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康意識不斷增強、從被動治療的思想觀念逐漸轉化為主動管理健康的背景下,大眾普遍在免疫力提升、營養補充居家護理等醫療健康服務及產品方面的消費需求增加,大健康市場在618展現消費熱潮,開門紅28小時,為應對“二陽”的抗感染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5.8倍,感冒咳嗽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3倍,小兒感冒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3.5倍,呼吸系統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138%,解熱鎮痛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96%.(數據來源于京東健康618戰報)
全民健康意識 提升 大健康產業加速發展
今年618活動開始后,京東健康商城為各品類銷售刷新紀錄。開門紅1小時,京東健康醫藥、醫療器械、保健品類成交額均破億。京東健康618以各品牌銷量齊漲態勢迎來開門紅。開門紅28小時,醫療器械1171個店鋪成交額同比翻倍;營養保健類1030個品牌成交額同比翻倍;超過一半的醫藥品牌成交額同比翻倍。(數據來源于京東健康618戰報)
健康消費從隱性剛需成為顯性剛需,居民用于健康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持續增加,并愈趨全程化、多元化、個性化,醫療、康養、醫藥、保健食品、健康管理、健康服務等大健康產業隨之加速發展。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健康消費市場在疫后時代線上化發展的趨勢將愈發明顯。
擁抱數字化機遇,打造健康生態新格局
當下在數字化技術高速發展的機遇下,醫療服務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看病就診體驗,也正在以越來越多樣化的形態,和我們的生活產生更緊密的關聯。數字化轉型是當前所有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據悉,壹邦作為一家多業務綜合性數字化慢病管理企業,從2014年發展至今,依托自身平臺的大數據及技術優勢,為超過500萬顧客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在產業布局上,打造了完整的線上線下的服務場景,如線上的壹邦APP,互聯網醫院、慢病管理服務中心,線下壹健康醫療門診部、糖匯佳糖尿病逆轉中心、壹邦大藥房等,構建線上線下一站式健康管理生態閉環。業務模式上,在數字化患者管理模式下,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主動性更容易激發,用藥依從度和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壹邦將線上醫療服務經驗、渠道、技術積累,與線下壹邦大藥房有效聯動,為患者“用對藥”“用好藥”“用藥快”提供保障,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患者對醫療健康規范性、時效性、便捷性的需求。
壹邦大藥房珠吉分店
深耕慢病管理服務,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
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慢病人群在5-6億左右,患病率約為35%-45%。預測到2026年癌癥、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病率將分別提高至0.7%、14.4%、27.8%,慢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和疾病負擔。根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顯示,慢病占總疾病負擔的70%以上,成為制約健康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慢病人群具有長期乃至終身的復診、用藥需求,需要承受較大的精神壓力和經濟壓力。因此,行業迫切需要借助更高效、更規范化的管理模式來改善慢病易發高發、防控難度大的現狀,慢病管理方案將是企業競爭的核心競爭力。
據了解,壹邦數字化慢病管理解決方案通過診前預防、診中診療、診后調養三個環節的“詢醫養”全流程管理服務,構建涵蓋男性、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痛癥等領域的慢病一體化病程干預及管理,針對不同領域的慢性病,采用了個性化的服務方式,為患者提供精準的醫療服務。其中,針對男性健康問題,壹邦開設了健倍達中醫男科及健康管理中心對男性進行治療和調養,科學合理地維護男性健康。對于高血糖患者,壹邦開設了糖匯佳糖尿病逆轉門診及慢病管理中心,提供精準多元的治療方法,幫助患者控制血糖,恢復胰島功能,達到減輕病情或逆轉病態的目的。對于數字化慢病管理解決方案而言,資源的整合能力是慢病管理領域的一項核心競爭力,壹邦通過綜合整合資源,不斷改進慢病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干預效果和服務質量。
糖匯佳:特色MAI特醫療法
中國的健康高品質消費時代正加速來臨。在《“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中,“慢性病綜合防控”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其中,推動“互聯網+慢性病(糖尿病、高血壓)管理”,實現慢性病在線復診、處方流轉、醫保結算和藥品配送;支持面向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等業態深度融合等均是關鍵。可見,數字技術作為驅動產業顛覆式變革的新力量,持續重塑著產業生態。對于企業而言,則是需要抓住機會,順勢而為,透過壹邦的發展案例,可以看到如今存活下來的企業必須構建其獨有優勢,才能在該賽道持續前行。
壹邦:懂健康,更懂你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