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國家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戰略重要支點城市的西安市,近年來迎來經濟發展和人才落戶的雙雙提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機動車保有量躍居全國第八,達到324萬輛(截止2018年底)。然而受棋盤式路網格局、城市快速通道少、平面交叉路口多、立體交通格局尚未形成等因素影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較為突出,交通管理面臨嚴峻挑戰。
面對挑戰,西安交警主動作為,積極爭取知名專家指導,和全國一流智慧交通、大數據企業開展“警企研發”合作,科學制定并出臺“2+5智慧交通”規劃,形成了向上支撐“智慧城市”,向下涵蓋“兩大平臺”和“五大系統”的總體建設思路,目前已經融合指揮中心、情報中心、互聯網研發中心、西安交警大數據平臺、可視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等多個實戰部門和系統,創新了在途量、安全態勢、信號燈監測評價等多個算法模型,集交通綜合監測、可視化指揮調度、精細勤務管理、科學督導評價、互聯網便民服務等功能于一體,依靠堅實可靠的高可靠網絡支撐平臺,全面推動“情、指、勤、督、宣”五位一體的高效勤務模式發展,全方位、立體化推進西安“智慧交通”建設,在緩堵保暢,精細管理,科學服務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賦能情報感知
全息·全時·全維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
六大交通生命體征 一屏掌控西安交通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可視一體化指揮大屏,可實現對西安市交通全要素概覽,包括城市道路通行狀況、各類交通事件、全市警力分布、路網分布、重點道路區域等信息實時綜合呈現。現已實現一屏全域感知、一屏綜合監測、一屏統籌決策、一屏科學評價、一屏多部門協作。通過交通指數、延時指數、市區均速、在途量、擁堵里程、交通安全態勢、警力覆蓋率等動態與靜態相結合的交通運行狀況評估指標,把脈古都交通,實時反應交通健康狀況。
最強神經中樞—西安交警大數據平臺
破除數據“煙囪”,多系統信息融合初現成效
西安交警聯合四維圖新旗下專業大數據公司世紀高通,構建了“西安交警互聯網+路況大數據”平臺。融合自有卡口、地磁、微波、信號機及122接處警、道路施工等數據,互聯網海量位置大數據及浮動車數據,西安交警互聯網端微信、西安交警APP違法隨手拍數據、一鍵報堵數據、交通設施故障上報數據等多源數據。得到最權威的西安市實時動態交通數據。加上 “雪亮工程”卡口,以及氣象、交通、停放中心、城管等多部門數據。目前已整合近600億條的內外部數據并初步建立基礎大數據資源池,每日新增數據3200萬條,為實戰研判應用、服務市民出行提供了強大的數據支持。
平臺圍繞交通治理、服務群眾出行的核心,創新開發九大功能模塊,涵蓋了路況巡航,堵點云圖,道路熱力,一鍵報堵,路口畫像、智慧停車等功能,市民在西安交警微信號,西安交警APP,支付寶生活號上均可查看使用。不管是西安土著,還是有意建設大西安的新西安人,有了城市大腦指揮中心的加持,不僅出行不再困惑,分分鐘變身西安交通專家。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賦能指揮調度
分級·規范·流程化
最快雙腿—可視一體化指揮調度平臺
一張圖閉環作戰 每日處置警情2000+
西安交警依托交通事件視頻分析監測、多種路況感知技術和警務智能終端應用,打造了集情報分析、指揮調度、精準勤務、勤務督查、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 通過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西安交警實現了警情的自動感知、人工轉發、全程可視可追溯的指揮調度閉環。通過視頻感知、路況感知,系統自動感知路面異常,自動生成警情,由人工根據現場圖片、視頻,結合多維路況對比進行確認,并下發二級指揮中心。在派警的同時,于30秒內將警情信息推送至民警手機終端,真正實現了智能感知、智能預警、賦能一線、提高處置效率的目的。
最敏銳神經末端—西安交警智慧AR
三大酷炫黑科技 助力交通難點管理
交通智慧AR系統
西安交警在西安打造了兩條交通管理硬科技示范路。路口采用高空全景37倍變焦的攝像機加若干個低空感知設備,組成對路口各交通要素進行全面感知的監測系統。可實現路口信號燈的實時監測、自適應調整,路口各個方向的車流量、排隊長度、行車速度的實時監測,同時,利用行人闖紅燈監測設備、非機動車監測設備、聲吶監測設備三大黑科技對路口的機動車、非機動車、行人違法數據進行采集處置,對違規行為進行特征規律分析,為違法行為預防和處置提供支撐。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處理,生成精準的路口畫像,提高通行率、降低交通事故、違法行為。
最亮雙眼--西安交警智能視頻巡檢
治“交通未病” 主動警情發現率提升30%以上
