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在美如人間天堂的蘇州,一路騎行看一路風景。10月28日,“騎行江蘇 看美麗農路”蘇州站在太湖之濱舉行。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呂小鵬、省政協經濟委副主任蔡榮國、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吳曉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丁峰、副廳長金凌等相關領導出席啟動儀式。
本次啟動儀式,是今年“騎行江蘇 看美麗農路”的第三站,也是收官之站。活動由省交通運輸廳、蘇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蘇州市交通運輸局、吳中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蘇州農發集團、蘇州交投集團、江蘇交通廣播網承辦。活動期間,長三角地區交通運輸部門、省交通運輸廳、全省各設區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和相關工作負責人,部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國家、省、市級媒體記者和江蘇自媒體聯盟“大V”以及騎行愛好者共450余人,以騎行的方式參觀我市農村公路建設成果,分享“四好農村路”建設給廣大群眾帶來的幸福生活和美好出行。
本次騎行活動從西京灣出發,沿著環太湖公路騎行4.5公里至馬山驛站,在游覽蘇州特色市集、參觀馬山驛站后,騎游組繼續前往蘇繡小鎮、舟山村核雕小鎮、柳舍村,全方位體味“農村公路+”發展新模式在助推生態旅游、產業發展、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促進作用。
農路通達,一通百通。為更好發揮“四好農村路”的綜合效應,蘇州市持續提高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運營水平,不斷優化路網結構,“四好農村路”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蘇州農村公路里程接近1萬公里,占公路總里程85%,實現了8個“百分百”。即:縣道三級以上等級公路100%,運營三類以上橋梁100%,鎮村公交開通率100%,農村物流網絡覆蓋率100%,政府財政穩定投入100%,農路工作納入政府年度考核100%,路長制鎮、村實施率100%,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覆蓋率100%。
加快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創新“農村公路+”模式發展,實現農村公路與蘇式文化的深度融合,助推農村公路促進鎮村產業發展、鄉村振興,蘇州一直牢記新要求、踐行新使命!
重規劃 強協作 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交通樣板
本次騎行活動所在地,環太湖公路是蘇州最美的農村公路之一。環太湖公路跨江浙兩省,全長約 416.2 公里,聯蘇州、湖州、無錫、常州四市,江蘇境內約 364.6 公里(其中蘇州 286 公里、無錫71公里、常州7.6公里、湖州51.6公里),與國省干線路網共同構建起了“快進慢游”的環太湖公路網絡。
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建示范路,兩省四市堅持頂層設計、注重協調合作。2020年12月,四市共同簽訂環太湖一體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路建設框架協議;今年3月,召開主題研討會,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今年7月,蘇浙兩省四市在蘇州聯合發布環太湖“四好農村路”一體化全國示范路藍圖,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四市將跨區域聯手,共同創建416.2公里的環太湖示范路。
與此同時,不斷強化市、區縣和鎮村三級主體協同,深化公路部門與旅游、建設、水利等部門的聯動,并堅持用建設減法,換生態加法、效益加法,以打開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探索出一條環太湖地區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讓太湖美得更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努力打造“長三角”一體化的交通樣板。
環太湖一體化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路的創建,將不斷促進整個區域全面發展,擘畫鄉村振興新圖景。
強品牌 興產業 打通農民增收致富“快車道”
治國之道,富民為要。近年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深刻把握促進共同富裕的內涵要求,加快完善各項交通重點舉措,以“農村公路+”為抓手,深入推進農村公路與地方經濟、社會、生態等融合發展,不斷打響品牌、振興產業。
在蘇繡小鎮,以繡品街為中軸線打造的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創新發展新空間引人入勝。“生產”片區設置了文化會展、產業創新孵化等板塊,為蘇繡產業轉型升級提供源源不斷的動能;“生活”片區配齊了基礎設施及康體娛樂設施,為小鎮居民打造了豐富的宜居環境;“生態”片區依托太湖濕地生態資源的保護性開發,實現了蘇繡小鎮三生聯動的規劃格局。作為唯一入選“2021長三角鄉村文旅產業優質投融資機構”榮譽名單的蘇繡小鎮,它的發展也見證了蘇州農路在助力產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舟山村核雕小鎮,核雕產業不斷做大做優,核雕文化品牌不斷打響做強,以“舟山核雕”為核心的傳統文化工藝正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完整的產業鏈。核雕不僅成為舟山村的金字招牌,也成為百姓增收致富的龍頭產業。自2011年起,核雕村便以一條文化軸,一條濱水景觀帶、一條山林生態帶,核雕文化展示區、核雕藝術體驗區、古街休閑區、禪藝區的“一軸、兩帶、四區”為整體規劃并進行建設,并逐漸發展成為環太湖公路上一張靚麗的名片。
如今,我市農村公路將沿線景色、特色鄉鎮、非遺產業串聯成線、線環成面,有效帶動了農村區域經濟發展,打通了一條農民增收致富的“快車道”。
活文化 促融合 增強群眾精神文明“獲得感”
文而化之,形神相融。早在2020年,蘇州市交通運輸局就出臺了《蘇州市交通運輸局“黨建引領”專項工程實施方案》,并不斷踐行黨建品牌創建工作的相關要求,以黨建為引領,將公路與黨建、旅游、歷史、地域等文化有機交融,打造了蘇州環太湖黨建文化路,成為太湖岸邊一道令人矚目的靚麗風景。
蘇州環太湖黨建文化路全長 286公里,連接了蘇州太湖沿線的相城區、高新區、吳中區和吳江區,沿線覆蓋西京灣、香雪海、杵山生態公園、漁洋山、光福、西山、東山、旺山、木瀆、臨湖和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等重點風景名勝區。
自建設以來,蘇州交通部門始終堅持安全為基、品質為先、文化為要、服務為重、黨建為核,因地制宜打造“平安放心路”“太湖文化路”“革命紅色路”。通過融入革命史、黨史、黨建、廉政等紅色元素,實現了新時代交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釘釘子精神、鋪路石精神、孺子牛精神和廣大黨員對黨的“赤誠之心”“不忘初心”“卓越匠心”的高度融合,實現了歷史文化、地域文化、旅游文化、行業文化、時代文化、紅色文化的有機融合,叫響了“紅韻太湖、水墨絲路”品牌,讓環太湖文化公路成為紅色風景線,讓游客和百姓時刻能找到黨組織、聽到黨的聲音、感受黨的關懷,不斷增強群眾精神文明“獲得感”。
下一步,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將堅定錨定建設交通強國示范先行區的目標,加快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加強“四好農村路”發展,努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態友好、群眾滿意的綠色出行服務體系,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交通力量。(文/王心怡 皋明軍)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