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趟紅色列車,從革命搖籃(井岡山)直達祖國心臟;有這樣一個服務品牌,以優質精準換來各方好評;有這樣一些精彩故事,在千里鐵道線上長久流傳。
一座座現代化車站拔地而起,一列列“復興號”列車馳騁而過……贛鄱大地,熱流涌動;革命老區,生機盎然。踏上“發現最美鐵路”之旅,在滕王閣上,盡覽“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在“英雄城”頭,追憶崢嶸歲月的槍響;在贛南蘇區,聆聽脫貧致富的小康故事,看“最紅高鐵”綻放時代傳承之花。
從“英雄城”南昌到“紅色故都”贛州,“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革命精神在這里傳承。90多年前,無產階級武裝革命的“第一槍”在南昌城頭打響,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紅色政權在瑞金誕生。偉大的革命精神在炮火中浴血淬煉,也在昌贛高鐵建設中傳承接續。歷時5載,成功鋪就418公里的高鐵線路,實現“頭號”重難點工程龍南隧道的順利貫通、完成國內首座時速350公里大跨度鐵路斜拉橋建造……昌贛高鐵的建設,小到一根長軌的匠心鋪就,大到一個“世界難題”的攻關突破,一項“超級工程”的設計建設,無一不檢驗著建設者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擔當,考驗著“自主創新”的智慧。昌贛高鐵,一條紅色傳承之路,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讓贛南老區煥發時代“新顏”。
從“井岡山號”到“復興號”,“人民鐵路為人民”的服務宗旨在這里著寫。無論是時速120公里的京九普速鐵路,還是時速350公里的昌贛高鐵,改變的是速度與列車,不變的是服務與初心。在開行11年的“井岡山號”里,南昌鐵路將地域文化與出行服務相融合,不單為紅色精神傳承搭起“流動窗口”,也以優質的品牌服務為贛南百姓出行增色。飛馳在昌贛高鐵線上的“復興號”,除了一圓革命老區的“高鐵夢”,還為贛南百姓帶來新時代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如今,贛鄱大地上,“復興號”與“井岡山號”的快慢并濟,紅色文化、品牌服務的雙重加持,為社會民生注入更多的溫情與活力。
從因“鐵”脫貧到因“路”致富,“小康路上不落一人”的初心承諾在這里兌現。鐵路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鋼鐵動脈,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實依靠。昌贛高鐵的開通,不僅實現江西省內高鐵、動車的“市市通”,也為贛南老區脫貧攻堅按下“加速鍵”。在興國縣,高鐵的虹吸效應帶動了沿線縣市區域功能的開發,讓“精準扶貧”項目提速;在萬安縣,通過對鄉村旅游與苗木產業的整合升級,60多戶貧困戶種上了“致富花”;在贛州市,“紅色故都”與“客家搖籃”的旅游雙品牌,讓旅游收入更加客觀。鐵路搭臺,老區唱戲。昌贛高鐵的強勁脈搏,將極大釋放“環贛閩動車圈”的交通區位優勢,為贛南老區建成全面小康提檔加速。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