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已經遠遠超越永安行、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品牌,甚至比一直以來最大的競爭對手摩拜也領先了不止一個身位。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打得如火如荼的共享單車“黃橙大戰”最近又有新的進展。針對4月份各大app的用戶下載使用情況,極光大數據在6月2日發布了《app風云榜—4月app榜單》。根據榜單中的數據顯示,
極光榜單什么身份?專注于從市場滲透率、新增用戶數等關鍵指標解讀國內多個行業的App排名現狀,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國內最權威的第三方大數據之一。
ofo市場滲透率為4.04%
榜單顯示,,,力壓摩拜單車3.87%的市場滲透率。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app排名第61位,遠遠領先于排名第182名的摩拜單車(新增用戶為710萬),也就是說這也意味著,單車大戰截止到目前的回合,ofo已經遠超所有競爭對手,坐穩了行業第一名的“寶座”。
Interbrand“2017全球最具突破性品牌”榜單也將ofo歸入其中,ofo也是整個共享單車行業唯一入選的品牌
在此數據榜單發布之前,5月底頒布的。
倒推起來,ofo成立也僅有2年時間。2年下來取得這樣的成績絕對令人驚嘆,但數據與品牌影響力高度重合的同步發力絕非偶然。我們就系統盤點一下ofo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一二線城市全面布局廣地域性達成高用戶量
l
在以往的獨角獸案例中,常見的場景是數據迅猛上揚的同時,品牌美譽度卻往往打了折扣。ofo卻走出了一條獨特的品牌之路,贏得高用戶占有率和增長率的同時,還獲得了一系列權威機構的認可,這一點遠非摩拜可比。不得不說,這一切正源于ofo從創立之初就重視的品牌營銷。
系統性回顧下ofo在四月搞出了那些事情
僅僅就極光數據所呈現的,ofo四月超高的數據增長來分析,只要,就不難發現,品牌路線正是ofo最有競爭力的一張王牌。
4月2日,ofo聯合潮自拍打造定制版濾鏡,邀請用戶在騎行感受城市,用自拍記錄和小黃車的美好。相比起摩拜淪為拍照道具,ofo才是真正滿足年輕用戶的自拍趣味。
用戶自己玩起來,還要用明星號召更多人加入進來。4月7日,ofo攜手NYT旅行邀請蔣勁夫、鄧倫、周冬雨、佟大為等優質明星,開啟4月低碳出行月。4月每逢周五六日,ofo小黃車免費騎,每公里都算樹,做樸素旅行者。環保大主題+明星號召力,影響力不用多說。
4月13日,ofo小黃車與中信銀行達成戰略合作,凡持 ofo x 中信聯名卡的用戶,均可享受ofo免99元押金用車服務,又是個即有高度又能合理擠壓競爭對手的優秀營銷動作。
4月27日,ofo正式接入滴滴出行。屆時用戶通過滴滴出行App即可直接使用ofo小黃車,享受無縫接駁的便捷出行體驗。這個重量級動作不僅是運營戰役,更是品牌戰役。
4月20日,ofo發布一條“感受城市微風”的品牌短片,讓人看到ofo試圖通過一輛單車,來連接人與城市關系的野心。
縱觀四月一個月的營銷動作,可以說是既豐富又統一。持續運營品牌的結果是,ofo小黃車的市場份額和用戶不斷增加,已經有全民騎行的趨勢。最近兩天,就有人在北京拍到黃曉明出門蹬ofo自行車。
塑造品牌形象、不斷推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營銷活動已經是ofo品牌特色之一
當然,以上只ofo四月品牌營銷的部分活動,但每個動作都是從產品與品牌相結合的角度出發落地的。因此才會有圈內人說,了,盡管它為大眾所知才不過一年的時間,但它已經悄然成為了中國最優質的品牌之一了。
<p align="justify" "=""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12pt; text-indent: 0pt; font-family: Calibri; margin: 0pt; text-align: justify; padding: 0pt; line-height: 24px; background-image: initial; background-attachment: initial; background-size: initial; background-origin: initial; background-clip: initial; background-position: initial; background-repeat: initial;">這個在互聯網下半場切入的公司,也許一直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怎么抓住用戶,獲取用戶。和很多依舊在花大價錢購買流量的公司相比,ofo明顯更知道怎么做才能有更高的商業價值轉化勢能。看到這,相信各位心里已經有數,ofo能取得新增用戶遠超摩拜達1120萬,穩坐第一的好成績的原因所在了。
(新媒體責編:cj1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