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不僅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也是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內在特點和發展趨勢。節能環保、綠色低碳技術服務等為制造業實現綠色轉型提供了強大的基礎支撐,大大促進了相關產業綠色轉型進程,綠色服務貿易發展也有利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在日前舉行的2021綠色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眾多來自綠色發展領域的業內人士、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圍繞綠色發展共同探索“雙碳”目標下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
固體廢物帶來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問題,“無廢城市”的建設將加快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在“低碳生活 無廢城市建設”主題分論壇上,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副主任胡華龍表示,自2019年“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啟動以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共完成工作任務900余項,實施工程項目500余項,涉及投資1269億元,初步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規模。
在聯合國環境署巴塞爾公約和斯德哥爾摩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執行主任李金惠看來,中國“無廢城市”的建設要緊跟或引領國際趨勢,要支持“無廢城市”建設和“雙碳”目標的協同發展。在加大“無廢城市”建設碳減排核算工具開發力度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固廢工作的試點示范,把取得的經驗在更多城市甚至國際上推廣,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
為如期實現“雙碳”目標,中國正在著力統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嚴格控制高耗能項目新增產能,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污降碳行動,大力發展綠色低碳新產業。在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的同時,中國正積極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在“碳達峰 碳中和”主題分論壇上,世界銀行中國局首席經濟學家艾卡思表示,中國制定了“雙碳”目標,目前首要問題就是實現目標的路徑和政策。盡管中國可以利用降低碳排放和彈性發展去實現經濟再平衡,同時開發新的增長渠道、創新模式和就業機會,但同時也要應對因污染行業退出而不可避免產生的勞動力和資本脫鉤問題。
在晶科科技副總裁蔡赫看來,中國的風、光發電裝機容量已占到全球總容量的34%,既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資產最大的存量基地,也是最大的增量市場,為全球碳中和作出了貢獻。然而在全球碳排放權市場中,這些貢獻既未被計算價值,也未被轉化為中國的話語權。將中國的風、光發電創造的減排價值進行認定并投入全球碳市場參與流通已經刻不容緩。
“希望國家盡快推出以可再生能源帶來的‘負碳’價值為基礎、以區塊鏈技術對每一噸‘負碳’進行封裝的數字加密貨幣‘綠幣’。”蔡赫表示,“綠幣”作為由政府信用背書的,可以直接抵消企業碳足跡的一項資產,具備滿足跨國企業實現碳承諾、避免碳考核的價值。所有在中國生產經營的跨國企業都是“綠幣”的全球推廣大使。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