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網訊(通訊員 毛祖淼 羅晴晴)“民以食為天”,加強耕地的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三門縣是浙江省中部沿海欠發達縣,正處于發展關鍵期,建設用地補充耕地任務艱巨,現代農業發展也初露端倪。近年來,三門縣國土資源局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全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為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大地之回報》三門縣六敖
一、因地制宜,大手筆繪制整治規劃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強力推進,三門經濟和社會正處于發展關鍵期,各類建設用地需求旺盛,耕地占補平衡形勢日益嚴峻;同時農業規模化經營對耕地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門縣國土資源局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通過實施土地全域綜合整治,打造生態農業,發展綠色農旅,實現鄉村振興,高位統籌,整體布局,全面推動了我縣土地整治工作。
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縣國土資源局立足于“六美三門”建設,從有力促進農業發展、有效推進三門鄉村振興出發,在全省率先編制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為確保土地整治工作規范化、制度化,三門縣先后出臺《三門縣土地整治項目實施管理辦法》、《三門縣完善鄉鎮(街道)財政管理體制實施意見的通知》、《三門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土地整治項目資金補助標準的通知》、《三門縣政府投資項目變更管理實施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并編制了土地整治項目《三門縣規范土地整治項目工作流程培訓資料》等規范性資料模板,開展業務管理人員培訓,有效規范土地整治項目立項、實施、驗收、撥款流程,落實鄉鎮(街道)政府的項目管理責任,并推行“以獎代補”指標收購方式實施項目,確保土地整治項目管理有章可循、有效推進、實施到位,為全縣土地整治工作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嚴格監管,聚合力提高整治成效
三門縣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注重探索創新,設立土地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統籌全縣土地整治工作,并形成實現土地整治項目縣、鄉、村三級共管共建網絡;整合相關部門資金,將土地整治與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村水利建設等有機結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鼓勵和支持集體經濟組織、公司或個人自籌資金,開展自行開發,吸納社會資金參與土地整治,提高社會公眾參與土地整治積極性。
在具體項目實施和管理中,三門縣國土資源局采取土地整治重點區域和布局早規劃、各地土地整治項目規劃早建庫、提前完成土地整治項目測量任務、抓住施工黃金季節早施工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保障了項目的高效實施。 三門縣局堅持對所有整治項目實行全程監管、嚴格管理。一是實行設計、監理單位招標入圍,保證施工和監理實際水平。二是實行領導包聯制度,每位局領導聯系一個鄉鎮(街道)、聯系每個重點工程。三是嚴格臺賬管理,建立土地整治項目施工監管明細帳,對施工單位質量監管、監理單位現場監管和業主單位到位率開展不定期抽查,嚴格按照規劃設計標準施工建設,嚴格項目經理和“五大員”壓證制度,對每個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全面考核。在日常質量巡視過程中,堅持對不合格的工程及時進行糾正和整改。四是實行項目公示制度,項目工程開工前,建設單位應當在項目現場醒目位置設置《土地整治項目工程概況牌》,明確業主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批準部門及監督舉報電話和項目規劃設計平面圖等信息,接受公眾監督。五是嚴格按照設計標準竣工驗收,在項目完工后,組織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對項目實施情況嚴格按照設計標準進行初步驗收,對存在質量問題的,責令返工整改,確保工程質量全面達標。
《希望的田野上》攝于三門
三、務實高效,大力度推進整治項目
三門縣國土資源局以土地整治項目為平臺,有效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美麗鄉村建設,力促鄉村振興發展。在堅持各類指標縣級統籌的前提下,三門縣本著“利益疊加共享”原則,適當提高有關獎勵補助政策作:一是體現權責利匹配原則,賦予鄉鎮(街道)更大的自主權,在政策處理等方面采取包干形式;二是體現質量導向,將獎補標準與工程質量掛鉤,適當拉開差距;三是調動村一級積極性,特別是與集體經濟薄弱村轉化相結合,盡力使村集體有效益,農戶得實惠,變被動參與為主動參與。
三門縣國土資源局還充分發揮土地整治項目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基礎平臺作用,堅持土地整治與土地流轉同步推進,“遷村騰地”與農民轉移同步實施,項目建設與政策整合同步安排。如三門縣橫渡鎮,截至2018年8月,該鎮基本實現了農村土地流轉,所流轉土地基本上經過高標準整治,為農業規模化經營奠定良好基礎。該鎮東屏村,溪水環繞,群山如屏,集秀美、古樸、寧靜于一身。2012年被浙江省列為首批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2013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我們村涉及土地整治面積4000多畝,一方面要保護好古村落,另一方面還涉及縣里的一個水庫建設項目,因此村兩委慎之又慎,專門向縣里遞交了書面報告,縣里同意村里現有耕地面積確權暫緩,村集體對土地統一流轉經營,實行‘確權不確地’‘定量不定位’的模式。”東屏村村委會主任介紹道,“通過土地整治,村里將發展民宿經濟,已落實村民宅基地70畝,在建房屋286間。原本需逐年到位的項目現在可一次性到位,解決了村民的住宅問題。”
2016年以來,三門縣共驗收土地整治項目10312畝,新增耕地8470畝,其中旱地6461畝,水田2593畝,旱改水845畝。在確保本縣建設項目耕地占補平衡的同時,為支持臺州市重點項目建設,2016-2018年共市內調劑補充耕地指標10122畝(水田400畝,旱地9338畝,標田384畝),有力支持臺州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澆---三門
四、砥礪前進,繪制“土地整治+”藍圖
4月23日臺州市召開全域土地整治部署會后,三門縣政府高度重視,先后召開部署會、推進會,研究制定“1+4”三年行動計劃,對各類土地資源要素在全域范圍內進行全方位重新整合,優化用地布局,促進農田集中連片、建設用地集中集聚;盤活利用存量,節約集約水平更加提升,提高土地利用整體效率;補充用地指標,有效拓展發展空間;解決占補平衡,保障重大項目落地;美化生態環境,打造和諧宜居家園。
通過調查摸底,建立了全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庫,其中村莊整治840.98畝,“旱改水”11790畝,中低產田改造6264畝,園(林)還耕17424畝,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3055畝。同時,確定橫渡鎮為全域土地整治試點鄉鎮,實施“萬畝農旅綜合整治項目”,目前,全縣所有鄉鎮(街道)正在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規劃。另外,我們根據省、市、縣相關具體要求,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用好流量’的原則,推動土地整治專項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等相銜接,做好‘全域整治+’等文章。目前橫渡鎮已統一編制《三門縣橫渡鎮萬畝農旅開發綜合整治規劃(2018-2020年)》,預計可建成高標準基本農田13950畝,旱改水3045畝,園地新增耕地3150畝,建設用地復墾135畝,實行一次規劃分期實施。在橫渡鎮鐵強村村后有一塊待開墾的土地,如今成了村里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一個施工點,不久的將來,這里將成為質地優良的水田。鐵強村是個富村,依托4000多畝灘涂養殖,村集體經濟年穩定收益80多萬元。該村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涉及513畝,主要是“旱改水”,其中一期260畝。我們的計劃發展觀光農業,把它打造成村里的一個后花園。目前一期項目已投入500多萬元,完成80%工程量。
三門縣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有力助推“六美三門”建設,將為“美麗浙江”打造一顆靚麗的東海明珠。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