龍頭企業提供關鍵零部件、關鍵元器件、配套產品和配套服務。
2.精細化:企業建立精細高效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取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開展精細化生產、精細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企業管理效益突出、降本增效顯著。企業產品品牌和服務美譽度高、性價比好、品質精良,在細分市場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3.特色化:企業利用特色資源,弘揚傳統技藝和地域文化,采用獨特工藝、技術、配方或原料,研制生產具有地方或企業特色的產品。
4.創新化:開展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適應或創造消費新需求,擁有符合“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經濟發展特征的產品或服務,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新的競爭優勢。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智能化應用水平,通過行業的交叉融合提供新的產品或服務,擁有近2年內新授權的發明專利或獨特、獨有的工藝、配方等專有技術。
四、如何進行申報
申報企業須如實填寫《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申報書》(包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報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基本情況表和承諾書),匯總審核后行文上報。
五、如何高效審批通過
專業的事情找專業的人來做,自己瞎忙乎只會事倍功半。
金藍盟成立于1998年,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屹立潮頭24年,集團下全國設有22家分公司,覆蓋十幾個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擁有300多名員工,100多位各領域管理專家金藍盟自成立之初,牢牢把創造價值擺在第一位,重視咨詢成果實現客戶價值是金藍盟首要戰略,金藍盟集團對于企業壓縮成本、專精特新、數字化升級等領域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眾多成功案例,金藍盟敢于承諾“不滿意就重做”!咨詢成果用數據說話!
在咨詢界擁有自有專家團隊
目前擁有各個管理領域的專家120多名。這點,顯著不同于多數咨詢同行的“合作制”——有活就干,沒活就散。金藍盟的老師不僅需要金藍盟文化洗禮和專業考核,更需要接受金藍盟三級核查制,確保了每個項目的咨詢成果和客戶滿意度。
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管理成果
24年來,金藍盟推動中國圣賢智慧,義講公開課1500多場,參與母親水窖,救助貧困家庭,幫扶孤兒上學等若干公益活動。投入3000多萬元;2019年,廣東省民政廳批準成立“慈界公益中心”,開展了多次貧困地區的助學活動。
客戶滿意度行業內最高
金藍盟自成立以來,累計進廠指導12000余家企業,至今每年服務1000多家企業。每次駐廠咨詢后、培訓課程后,金藍盟會有專門考核人員進行打分,統計平均滿意度96分。金藍盟!這三個字,已經成為中國指導制造業的金字招牌。’
(新媒體責編:wan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