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湖北利咸高速小模隧道斜井通風設計方案優化為例
湖北交投鄂西建設公司 陳禹成
湖北利川至咸豐高速(利咸高速)設計路線總長84.53公里,批復概算為194.5億元。項目施工圖設計文件于2022年9月30日出版,2022年12月29日一期土建開工。
業主單位湖北交投鄂西建設公司工程技術人員嚴格遵循“方案管總、技術領先”和“勤儉辦企業”理念,在概算批復后的施工圖文件設計階段,為保障設計文件與施工更加合理可行、節約建設投資,多次會同設計、施工單位對利咸項目設計方案進行現場調研、優化調整,5次召開設計、施工融合會,對路基防護、隧道圍巖分級、橋涵設計等提出多條優化意見并得到設計單位認可,共節約建設成本4.6億元。同時,多次組織相關單位調研工地現場,認真學習設計文件,對沿線三改工程、路基防護、小模隧道斜井等設計方案進行了優化,共節約建設投資約1億元,其中,三改工程節約3000萬元,路基防護工程節約5000萬元、小模隧道斜井通風方案節約2500萬元。
本文主要以小模隧道斜井通風設計方案優化研究為例展開。
一、小模隧道及斜井通風原設計方案概況
湖北利咸高速小模隧道為該項目最長的一座分離式特長隧道,該隧道由利咸項目土建六標葛洲壩路橋公司承建。隧道進口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小模村境內,與利咸項目大河特大橋相接,出口位于咸豐縣小模村西側與小模樞紐互通相接。隧道全長5722米,最大埋深約350米。工程地質結構主要為灰巖、頁巖;巖溶發育,地下水非常豐富。
按照相關設計規范要求,該隧道必需在中間某處設置一處通風斜井或豎井,作為運營期間的通風排煙通道。設計單位經過綜合分析和比選,采用全射流縱向通風+火災斜井排煙方案,將小模隧道斜井位置選擇在咸豐縣高樂山鎮白巖村范圍內,具體位置在隧道左洞ZK83+205左側350米附近,斜井長度約375米。斜井圍巖級別為Ⅴ級圍巖50米、Ⅳ級圍巖30米、Ⅲ級圍巖293米。隧道斜井、聯絡風道設置Z1斜井(左洞)+Y1排風道(右洞)。右洞排風道排風口位于右幅YK82+956.024左側邊墻,跨越左洞洞頂上方后接入左洞斜井,設計最大縱坡為46.07%。斜井進口設置地面風機房。
二、小模隧道斜井通風方案存在的問題
1.原設計右洞排煙道需跨越左幅洞頂上方后接入左洞左側斜井,右洞排煙通道底部距左幅洞頂僅6米,設計最大縱坡為46.07%,長度120多米。施工風險高,難度極大,造價高,需投入特殊設備采取特殊工藝工法才能進行排煙道施工,施工中具有重大安全隱患。
2.原設計右洞排煙道排煙口至左幅洞頂為46.07%的上坡,左幅洞頂至左洞斜井為15.63%的下坡,通風排煙機電設施投入資金大,排煙效果不佳,后期運營成本高,維修養護相當困難。
3.斜井地表洞口設置地上風機房,需新建4公里長的地面風機房運營維修道路。
4.斜井地表洞口設置地上風機房,通風排煙的電纜需增加長400多米。斜井地表需從隧道進口至隧道斜井地面風機房架設2公里長的永久電力設施。
三、小模隧道斜井通風方案優化設計
小模隧道斜井自2023年初進洞施工以來,公司技術負責人多次帶領技術部、設計、監理單位相關人員深入隧道斜井施工現場調研,針對隧道原設計斜井通風方案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內其他項目特長隧道通風經驗,從設計方案、施工難度,安全風險,建設成本方面進行比較研究。結合土建工程施工、機電、維護等多方面考慮,與設計單位進行多次討論,最終達成小模隧道斜井通風優化調整方案。目前,該方案土建工程施工已基本完成。
小模隧道斜井通風方案與原設計相比較作了如下優化調整:
1.設置左右洞聯絡風道,隧道斜井與左洞相交后直線延長至隧道右洞,并將延長段落作為右洞排煙道,隧道左洞順接斜井排煙。
2.將隧道加寬段聯絡左右洞的行車橫洞與排煙通道合二為一,根據設計需要適當加高排煙道高度。
3.將地面風機房變更為地下風機房,設置于左洞左側,同時優化機電預留預埋及電纜設施。
四、變更優化節約投資情況
1.變更后斜井聯絡風道長度減小,降低了工程造價與施工難度,節約了施工工期,土建工程節約投資約400萬元。
2.將斜井風機房由地面調整到洞內,降低了機電工程的預留、預埋、電纜鋪設成本,節約投資約100萬元。
3.將斜井風機房由地面調整到洞內,取消了約4公里長的原設計地面風機房運營維修道路,取消了原設計從隧道進口至隧道斜井地面風機房約2公里的永久電力設施,節約投資2000萬元。
4.小模隧道斜井通風方案優化設計,不僅降低了施工難度、施工風險,也方便了建設期施工和運營期的養護作業,還節約建設投資約2500萬元。
五、以深入調研促方案優化的幾點體會
工程技術方案的優化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持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的過程。沒有調查研究,就不可能找到技術方案的最優解。在深入調查研究優化小模隧道斜井通風設計方案過程中,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是“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工程技術工作者的發言權不是拍腦袋、更不是拍桌子得來的,而是通過深入調查研究得來的。工程技術工作來不得半點馬虎,不能出現一絲紕漏。要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方案,更好地解決復雜的技術難題,就必須深入實地調查研究,理論聯系實際,經過反復深入的研討,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
二是“不打無準備之仗”。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做好充分準備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優化技術方案的基礎。要形成最優的技術方案,就必須認真研究項目布線走廊山形地勢和地質結構情況,深入研究施工圖設計文件,同時搜集國內外相關技術資料,進行認真分析研究,對存在的問題有一個定性認識,對大的形勢有一個基本判斷,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供研究討論的調查研究草案,進而圍繞草案展開廣泛討論,吸收眾智,達成共識,為找到最優方案打下基礎。
三是“堅持從根本上采取措施,在源頭處解決問題”。技術方案的優化,一開始就要奔著“最優”的方向去,力求從根本上、在根源處解決問題。工程技術工作者尤其要倡導“一線工作法”,不到現場,就永遠接觸不到問題的本質。要充分考慮施工、運營養護階段的需要,踐行全壽命周期整體安全理念,做到設計方案與現場實際吻合。同時,要堅持專家會診多方論證原則,召開技術方案專家評審會,反復論證確定最合理方案。
這些年來,為節省投資,我們在宣咸、利咸、建恩北項目施工圖文件設計階段,十分注重調查研究,多次組織對各項目設計方案進行合理優化。對路基防護、隧道圍巖分級、橋涵設計等提出多條優化意見并得到設計單位認可。通過設計優化,三個項目共節約投資概算約6億元,其中,建恩北項目隧道節約0.4億元;利咸項目隧道節約3億元,路基防護、橋涵節約1.6億;宣咸項目隧道節約0.8億元,路基、橋涵節約0.2億元,設計優化共節約投資1億元,目前該項目土建施工基本完成,工程變更增加投資0.9億元,兩者相抵工程變更費用接近為0。上述實踐,充分證明通過調查研究優化設計節約概算措施的合理可行。
(作者為湖北交投鄂西建設公司總工程師)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