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烏魯木齊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110萬輛,目前烏魯木齊交通的智能化建設已到哪個階段?市民們在出行中能享受到哪些智能化帶來的便利?昨日,記者采訪了烏魯木齊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以及交通科的相關負責人,請他們解讀烏魯木齊智能交通。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副主任王俊介紹,智能交通已經在烏魯木齊發揮著重要作用。細心的市民在烏魯木齊西虹路與南湖南路交會路口(騰飛大廈路口)會發現,在這個路口,如果行人闖燈過街,頭像和個人相關信息會投射到大屏幕上予以曝光,而新啟用的路口屏顯待駛區也讓這個繁忙的路口有了更快的通行能力。
騰飛大廈路口只是智能交通的一個縮影,2019年,烏魯木齊的智能交通系統將繼續快速建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深入挖掘交通科技管理效能,構建精細化勤務管理、可視化智慧調度、快速化警情處置、智能化燈控配時、多元化交通誘導、同步化預警研判的指揮交通管理新模式。用現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統取代原本執勤、執法全靠人力的過去,也讓越來越多的交通參與者受益于智能交通系統的便利。
智慧交通表現1 查糾違法全智能 30秒內預警
交警長期在路面執勤、執法,練就了識假辨偽的能力,但耗費人力不說,查驗的覆蓋面也有限。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指揮中心副主任王俊介紹,現在烏魯木齊交警啟用的稽查布控系統干的就是這識假辨偽的活,駕駛人變道、開車接打電話、闖紅燈、超速、未系安全帶、車輛逾期未審驗、套牌、假牌等違法行為,烏魯木齊無處不在的天眼探頭就能看得到、識別得出,天眼會將識別信息自動傳送到后臺比對,并將比對出的嫌疑或違法車輛信息推送到全市交警的手機APP上,從發現到推送,只需要短短30秒內就能完成。路線執勤交警在收到推送的預警信息后,就會根據車輛的行駛軌跡,就近設卡查糾違法行為了。
智慧交通表現2 路面突發狀況 全程現場直播
除了查糾違法,烏魯木齊所有執勤交警的移動警務終端都已與交管平臺綁定,通過交管平臺地圖,所有交警的執勤點位、巡邏軌跡都會顯示在地圖上。
“比如,以前我們的道路上出現擁堵,只有通過路線交警用對講機上報路況,現在,我們可以通過地圖查看道路擁堵指數,通過監控探頭看擁堵的節點在哪,然后就近派警現場處理。”王俊介紹,如交通事故現場、突發事件、擁堵現場,在場的交警都能通過移動終端以視頻直播的形式傳送到交管平臺上,指揮中心也能掌握到第一手資料信息。
智慧交通表現3 道路實時路況 大數據調配疏堵
目前,烏魯木齊共有1093路探頭,覆蓋在全市中心城區以及城市快速路上,通過交管平臺的電子地圖及網絡數據平臺反饋,全市的道路實時路況將以紅色表示擁堵、黃色表示輕微擁堵、綠色表示通暢的形式顯現。指揮中心則是通過這樣的大數據分析調配警力及時疏堵。
“比如外環路橋面堵車,我們會跟現場民警溝通,通過道路監控設備,查糾橋面堵車原因。”王俊說,這與以前發生擁堵,指揮中心只能等待現場民警說明原因及應對方式后再行處置相比較,效率提升了很多。
智慧交通表現4 信號燈聯網 綠波交通一路暢
據統計,烏魯木齊現有信號燈控路口600余個,其中185處已實現遠程控制,不用再由路線執勤交警現場調燈。
與此同時,烏魯木齊如祥云路、喀什路、南湖路等已有30條道路實現綠波交通,即車輛駛入一條道路若第一個路口遇到的是綠燈,那么整條道路都將一路綠燈。
以南湖東路(電信公司路口-五星路口)為例,1.8公里長的路段,6個信號燈路口,之前在平峰時段,車輛經過最短時長需要620秒,而現在一個綠波帶通過,只需要350秒。
市交警支隊交通科科長張俊偉介紹,今年,烏魯木齊還在對90余個路口信號機做改造升級,逐步實現智能信號的提升,對區域信號燈的控制也在研究中。
智慧交通表現5 人車各行其道 服務更進一步
2018年至今,越來越多的智能交通系統在烏魯木齊逐步啟用。有行人守護系統:即立體斑馬線、會閃閃發光的人行斑馬線、消除視線盲區的“新型Plus版信號燈”;文明出行抓拍系統:行人闖信號燈過街即自動抓拍曝光、機動車不禮讓行人24小時抓拍處罰。還有將率先在20個路口最新啟用的路口屏顯待駛區,會讓路口通行能力再提升10%。
張俊偉說,現如今烏魯木齊的交通管理工作,已從以前的交警日常執勤、執法,逐步向文明交通出行,服務便民的方向邁進。而所有的智能交通系統也將逐步替代人為管理,并進一步規范城市交通秩序。馬路上人車各行其道,交警的執法工作也將向更好地服務群眾方向發展。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