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中國·藝都洛陽”。2023年8月16日,第九屆中國•洛陽“三彩杯”(國際)創意設計大賽在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注中,終于正式啟動! 本屆大賽由中國文化產業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博物館協會支持,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洛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洛陽市教育局、洛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洛陽市文物局、洛陽文化旅游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承辦。
萬茗堂與第九屆中國•洛陽“三彩杯”(國際)創意設計大賽達成官方戰略合作,作為本屆大賽特別支持單位,雙方將在賽事媒體報道、賽道設置、大賽評審、轉化推廣、活動策劃等多方面開展深度合作。萬茗堂將充分發揮企業優勢資源有效服務本屆賽事活動,為社會公眾提供高質量文化創新交流平臺。誠邀社會各界非遺傳承人、手工藝人、匠人,以及全國專業化創意設計企業、相關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積極報名參與,一起助力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
本屆大賽以“博物中國·藝都洛陽”為主題,共設置四大賽道:第一賽道: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第二賽道:城市公共空間藝術設計;第三賽道: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創意設計;第四賽道:中華漢服創意設計。設立金獎4名,銀獎6名,銅獎10名,優秀獎20名,單項最高獎金3萬元。8月16日-10月31日,開啟作品征集通道,參賽者可直接在官方網站報名參與。大賽包括作品征集、專家評審及頒獎、轉化推廣交流三個階段,將持續到2023年12月。
作為本屆大賽的官方戰略合作伙伴,萬茗堂也將全程參與作品評審,秉承公開、公正、公平的評審原則,堅持優中選優,確保參賽作品符合比賽要求,評選出兼具文化性、創新性、工藝性和實用性的優秀作品。發現和培養具有文化創意潛力的人才,發現更多具有市場潛力的作品,促進洛陽非遺保護傳承和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文旅融合發展特色新亮點。
此外,萬茗堂還將攜手大賽組委會聯動國內知名文旅城市開展獲獎作品集中巡展,搭建大賽宣傳展示交流合作平臺,集中全國優秀的文創作品力量,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傳播,推進文旅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社會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中國·洛陽“三彩杯”(國際)創意設計大賽自2012年創立發起以來,已成功舉辦八屆,共收到全球十余個國家、全國862個地區和城市、700余所高校、上千家企業和個人參賽作品21287件,評出各類獎項1774個,累計發放獎金244萬元。大賽的連續成功舉辦,為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促進了優質文化資源與文創產品有機結合,讓文創 “亮”起來,讓文化“活”起來!
十余年來,萬茗堂始終不忘初心,秉承“文化進萬家”使命,立足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整合資源優勢搭建平臺豐富載體,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筑牢文化自信根基。多年來,通過“國之大匠工程”“名家名酒工程”“國瓷國酒工程”等文化工程,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者、優秀民間工藝和民間技藝的繼承和發揚者、傳統手工匠人和藝人搭建創新平臺,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推廣和傳承。
作為本屆大賽特別支持單位,萬茗堂堅守使命和初心,合力推進文創產業高質量發展。立足“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第一賽道,雙方深耕合作,特別設立“文創酒器賽道”,圍繞傳承、弘揚、創新中國傳統酒文化,創意設計宜品、宜賞、宜饋贈、宜收藏、宜傳播的文創酒器。作品風格獨特,內涵厚重,凸顯古與今、器與用的有機統一。同時以萬茗堂吉祥物“錦鯉”為主題,挖掘利用錦鯉文化元素,創意設計伴手禮、藝術品等。把文化跨界到生活領域,通過不同的形式、主題,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機與活力,走進百姓生活,并以各種形式綻放出別樣魅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嶄新面貌走上更大舞臺。
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華優秀文明資源。作為有擔當有責任企業,更要積極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傳播更多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所以,酒不應該僅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宴飲之物,更應該成為中華文明的符號之一。萬茗堂也始終堅守責任、志存高遠,致力于“做中國文創生活的領跑者”愿景目標,以傳承、弘揚中國酒文化、傳統文化為己任,不斷以時代擔當追本溯源,以創新、獨特的表達方式講好白酒故事,傳承民族文化經典。
文化創新是中國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源泉。第九屆中國•洛陽“三彩杯”(國際)創意設計大賽,將延續往屆高規格、高標準,搭建文化傳承創新發展的平臺,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智慧,用創意激活經典,激發古都洛陽文化創意活力,將傳統融入時代,展示城市歷史文化厚重魅力,全力推動文旅文創消費成為城市新的經濟支柱!
用創意講好文化故事,助力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文化進萬家”萬茗堂一直在路上!8月16日-10月31日,第九屆中國·洛陽“三彩杯”(國際)創意設計大賽,作品征集正在火熱進行中,歡迎踴躍報名參與!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