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工作報告對2018年工作建議當中,李克強總理指出,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停車場等便民服務設施,讓居民生活得方便、舒心。
針對很多城市出現交通擁堵的“城市病”,代表委員也將各自的治堵良方帶到了北京。
精準管理公交專用道
公交是城市出行的重要方式,為了緩解城市交通擁擠狀況,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的優先發展,我國許多大城市已開始在部分路段開辟公交專用車道,實施公交優先,以提高公共交通的客運能力。
“這一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對緩解交通擁堵、保障公共利益、提升大眾綠色低碳出行的觀念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李世杰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由于我國城市公交專用車道的規劃和設置還處于起步階段,使得有些城市所設置的公交專用車道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一些城市甚至出現公交專用道上空空蕩蕩的,而一旁的普通車道上,車輛卻排著長隊的現象。
為此,李世杰建議要根據交通需求和道路通行能力情況,對城市公交專用車道進行系統規劃和精準管理,仔細分析和評估具體道路的客流效益,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找到公交優先和社會車輛的平衡點,提高通行效率。比如公交車道在限制社會車輛的同時,允許出租車在一定時間和范圍內“借道”公交車道行駛,這樣一方面可以為社會車輛騰出更多空間,另一方面也能緩解出租車營運壓力和打車難的問題。
建立城市交通評價體系
“在一線大城市上下班花費一兩個小時、甚至兩三個小時都很常見。”全國政協委員、廣州佳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說,交通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現在最先進的治理思路是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形成“城市交通大腦”,來幫助城市解決“擁堵”問題。
今年春運期間,宣城的G50滬渝高速(宣廣段)出現了“萬車齊擠一匝道,旁有主線空寥寥”的罕見交通擁堵。最終,宣城“城市交通大腦”把導航路線規劃算法優化建議傳達給高德、百度等導航作為參考,指引導航用戶不再轉入匝道而是直行,才最終化解了擁堵。
“這個案例很好地顯示了人工智能在解決交通擁堵方面的作用。”劉偉說,“交通大數據要打通,不能靠幾家企業,而是需要政府主導協調推進。只有當政府部門、交通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社會公眾等共同參與,建立全社會交通資源統籌利用機制,才能從根上治理‘擁堵’。”
全國人大代表、貴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說,從全國層面來看,絕大部分城市僅依靠幾家互聯網公司發布的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來評價城市交通狀況,由于數據單一、評價標準簡單,各城市樣本量差距大等原因,導致評價結果準確性差。建議國家相關部委建立一個全面、科學、統一的城市交通狀況評價體系,不僅限于車輛行駛數據,還可加入車輛違法數據、停車場數據、人群遷徙數據、交通設施數據、出行信息共享數據等,以全面、正確描述一個城市交通狀況,通過細項分值分析,更好地服務城市規劃建設和智慧交通管理。
修改物權法盤活停車位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邢臺市委副主委陳鳳珍提出“智慧停車”建議,跟她的切身經歷有關。幾年前去石家莊時,她轉了好久才找到停車位。去年,石家莊已經可以通過APP實時查找附近的車位。今年春節期間她去石家莊進行了實地考察,發現亮點很多,很有必要向全國推廣。
陳鳳珍介紹,石家莊用“三步走”戰略盤活了城市停車資源。第一步完成路側公共停車場介入石家莊智慧泊車管理平臺;第二步拓展城市商業、交通樞紐、文體中心、醫院等公共生活場所停車場接入平臺;第三步整合小區停車場,完成整個城市停車資源及數據適時接入,實現全市全部停車位統一監管。
“我家樓下地庫有停車位,單位的寫字樓地庫也買了停車位,白天的時候家樓下的車位空著,晚上的時候單位樓下的空著。”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勝倫律師事務所主任肖勝方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他的車位總是不可能被充分利用,類似的情況很多,因而導致車庫外面、小區外面、道路兩旁則停放著大量的汽車,占用人行道、占用機動車道的問題非常嚴重。
肖勝方說,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妙藥”之一在于盤活更多空置車位,建議將物權法第七十四條第二款修改為“建筑區劃內,規劃用于停放汽車的車位、車庫歸屬于建設單位,但建設單位不得銷售,可以用于出租經營”。限定車位“只租不售”,將可以實現車位資源的整合,促進車位“流動”“共享”,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