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網約車平臺近日接連傳來提振行業信心的消息:上線五年后,首汽約車宣布實現盈利;滴滴總裁柳青日前也透露,滴滴國內乘車量已恢復近七成,滴滴核心業務在疫前已實現盈利。但此前風波不斷的易到用車,卻步小黃車后塵走上了“賣貨”求生之路,用戶使用充值款支付車費時還被強行“打折”。兩極分化的趨勢表明,燒錢無數的網約車平臺終于進入了賽事“下半場”。
余額遭“打折”,易到平臺開始“賣貨”
近日,多位用戶發現,此前自己充值的易到用車余額,在支付車費時竟不能全額抵扣,而必須通過“余額支付+現金支付”的方式才能完成車費支付,充值金額僅可抵扣30%,另外70%需要額外付款支付。
對此,易到方面將這一變化稱為“支付升級”,“為了給您提供更加便捷的支付方式,真正做到低價坐豪車,打車不排隊,易到用車支付功能全面升級”。
事實上,這一混合支付規則從2019年就已上線。根據這一支付規則,用戶在打車時若想使用過去充值的余額抵扣車款,只能選擇“混合支付”,也就是通過微信、支付寶支付一部分現金車費,然后余額再抵扣另一部分車費。
“充值時余額可是能全額支付的,結果一聲不吭就改了支付規則,也太霸道了吧?”“花錢充的值自己居然做不了主,還得再多搭錢進去才能打車!”有易到用戶無奈感嘆。
記者注意到,易到用車APP首屏廣告上還顯眼地顯示著“會員余額兌好禮”、“全余額兌換商品專區”等這些字眼。點擊進入后,便進入了名為“易行優選”的商城首頁。
然而,即便是用余額在商城中購買商品,余額也只能抵扣部分商品金額,用戶還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例如:286元五斤的五花肉,可用余額抵扣114元,現金再支付172元;51元2千克的東北綠豆,余額可抵扣25元,現金再支付26元。
“這不是共享單車小黃車的翻版嗎?”多名易到用戶表示,非常擔心平臺還能不能支撐到自己打車余額花完的那一天。
補貼戰拖累余波未止
幾年前,一度被視為網約車“黑馬”的易到,曾在網約車大戰中因拒絕參與補貼大戰而被滴滴等平臺拉大了業務規模的距離。此后,易到也開始通過大額度充返、補貼吸引用戶,但很快遭遇樂視挪用資金等危機而動蕩頻頻。
記者采訪時發現,上文中遭遇充值余額“被打折”的用戶,有不少就是在易到大額度補貼充返時被吸引充值的。
談及網約車市場,激烈的“補貼大戰”一度轟轟烈烈。近日,首汽約車CEO魏東在內部信中提及網約車的上半場戰爭時說,“完全是補貼之戰,大魚吃小魚,不被吃就要’跟補’”。
在魏東看來,補貼戰的模式是“扭曲的’平臺價值’”,并不適合網約車下半程的競爭。這一模式無視消費者的消費能力分層,造成了網約車日活躍用戶量的虛增,也導致出租車收入下降和駕駛員的流失。
據天眼查顯示,易到用車法人代表王菲近日被北京市豐臺區人民法院下發限制消費令。此前,易到大股東韜蘊資本實際控制人溫曉東被媒體披露已被下限制消費令,易到還多次陷入高管炮轟CEO欺凌員工、兩次易主、出現提現難等諸多問題。
多家網約車平臺走向盈利
相比易道的命途多舛,網約車同行們已經開始扭虧轉盈。
滴滴總裁柳青透露,目前滴滴在中國的乘車量已達到新冠病毒爆發前水平的60%至70%,是2月份低點的五倍。
柳青稱,滴滴目前沒有裁員或籌集資金的計劃,將專注于提高效率。雖然業務受到疫情影響,但滴滴的長期潛力和戰略判斷不變,核心業務在疫情前已經盈利。她表示,“滴滴的資產負債表是非常強勁的”,將繼續投資于安全體系的建設,以及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將重塑行業安全的新技術。
5月6日,首汽約車CEO魏東發布全員內部信,宣布首汽約車在2020年4月實現了全國整體正毛利,多個城市進入盈利,公司有望在20年4季度實現息稅前利潤為正。
去年7月,首汽約車在上海和深圳兩個城市率先實現盈利,在北京、廣州、杭州、成都、貴陽等城市也已經接近盈利。
首汽約車實現盈利,與其探索輕資產及差異化發展有關。自2018年開始,平臺引入加盟合作,同年,公司車輛總規模突破50萬,并于2019年底突破80萬輛。2019年4月,平臺實施自營轉承包的經營模式改革。2019年底,公司累計轉承包駕駛員達2萬余名。
業內人士分析,通過開放加盟,平臺可增加供給量并省下車輛購置或租賃費用,但同時也將面臨平臺服務質量把控的挑戰。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