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2023中國政信發展論壇成功舉辦。政、商、產、經領域專家學者,圍繞“新常態 新機遇 新思路”這一主題論道中國未來十年發展挑戰與機遇,以全球視角找尋中國未來十年財富“風向標”,以真知灼見推動政信行業行穩致遠,共享國家高質量發展政策紅利。
本次論壇特別邀請經濟學會理事、省政策研究室智庫專家、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所博士后、經濟學博士(后)位濤,前瞻解讀了中國經濟新常態。
中國經濟失速、要素條件惡化、中美關系緊張導致外部環境惡化、信心不足及預期轉弱,同時加上疫情的“疤痕效應”,造成了中國經濟當下所面臨的結構性風險挑戰。
未來如何應對風險挑戰?在“疤痕效應”下,政府要更加有為擔當。
以史為鑒,自建國以來,我國主要經歷了兩次經濟危機,一是1998年,我國經濟出現了硬著陸問題,政府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主要通過政府主導的大基建,所謂的“鐵公基”實現了經濟復蘇,渡過了危機;二是2008年,面臨全球次貸危機,我國提出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和4萬億元投資刺激計劃,貨幣政策方面實施巨額信貸量化寬松政策,實現了經濟“V型”反轉。從1998年到2008年,中國經濟實現了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實現了經濟軟著陸,創造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一個奇跡。從以上兩個應對經濟危機的方案可以發現,積極的財政政策,其有效性及對未來的沖擊性比較小,而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未來的影響比較大。
在當前形勢下,我國政策有哪些部署?
7月6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提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組合拳”,圍繞穩增長、穩就業、防風險等,及時出臺、抓緊實施一批針對性、組合性、協同性強的政策措施。緊接著,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的7月份新聞發布會指出,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
以上會議內容傳遞出大量信號:下半年將會有一批重點項目會落地,涉及到能源、水利和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目的在于用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的作用來引導民間投資。
當下,我國已經進入經濟復蘇的關鍵期。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方面,政府應更多側重于基礎和原創研究,尤其是涉及到“國之大計”,應由政府來進行投資,用重大項目來牽動地方經濟發展;另一方面,政府應在政策支持基礎上更好激勵企業研發,最終打通國計民生領域中的堵點、斷點,形成完美的協同發展。
展望未來,后疫情時代,新基建、新能源、新國潮、新消費、數字經濟、生命經濟、銀發經濟和金融經濟,這八個行業將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23中國政信發展論壇,由政信產業聯盟、政信投資集團主辦,政達投資咨詢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通廣投資有限公司、望族家辦管理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北京政金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錦橙無限(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國眾正信投資基金集團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國信同源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協辦。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