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在你們的專業幫助下對方居然真的還錢了!是你們讓我破滅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不久前,重慶市永川銀橋有限公司負責人將一面錦旗送到永川區民營企業糾紛調解中心(以下簡稱調解中心)調解員手中。
原來,該公司有一筆欠款未按期到賬,打算到法院起訴借款人。“哪曉得光訴訟費就要花10多萬元,對于公司來說有些困難。”公司負責人說,“得知有個免費的調解中心,就趕緊找上門尋求幫助。”在調解中心的幫助下,雙方當事人很快達成了訴訟標的額高達1600多萬元的調解協議。
受到群眾夸贊的調解中心,是經重慶市永川區民營經濟促進委員會批準,于2019年3月由永川區工商聯、永川區司法局在重慶率先設立的一個為企業量身打造的專業化法律服務平臺。
在調解中心相關負責人看來,當前涉及民營企業的矛盾糾紛呈現集中性與多元化交織的新特點,中心著力破解民營企業糾紛訴訟周期長、成本高等短板問題,在營造一個最優的營商環境的同時,成為推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堅力量。
為打造好這一糾紛化解平臺,調解中心制發了《永川區民營企業糾紛調解中心運行規范》等制度性文件,配套建立分流指派、聯動聯調、聯席會議等制度,探索出了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復議調解、仲裁調解“五調聯動”工作法。
“民營企業面臨的糾紛復雜多樣,根據具體的糾紛問題需要采取不同的調解方式。”調解中心專職調解員陳小奇說,其中“五調聯動”就是一大亮點,能夠幫助民企快速解決糾紛,營造一個和諧的營商環境。
在完善工作機制的同時,調解中心下設調委會聘請了3名具有法律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士擔任專職調解員以及17名兼職調解員,組成一支專業化人民調解員隊伍。“調解中心的調解員都是法律專業人士,我們能夠針對民營企業具體的矛盾糾紛提供專業解決方案,讓民營企業在化解矛盾糾紛時少走彎路。”調解中心專職調解員王丹丹說。
“喂!是調解中心嗎?這里有人在鬧事,你們快來看看啊!”2020年1月的一天,調解中心接到鳳凰湖工業園區打來的求助電話。
“這起糾紛是某公司與295名員工之間的勞動爭議糾紛,當時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且快要過年,是目前為止我們遇到的難度最大、涉及人數最多的案件。”對一年多前發生的這起糾紛,王丹丹仍記憶猶新。
原來,某公司因未能按期支付材料供應商貨款,多個債權人對該公司提起訴訟,并申請了財產保全措施,在此期間,公司先后發了4次關于放長假的通知。員工們懷疑這是公司企圖轉移設備等資產而有意為之,于是采取聚集堵塞公司大門不讓車輛進出、停產罷工、糾纏進出工作人員等方式要求公司支付工資。
“我們去的時候那里情況已經很復雜了。最開始員工們并不相信我們是真心來調解的,以為是來幫公司說話,把我們團團圍住。”陳小奇回憶,后來在調解員再三解釋下,場面才有所緩和。
在征得雙方同意后,調解工作隨即展開。正當準備組織員工分別簽訂調解協議書時,疫情突然暴發,有100多名員工已回家過年,疫情期間無法及時返回,調解手續便無法完成。
為此調解中心采取“云調解”,通過線上調解、線下郵寄調解文書的方式,使糾紛得以及時化解,確保企業如期復工復產。該案共涉及近300人,調解過程長達兩個多月,涉及金額近300萬元。
此外,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調解中心還將編印的兩本工作指南送給企業,并通過積極排查走訪、現場指導調處企業矛盾糾紛,來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
目前,調解中心已確立以排查預防為切入點,從源頭上預警矛盾糾紛;以分析研判為著力點,從根本上抓好工作落實;以多元化調解為關鍵點,從機制上保障調解成效;以綜合法律服務為助力點,從載體上豐富服務內容四條腿并行的工作方案。
“這四點是我們經過長時間摸索確立的重要策略,今后我們將繼續結合工作實踐進行總結和完善,確保繼續有效服務民營企業。”王丹丹說。
據統計,兩年時間,調解中心共受理糾紛731件,調解731件,調解成功727件,成功率99%,涉及121家民營企業,為企業挽回經濟損失1.76億元,引入司法確認604件。2020年12月,調解中心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委員會”稱號。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