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由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創新文化傳播專業委員會、北京市希望公益基金會、北京國文創智信息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辦的“2023•中小企業家發展大會”在京召開,公益支持單位是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會議分別在北京會議中心和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召開。文化和旅游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全國工商聯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本次大會。
中國非遺薪火相傳,是中華文明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生動見證,是中華民族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綿延繁盛的活態展示。非遺工藝的多為中小企業,很多發展遇到了瓶頸。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這為我國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搶抓機遇,從文化多樣性和文化獨特性上去運用好多樣民族元素,實現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創新發展來實現傳承,保持優秀文化的鮮活生命力。
中國文化信息協會創新文化傳播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鄭志國講到非遺工藝的創新發展:很多非遺品類和手藝人不能變現,未能形成轉化,要形成非遺效益產業利潤。要做成“賺錢的好營生”!形成非遺良性業態,否則這些珍貴手藝還會瀕臨絕跡消失!各宗原因也有品類本身等問題。很多傳統的工藝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產生的需求,我們要結合當下需求創新發展,跨界融合衍生變現,打造多元、多維一體的創新的實用需求,必大有天地。
融合創新,跨界整合的典范如河北省武強縣非遺年畫與德國啤酒聯姻,濃濃的中國年畫做聽裝啤酒封面,別有滋味!非遺“建本”木刻版印刷歷史悠久,福建非遺“建盞”陶瓷燒制技藝已恢復,產業興盛發展,建盞與建本文化與技藝融合創新設計,陶瓷和中國文字完美融化為一的茶盞,是滿滿中國元素的雕版漢字創意作品。盞中乾坤,峰巒如黛,自然流暢,樸柮而富有律動!灑脫中不失規則,張弛有度,呈大器天成之感,色藝兩絕!弘揚千年建窯歷史文化,傳承悠久建本傳統工藝,是民族工藝傳承與創新借鑒的好榜樣。
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 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為使傳統文化綻放新鮮魅力,各地將非遺元素融入民眾生活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創新正成為新的潮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總體要求之一。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離不開傳承、發展、創新好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百家同聚力,共襄繼絕學。打造傳統文化藝術服務品牌,要求我們順應時代,擴大交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共同發展。努力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努力做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把傳承、發展、創新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當作一份沉甸甸的神圣使命和歷史責任,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兼容并續傳承好,發展好。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