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全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71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基建大中型項目投資完成499億元,同比增長11.3%。截至2020年7月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14.14萬公里,其中高鐵3.6萬公里。(8月10日人民日報)
中國鐵路經過一個多世紀的建設和發展,實現從0.5公里的“展示鐵路”到“八縱八橫”鐵路交通網的構建;從引進技術到中國制造再到中國智造的歷史性跨越。如今中國制造的“復興號”馳騁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中國鐵路運營里程和載客量已穩居世界第一。
拉近距離拓展“朋友圈”。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鐵路的建設規模不斷提高、里程不斷綿延;鐵路運輸網絡已經逐步趨于完善。乘上高鐵、即刻出發成為廣大老百姓的最佳選擇,人們的“朋友圈”距離不斷縮小。一條新線路的開通,一方面拉近城市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極大刺激了鐵路沿線經濟,帶動了兩地的經貿發展。比如: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開通,起屹于香港西九龍,止于香港與深圳的邊境,香港段與廣深港高速鐵路廣深段連接,與中國高速鐵路系統網絡相連,擴大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朋友圈”。
掌握核心創新“科技路”。2017年正式亮相的“復興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鋪設的智能化感知系統及全方位實時監測點,為時速350km/h的高速運行提供有力保障,內部的人性化設計大大提升了旅途體驗質量。2020年6月電子客票在全國普速鐵路推廣,改變的不僅是“紙質車票”,背后的科技創新才是核心支持。前不久,長三角三條鐵路試行“鐵路e卡通”掃碼進出站,真正實現“一機在手”,“碼”上出發。從依靠國外引進到知識自主創新的“高鐵領跑”,從“紙質車票”到“電子車票”的電子化革新,從人工驗票到現如今的“掃碼進站”,中國鐵路的科技創新之路從未停下腳步。
帶動引領助力“致富夢”。鐵路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和重要的民生工程,一直在積極響應國家扶貧工作的號召,利用鐵路建設、運輸能力等綜合優勢,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鐵路部門發揮行業交通優勢,采取優化運輸組織、挖掘潛在能力、助力貧困地區脫貧摘帽;極大地擴大鐵路對幫扶貧困地區的輻射面,創新扶貧方式,使得貧困地區特色產品成為推動地方特色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乘風破浪、揚帆起航。中國鐵路不負眾望,連連帶來驚喜。我們堅信,在黨中央高度重視下,中國鐵路未來可期,砥礪前行,一定會再創佳績更上一層樓,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作出重要貢獻。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