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我國快遞業務量飛速增長,快遞行業的從業人數也與日俱增。目前,快遞企業一線配送人員突破300萬人,每年新增就業20萬人,快遞員每天要送出1.3億件快遞。正是由于他們的辛勤付出,才使得快遞行業高速發展。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中堅守、奉獻,詮釋了新時代勞動者的奮斗精神。他們中有人發明六種智能設備,節省七成人工,縮減操作時間一個小時;有人受邀走進中南海,當面向總理提建議,且建議被剛剛正式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采納;還有人從一名普通的快遞小哥逆襲為沖上云霄的貨機飛行員……5月3日,第三屆“中國夢·郵政情 尋找最美快遞員”活動舉辦,10人獲“最美快遞員”稱號。
快遞界的“發明哥”
圓通西安豐慶網點的田追子堪稱快遞界的“發明哥”,他擁有六項自主研發設備,三項正報批專利的發明。他所研發的“神器”節省超七成人工,使水果寄遞出港時效提升一個小時。
2017年4月,為了幫助網點削減開支、提升處理效率,田追子和他的團隊僅用兩個月的研發時間就開發出了上下車自動掃描機、傳送帶自動稱重機等六種智能設備。這些設備可以節省七成人工,節省操作時間一個小時,尤其在生鮮寄遞等新業務中作用明顯。田追子說,在基層這么多年,他非常了解快遞網點實際操作的需求和難點,“只有自己動手研發,才能造出最滿足使用需求的自動化設備”。
“自動化設備不能過于沉重,要輕巧便于移動。以上下車操作為例,大多數網點的上車和下車操作不在一個地方。如果是直接購買,需要購入兩臺功能一樣的設備,但實際上并不需要重復購置。”田追子說。新研發的系統對攬收件的操作進一步簡化,給每個快件設置了編碼,以對應各自的目的地。新手進行簡單培訓就可以上崗操作,效率提高了一倍,每小時可以處理2400件快遞。
為進一步節省網點成本、提高快遞時效,田追子還考慮到了網點與電商大客戶的常態化操作,相繼完成了“便攜式自動攬收掃描箱”以及“簡易便攜式自動攬收臺”的研發,幫助網點實現操作前置,節省成本。
讓農村水果“走出去”
山西臨猗號稱“中國蘋果第一縣”,老百姓以種植蘋果為生。李朋璇是臨猗縣一名普通的鄉村快遞員,每天穿梭在鄉間為果農攬件派件。然而寄遞水果容易產生破損,快遞員經常被投訴。“生意可以的時候,我一天掙300元,可是因為包裹受損,被投訴一次,我就白干了。”李朋璇說。
這個重負,讓山西臨猗的快遞從業者有些難以承受。他們試著和保險公司接觸,希望通過保險理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保險公司提出,每件蘋果快遞,要交付1元錢的保險費。可每件蘋果快遞的利潤平均僅1.2元,1元保費實在是太多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朋璇在中國政府網上看到“我向總理說句話”的互動欄目,就在下面留了言。他沒有想到,自己竟因此受邀到中南海與李克強總理面對面交流。座談會上,李朋璇提出希望國家推動保險業和快遞業深化合作、為生鮮農產品進城保駕護航的建議。此外,李朋璇還提出了關于快遞車輛通行等政策的落地問題。
“沒想到總理會一一回應我的建議。”李朋璇回憶說,總理還當即要求相關部門對老百姓關心的問題加緊研究,保障生鮮產品順利運出去。他說,生鮮產品寄遞能夠幫助農民致富、實現公平交易,是帶動農村市場發展的生力軍。
“從北京回來后,多家保險公司與我們洽談合作,其中有一家保險公司已經與我們開展合作。寄件的果農,現在只需要花2毛錢,就可以得到36元錢的賠償款。” 李朋璇說。
現在,臨猗縣所有生鮮快遞都和保險公司建立了合作。保險給當地果農解決了后顧之憂,果農們的電商之路走得更有信心了。而對李朋璇來說,讓家鄉變得越來越美好,就是他努力工作的動力。
從開三輪到開飛機
檢查過一遍指標,儀器表顯示一切正常,調整好座位,系上安全帶,佩戴好耳麥,左手放在油門桿上……這一切,趙立杰再熟悉不過。12年前還是一名快遞小哥的他,如今是順豐速運貨機的一名飛行員。從快遞小哥到飛行員,趙立杰覺得,“兩者職責一樣,都是為了將快件順利送達目的地,只是駕駛飛機后,送件的效率更高了。”
2005年趙立杰加入順豐速運當起了一名收派員。那時,使用快遞服務的人還不算太多,一天下來,他收發快件三回,拿到手的快件也不過20余件。2009年,順豐航空正式成立,趙立杰是第一批經過培訓上崗的飛行員。由于民航局規定,貨運飛機飛行時間為晚8時到次日早8時,趙立杰從此過上了黑白顛倒的生活。
在趙立杰看來,跟當快遞員時騎電動車派送不同,開飛機送貨的他要承擔相當大的精神壓力。“也許有人覺得長期悶在駕駛艙里很枯燥,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地,挑戰過后,這份工作也在不斷開拓我的眼界。”他說,飛機把他帶到了當年電動車無法到達的遠方。如今他已累計有近2800個小時的飛行時數。
即使當上飛行員,趙立杰還是認為,與12年前相比,除了責任更大沒有更多區別。當談到今后的規劃時,趙立杰堅定地說:“把飛機開到退休為止。”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