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主辦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2023亞洲天然及營養保健品展(簡稱HNC 2023)”頒獎典禮在上海國際會展中心成功舉辦。
受邀參加本次頒獎典禮的500余企業均為健康食品領域各品類翹楚。其中既有國內滋補養生、輕食代餐、海外各類膳食補充劑、國內藍帽保健品、特醫特膳食品的優秀代表企業,也有新式茶飲、有機及天然食品、植物基產品、特殊膳營養品等。澳佳寶、艾蘭得、柏維力、森瀾、科絲美詩紐芝麗等各優秀的品牌企業,以及浙江醫藥、健特藥業等知名醫藥企業均蒞臨現場。典禮頒獎環節,浙江辰頤物語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辰頤物語)憑借創新的產品質量和卓越的市場表現及口碑,榮膺“年度腸道微生態創新品牌”殊榮。
益生菌越來越受到國人的關注
隨著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關注,益生菌的市場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益生菌作為一種能夠促進腸道健康的微生物,能夠維護人體內微生態平衡,提高身體免疫力,對日常健康保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益生菌逐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成為近年來備受追捧的健康食品之一。
據市場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益生菌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100億,并且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預計未來幾年市場規模還會不斷擴大,達到幾百億的水平。益生菌市場主要被細分為乳制品、飲料、保健品等多個領域,其中乳制品占據了主要市場份額。隨著消費者對益生菌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各個企業也在不斷地推出更加專業、創新的益生菌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而據《國人腸道健康2020年報告》顯示,約87.6%的中國人存在腸道健康問題,前五大腸道問題分別是:排便不規律、便秘、腹瀉、腹脹和消化不良,超過2/3的人對腸道健康不滿意。隨著消費者對益生菌產品的了解加深以及人們對腸道健康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益生菌保健品市場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在外資巨頭控制多年的益生菌市場,國產益生菌企業正在依靠科研技術以及品牌塑造崛起。湯臣倍健、科拓生物等一大批國產益生菌生產企業迅速崛起。
對益生菌的認知越來越深入
眾所周知,益生菌是一類對人體有益的微生物,其在腸道內有生理活動,對腸道健康、免疫功能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我們通常知道的有:
1. 促進腸道健康: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內臟器官之一,腸道健康直接關系到整體健康水平。益生菌可以通過調整腸道微生物群的平衡,抑制細菌繁殖、促進有益菌生長,改善腸道環境,并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等問題。
2. 提高免疫力:腸道是人體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約70%的免疫細胞在腸道內,益生菌可以調節腸道內菌群,增強腸道黏膜屏障的功能,促進免疫細胞的活化,提高免疫力。
3. 預防和治療多種疾。航涍^大量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如腸道炎癥、過敏、感染、抑郁等。特別是在抗生素治療期間,益生菌的作用尤為明顯,可以預防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事實上,益生菌對減緩腎臟、影響糖尿病、高血脂、調節高尿酸血等代謝健康,對上呼吸道、緩解哮喘癥狀、緩解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免疫類疾病,對舒緩壓力及焦慮等心理健康,對多囊卵巢綜合癥、玫瑰痤瘡等均有一定的臨床研究作用。
對益生菌的品質及研發要求越來越高
作為國內知名的益生菌品牌,辰頤物語一直以來致力于研發和生產高品質的腸道調理產品,旨在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持久的腸道健康方案。品牌產品主要由中國益生菌第一股科拓生物(股票代碼:300858.SZ)負責生產,通過對腸道微生態的敏銳洞察和深度探究,結合現代科技創新力量,打破傳統益生菌的使用局限,實現了更加準確、精細的調理效果。核心菌株均可追溯:例如乳雙歧桿菌v9,于2005年分離自健康蒙古族兒童腸道,目前圍繞該菌株發明專利20項、學術論文38篇、SCI收錄14篇;再如乳雙歧桿菌Probio-M8,于2017年分離自健康婦女母乳,圍繞該菌株發明專利有15項、學術論文21篇、SCI收錄15篇。
此外,辰頤物語的益生菌還添加了四大益生元。
總結及寄語: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健康中國的宗旨就是要做老百姓最關心的事情,從源頭把住食品安全、把住病從口入、把住疾病預防的第一道關口。
在過去的一年里,辰頤物語積極踐行“穩健發展、持續創新”的發展戰略,深入挖掘腸道微生態研究領域,不斷推陳出新,全方位滿足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品牌產品中,涵蓋了多款常規型、特定人群型、吸收快型等多種類型,應對了不同人群及不同時期腸道健康需要的多樣性。
此次榮膺“年度腸道微生態創新品牌”,標志著辰頤物語在益生菌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得到了行業權威的認可。未來,辰頤物語將繼續秉承“科技領先、健康為本”的發展理念,不斷強化核心競爭力,促進中國益生菌產業的不斷發展和創新,為更多消費者提供更好的腸道健康解決方案。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