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家文物局聯合策劃推出的國家寶藏(文明曙光)金銀紀念幣正式發行。該套金銀紀念幣分別由沈陽造幣有限公司、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銷。發行儀式由中國人民銀行、國家文物局聯合主辦,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國家文物局新聞中心、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文物局、山東博物館共同承辦。
據悉,經中國人民銀行與國家文物局共同策劃,自2023年起將連續發行國家寶藏系列文物題材金銀紀念幣。該系列紀念幣初步規劃發行6組,分別對應6個歷史時期,即史前新石器時期、夏商西周春秋時期、戰國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五代時期和宋元明清時期。本次發行的“文明曙光”紀念幣為第1組,幣面承載的歷史文物,是我國先民走向文明的關鍵進程展現,呈現了中華文明起源及發展的歷史脈絡。
國家寶藏(文明曙光)金銀紀念幣共5枚,其中15克金幣、3克金幣各1枚,15克銀幣3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國徽,并刊國名、年號;背面主體圖案分別取材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玉龍、良渚文化玉鉞、仰韶文化陶鷹鼎、大汶口文化白陶鬶和龍山文化彩繪蟠龍盤5件文物,講述中華文明起源故事,展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演進格局。
15克金幣直徑27毫米,面額200元,最大發行量5000枚,背面圖案為玉龍造型,襯以紅山文化彩陶紋飾。紅山文化時期社會分化明顯,王權與神權結合,形成最早的“古國”形態。紅山先民崇龍尚玉,以玉龍溝通天地。
3克金幣直徑18毫米,面額50元,最大發行量1萬枚,背面圖案為玉鉞造型,襯以良渚文化神人獸面紋飾。良渚文化在廣大區域內具有共同的精神信仰、經濟形態和統一的社會管理、資源調配模式,形成了最初的“王權國家”,是實證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神人獸面紋是良渚先民的族徽,玉鉞代表權杖,與琮、璧等一同構成遠古用玉制度的核心,并為后世沿用。
3枚15克銀幣規格一致,直徑33毫米,面額5元,每枚最大發行量2萬枚。銀幣之一背面圖案為陶鷹鼎造型,襯以仰韶文化人面魚紋和重瓣花朵紋等紋飾。仰韶文化以彩陶為顯著特征并向四方擴散,使中國東部廣大地區聯結在“早期中國文化圈”內。鼎是等級、秩序和權力的標志,陶鷹鼎則將藝術與實用功能完美結合。銀幣之二背面圖案為白陶鬶造型,襯以大汶口文化八角星紋和日月山紋等紋飾。大汶口文化晚期社會分化顯著,原始信仰發展,建筑、制陶、紡織等技術進步,已經具備了“地域國家”特征。東夷族先民以鳥為圖騰,白陶鬶展現了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銀幣之三背面圖案為陶盤造型,蟠龍紋飾。龍山文化陶寺類型(陶寺文化)匯聚各方文化因素,初顯王朝雛形,開啟了以中原地區為引領的中國古代歷史格局。該銀幣巧妙地設計為內凹外平的盤形,一條蟠龍居于內壁,口銜嘉禾,象征著農耕文明的歷史底蘊,昭示著中華文明曙光。
該套紀念幣均為精制幣,金銀成色均為99.9%,除采用鏡面、噴砂、多層次噴砂、做亮等傳統工藝外,為更好展現文物之美,還采用了激光雕刻、激光噴砂、彩噴、冷琺瑯、光變鱗彩等新技術工藝。一經亮相即引獲藏友稱贊,收藏價值被業界看好。
經過千年歲月發展,中華文明已成為推進人類文明前行的深厚底蘊。此次國家寶藏(文明曙光)金銀紀念幣發行,旨在以珍貴文物及其蘊含的多重價值,講述中華文明起源及發展的歷史脈絡、取得的燦爛成就、對人類文明的重大貢獻,對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歷史自覺具有重要影響,對推進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