傳統的交管視頻巡檢主要依靠人工經驗對遍布街面的視頻進行抽檢,具有一定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西安交警最新創建應用的智能視頻巡檢系統,聯手世紀高通、海康威視將城市大腦感知到的路況數據、122報警數據等信息,與智能視頻攝像頭進行同步關聯,智能發現事件,提供焦點指引。在引起交通警情之前搶先發現交通擁堵、交通事故、設施故障等異常情況,實現工作人員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查看交通隱患。智能視頻巡檢自應用以來,警情發現率較傳統模式提升了30%以上。而隨著系統算法的不斷優化、設備數量的增加,交通事件的主動識別準確度、廣度會進一步提升。真正實現交通警情“防患于未然”。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賦能勤務響應
多維·聯動·靈活
多措并舉治頑疾
科技助力靜態交通管理
破解停車亂、停車難,是城市治理面對的共同課題,考驗著治理者的智慧和決心。西安交警積極向科技信息化尋求答案,通過“西安交警互聯網+大數據平臺”,西安交警接入市區1398處停車場信息,每天獲取50~60萬條動態泊車數據。動態監測停車場泊位信息,分析全市不同區域停車需求規律,實時掌握停車場泊位的周轉情況。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依靠掌握的實時停車場泊位信息,通過自有互聯網終端向市民提供停車引導服務的同時,也為市政決策部門規劃建設停車設施提供參考。在黨政機關、醫院周邊的智慧停車系統,智能探頭抓拍違停車輛,第一時間短信車主進行違法停車警告,同步推送附近關聯車位。將人性化落到實處。此外,警務終端的一路掃功能,對違停行為進行采集同時,可關聯排查機動車違法狀態;“批量催挪車警告+拖車拖移”一套組合拳,在西馬等國際賽事、大型活動舉辦時大顯身手。
以用促建,反哺大腦神經
“西安年·最中國”保障、警醫聯動“一路護航”
近年來,古城西安舉辦了“五一光影盛宴”、“西安年·最中國”、“西安國際馬拉松”等大型活動。2019年春節到來前夕,為保障“西安年·最中國”活動順利進行,西安交警大膽嘗試,打造了大型活動指揮作戰一張圖,采用指揮中心大屏直播互動指揮方式,坐鎮指揮中心,總覽各轄區交通概況、勤務部署情況、警員位置信息、多路現場視頻實時切換、活動現場實時圖文信息交互。
為應對急救任務過程中對重危病人的護送需求,西安交警與西安急救中心建立急救綠色通道工作機制。通過急救車輛安裝智能移動終端,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可實時獲取急救車輛位置、車前實時畫面、并可向急救車輛推送包括實時路況,最優路線等信息。指揮中心可通過GPS定位調動就近崗勤警力優先進行擁堵點疏導,在智能信控路段進行綠波帶保障,確保生命通道的暢通。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賦能評價考核
科學·嚴格·動態
最巧雙手--信號燈監測評價
全時感知 精確診斷
西安交警聘請高校專家,組織業務民警組成了“信號燈專班”,利用世紀高通公司提供的動態交通數據,融合西安交警自身卡口、地磁、微波、信號機的數據,建立了全面、智能的交通運行評價體系,建成了信號燈監測評價系統,將互聯網大數據賦能給傳統信號燈控制團隊,解決傳統信號燈控制痛點。建立了交通狀態自動感知、交通態勢自動研判、交通問題全面診斷、信號配時科學優化、信號燈優化評估反饋閉環的交通調控機制。
城市交通體檢表--大腦研判后臺
精確建模 附能實戰
通過“西安交警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研判平臺,西安交警對道路、路口進行多維精確建模,不僅分析道路及路口交通規律,并對規律進行解析,自動生成分析報告,指出擁堵癥結。
另外,西安交警整合了公安網信息以及自有的單警執法系統、執法記錄儀管理系統等數據資源,應用大數據建模,逐步建立警務考核“大數據”,構建規范化、科學化、實戰化的警務考核體系。通過研判平臺將各大隊轄區擁堵指數、延時指數、平均車速、路口失衡指數和路段星級排名納入單位考核并實時可視化呈現,日排名、月通報、季總結,以看得見看得清讀的懂的方式,客觀全面反映緩堵保暢工作實際成效,切實增強各作戰單位的工作責任感、緊迫感。
西安交警城市大腦賦能宣傳服務
體貼·便民·全面
為民服務“初心”--西安交警互聯網服務平臺
73項便民服務功能 378萬用戶 6750萬次服務
西安交警深入調研群眾痛點,以便民利民為第一原則,運用大數據技術持續拓展便民服務領域,為群眾打造了三個觸手可及的指尖終端—西安交警微信服務號、西安交警APP和支付寶城市服務。實現了多個業務的在線全流程辦理,做到了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得到市民群眾及省市領導一致好評。兩年來,三大平臺累計關注用戶達到378多萬,累計服務人次6750多萬,截至2019年4月10日,西安交警微信服務號粉絲突破300萬。
從“諄諄善誘”到“和衷共濟”
全媒體宣傳矩陣,引導市民共治共建
西安交警自有的涵蓋了微博、微信、APP,支付寶在內的宣傳媒體矩陣,通過抖音、直播、媒體報道等形式全方位宣傳交通政策法規,先后與陜西電視臺、陜西交通廣播等多家媒體合作,引導市民利用微信上報、一鍵報堵等渠道參與到西安的交通管理工作中來,對交通違法、不文明行為進行曝光,對交通正能量進行宣揚。目前,微信隨手拍周上報達4000多例,總量接近40萬,在全社會形成共治共建的良好交通氛圍。此外,西安交警也利用自媒體,及時發布假日、惡劣天氣的交通預判報告,指導市民出行。
未來,西安交警將不斷對標國內先進城市,砥礪奮進,擁抱創新。將5ABC(5G、A-人工智能、B-大數據、C-云計算)作為交通管理突破口的“西安交警城市大腦指揮中心”,正在逐步提升道路交通管理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不斷推進道路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智慧交通的應用能力向更高臺階邁進。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