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圖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阿里云等單位共同發布了《2018年度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深圳退出十大“堵城”,濟南擁堵降幅最大,全國近90%城市擁堵下降或持平。
高德地圖大數據分析師房一多介紹,基于路網行程延時指數對監測的50個城市進行對比分析,發現2018年是四年來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最低的一年,同比2017年全國近90%城市擁堵下降或持平。而通過該指數排名的中國“堵城”排行榜中,北京位列第一,廣州位列第二,上海位列第八。但即便位列第八的上海,其工作日平均通勤時長(雙程)也達85.27分鐘,也就是說,假如一個上海人要上35年班,他一生花在通勤上的時間為11869小時,這其中有5443小時是因為擁堵導致的。
在《2018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高德地圖首次推出了“城市交通立體化診斷和評價體系”,高德地圖繼續完善了該診斷和評價體系,并首創了綜合性評價指數——“交通健康指數”。通過該指數,重點分析了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交通運行狀況。據悉,交通健康指數越高說明離理想值越近,城市運行相對越健康;指數越低則說明多項指標距離理想值越遠,城市運行相對越不健康。
《報告》顯示,依據交通健康指數,在監測的50個城市中,南通位列城市交通健康榜首位,其次為紹興、臺州、常州、唐山等二三線城市,一線及省會等大型城市的交通健康指數相對普遍較低,其指數與理想值相距較遠。
從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這一指標來看,2018年是近四年擁堵程度最低的一年。歷史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擁堵呈現逐步上升趨勢,2016年擁堵整體處于最高位,2017年擁堵較2016年略有緩解但擁堵程度高于2015年,而2018年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1.60,為四年來最低,相比2016年擁堵緩解4.2%,指數降幅較明顯。
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361個城市中,有61%的城市通勤高峰時處于緩行狀態,有13%的城市處于擁堵狀態,26%的城市不受通勤擁堵威脅。與2017年相比全國62%的城市擁堵同比下降,27%的城市同比基本持平,只有11%的城市擁堵呈現上漲。
高德地圖大數據分析團隊分析認為,近年城市交通擁堵逐年緩解,可能與政府對交通治理的重視、城市智能交通系統中新技術的不斷應用、基礎道路網絡的建設和完善、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鐵路網)的不斷完善等原因有關。
《報告》還發布了基于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排名的2018年度中國“堵城”排行榜。本年度北京居首,路網高峰行程延時指數2.032,平均車速23.35km/h,而廣州、哈爾濱、重慶、呼和浩特、貴陽、濟南、上海、長春、合肥依次進入中國十大“堵城”。其中,去年位居“首堵”的濟南,今年降幅明顯,位于第七名。一線城市深圳跌出十大“堵城”,位于第十五名。
此外,數據還顯示,監測的50個城市中有35個城市擁堵同比2017年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濟南,降幅達10.57%,是唯一下降幅度超過10%的城市。而其他降幅較大的城市依次為石家莊、青島、西寧、唐山、哈爾濱、鄭州、西安、煙臺、大連。
《報告》顯示,從路網高峰擁堵路段里程占比這一指標來看,2018年北京高峰擁堵路段里程占比為11.08%,位居監測城市中第一名,也就是說北京平均每100公里就有11.08公里路段處于擁堵或嚴重擁堵狀態,其次為廣州、上海、南寧。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