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汽車市場基本是日韓品牌的天下,中國品牌打進來非常困難。但是,這些國家都存在著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問題,而比亞迪的城市綠色交通方案和產品,非常適合這些國家的國情。”
《環球》雜志記者/張毅(發自馬尼拉)
5月30日,中國新能源汽車企業比亞迪公司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向當地交付電動巴士和新能源乘用車,并與巴丹省政府簽署合作協議,將在該省首府巴朗牙市修建比亞迪研發的高架單軌“云軌”交通線路。
此舉標志著中國制造的比亞迪電動大巴首次進入菲律賓,在馬尼拉的街頭將首次出現電動公交大巴。同時,比亞迪提出的城市綠色交通整體解決方案,也首次在菲律賓落地,實現了零的突破。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亞太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劉學亮,就相關問題接受了《環球》雜志的專訪。
《環球》雜志:今天上午,比亞迪在馬尼拉發布了比亞迪綠色大交通整體解決方案,請介紹一下這個方案的具體內容。
劉學亮:早在7年前,為了解決城市空氣污染問題,比亞迪推出了城市公交電動化方案。在城市公交電動化基礎上,比亞迪增加了治理交通擁堵的高架單軌“云軌”項目,推出了既治污又治堵的城市綠色交通解決方案。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比亞迪構筑了太陽能、儲能電站、電動汽車和軌道交通四大綠色夢想,成為全球新能源整體解決方案的開創者。
《環球》雜志:比亞迪提出的城市公交電動化和城市綠色交通解決方案,目前推進情況怎么樣?
劉學亮:比亞迪的公交電動化和城市交通解決方案,受到眾多飽受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城市的歡迎。目前,比亞迪的電動巴士和電動出租車,除了在國內幾十個城市投入運營,也開進了50個國家和地區的240多個城市。從英國的倫敦到美國的舊金山,從印度的班加羅爾到拉美的厄瓜多爾,都可見道路上行駛的比亞迪電動大巴或電動出租車。
“云軌”是一種中小運量軌道交通系統,采用跨座式單軌技術,可用于中小城市骨干線和大中城市加密線,對于緩解交通擁堵效果顯著。“云軌”項目目前在國內多個城市逐步落地。國內首個“云軌”項目去年9月1日在寧夏銀川正式投入運營。桂林“云軌”1號線2017年8月28日開工建設,西安“云軌”項目已獲批復,將于今年下半年正式開工建設。
“云軌”項目在海外也取得了突破。今年5月23日,比亞迪“云軌”項目成功中標巴西薩爾瓦多項目,成為進軍海外市場第一標。在亞太地區,菲律賓是“云軌”第一個落地的國家。比亞迪還與摩洛哥、埃及、柬埔寨等多個國家就推廣“云軌”達成合作意向。
《環球》雜志:菲律賓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國家,比亞迪在菲律賓推進由“電動乘用車、電動商用車、電動叉車和軌道交通”組成的3.0交通解決方案,對于菲律賓的經濟發展、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空氣污染治理,有什么意義?
劉學亮:我本人5年前就來過馬尼拉。與5年前相比,馬尼拉的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更加嚴重。由于交通擁堵,每天損失30億比索(約合3.8億元人民幣)。馬尼拉的人口密度是東京的1.5倍,只有3條軌道交通。
比亞迪的城市交通解決方案,受到菲律賓政府部門和各界人士的普遍歡迎。此次,比亞迪向菲律賓最大的巴士制造公司CMC,交付了首批10輛比亞迪電動大巴K9中的兩輛,將在大馬尼拉地區進行試運行。根據合作協議,比亞迪將在巴丹省首府巴朗牙市修建“云軌”線路。這是繼菲律賓伊洛伊洛市之后,比亞迪在菲律賓簽署的第二個“云軌”項目。巴丹省政府還將于今年年底前購置10輛比亞迪電動巴士,比亞迪也將參與規劃巴丹省的立體、智能、低碳交通解決方案。
比亞迪3.0交通解決方案首度落地,把代表未來出行趨勢的電動化、立體化、智能化新產品帶到菲律賓,為菲律賓構建起全新的綠色交通網絡。對于改善當地的交通擁堵和空氣污染,都將起到積極作用。
比亞迪將提供技術和主要部件,在菲律賓和CMC公司合作生產電動大巴,既可以提供就業,也可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環球》雜志:如何看待比亞迪在亞太地區未來的發展潛力?
劉學亮:在亞太地區許多國家,特別是東南亞,汽車市場基本是日韓品牌的天下,中國品牌打進來非常困難。但是,這些國家都存在著空氣污染和交通擁堵問題,而比亞迪的城市綠色交通方案和產品,非常適合這些國家的國情。
比亞迪亞太新能源業務開始于2012年。在進入亞太市場之前,比亞迪就制定了與其他中國企業不同的發展策略。依托比亞迪強大的技術實力,首先輸入各個市場的是以純電動車為主打的高新技術和產品,填補了當地的技術空白并迅速占領市場。短短幾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已成功進入我國港澳臺地區,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老撾、菲律賓、波利尼西亞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
作為東南亞重要的汽車生產中心,菲律賓擁有近2萬輛巴士,汽車保有量達到上千萬輛。但是菲律賓的電動汽車尚處于萌芽階段,這給比亞迪帶來了巨大的市場商機。不僅菲律賓,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同樣如此,都蘊藏著極大的市場商機,發展潛力十分巨大。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