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舟山富翅大橋岑港側。浙江省交通廳供圖
中新網杭州1月11日電(記者 林波 李佳赟)回眸過去,浙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通過寧波港、舟山港,浙江絲綢、茶葉遠銷海外;而今,放眼浙江,滿載“中國制造”的“義新歐”春風得意馬蹄疾,強勢聯合的寧波舟山港舟楫往來如鯽,加密優化的國際航班穿梭往來如流……
海洋經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最大優勢和重要增長點。站在十三五的起點,浙江又一次選擇與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牢牢抓住經略海洋的機遇。浙江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郭劍彪表示,以構建海洋經濟交通走廊為起點,打造交通走廊中國樣板,支撐和引領浙江邁入海洋強省。
“提速”資源整合
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繪“藍”圖
在寧波舟山港長長的海岸線上,集卡車輛往返穿梭,龍門吊升降騰挪,一艘艘貨輪進出繁忙,一片勃勃生機。
2015年9月29日,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標志著浙江省海港一體化發展邁出實質性的大跨步,實現“以一個港口、一個品牌參與國內外航運市場競爭”的深遠目標。
寧波舟山港集團董事長毛劍宏表示,浙江省實施港口一體化戰略一年多來,已經顯現了“1+1>2”的協同效應,在全球航運經濟和港口生產低迷的大背景下,寧波舟山港逆勢上揚。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規劃處副處長葉紅解釋道,寧波舟山港是浙江海洋經濟建設當中最為關注的元素,“為了做大做強寧波舟山港,我省專門成立了海港委,首先要打造以寧波舟山港為核心的國際樞紐港,而國際樞紐港的打造是海洋經濟當中最為主要的抓手。”
而隨著伏筆多年的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版圖緩緩打開,嘉興、臺州、溫州等其他沿海港口整合也已順利完成,義烏陸港與浙江省內河港口整合正有序進行,以一個“拳頭”用力,浙江港口正告別區位分布“多而散”的結構失衡問題,聯手闖大洋的“一盤棋”布局已經展開。
圖為梅山港區6-10集裝箱碼頭。浙江省交通廳供圖
江海河陸“聯運”
打通浙江發展“任督二脈”
港口競爭不光在海上,更在陸上。立足優勢,謀勢而動,浙江正積極謀劃“通江達海”的戰略文章。
葉紅強調,在未來,海洋經濟交通走廊的建設將依托寧波舟山港構建起江海聯運服務中心,同時以江海聯運服務中心為核心對接“一帶一路”愿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
事實上,以寧波舟山港為主體、以浙東南沿海港口和浙北環杭州灣港口為兩翼的一主兩翼格局正在浙江旖旎的海岸線上正破繭而出。
2016年4月,舟山江海聯運服務中心規劃建設方案獲批,該中心建設將以寧波舟山港為依托,打造國際一流的江海聯運綜合樞紐港、航運服務基地和國家大宗商品儲運加工交易基地。
隨著海鐵聯運方興未艾,金臺鐵路、甬金鐵路以及義甬舟開放大通道開始建設或規劃。
從“單兵作戰”到聚沙成塔,從壁壘橫亙到“貫通江海”……浙江正構筑起“通江達海”、集約高效的多式聯運集疏運體系。
郭劍彪表示,要統籌內陸與沿海協同發展,構筑港口經濟圈,打造世界一流現代航運服務體系,引領浙江由“內陸經濟”走向“海洋經濟”。
厚植藍色沃土
深耕高端航運服務體系
如今,攥指成拳的寧波舟山港如同繁忙的海上交通樞紐,萬噸巨輪慢慢靠岸,標準集裝箱頭尾相連……成千上萬的貨物被馬不停蹄地運往世界各地,匯聚成一股股人流、物流和信息流。
集裝箱是寧波舟山港運輸生產的主要貨種,其裝卸的箱內貨物噸位數約占總吞吐量四分之一。2016年年初以來,受國際貿易持續低迷影響,寧波舟山港集裝箱航線數出現下滑,本地外貿進口重箱吞吐量下降了近2%。
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業務部總經理江濤表示,公司通過集聚效應,把日本、韓國、南美、美國西岸的航線,吸引到寧波,起到樞紐港作用。今年通過寧波舟山港出去,到世界各個地區的箱子,增幅已達到30%以上,為周邊企業提供了便利。
依托海港、海灣、海島“三海聯動”,沿著開放發達的海洋經濟交通走廊,浙江正實現更高層次國際合作,“海洋生產力”亦隨之噴薄而出。
在舟山岙山島附近的海面上,一艘十余萬噸的希臘籍油輪正隨著港務拖輪的牽引緩緩靠向泊位……這里的千萬噸級大港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儲備基地之一。
依靠良好的深水岸線資源,在舟山群島新區港口版圖上,金屬礦石、油、煤、糧、集裝箱等大型沿海專業化碼頭陣形井然、遙相呼應。
而將目光投至不遠處,在寧波綿延的海岸線上,寧波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國際航運服務中心、進出口貿易平臺、現代物流業平臺也紛紛“拔地而起”。
依托縱橫交錯的海洋交通走廊,這片正在深耕的“藍色沃土”收獲了發展的巨大活力。放眼浙江,互聯、互通、共享的海洋經濟交通走廊正在東海之濱迤邐鋪開,浙江“經略海洋”的實踐也行之愈深,邁向深藍。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