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銷量增長長期趨勢確定,管路價值量有望持續提升】
根據中汽協數據,2023 年 1-6月新能源汽車銷售 374.7 萬輛(+44.1%), 其中乘用車 357.7 萬輛(+44.0%)、商用車 16.9 萬輛(+46.0%)。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 年 1-6 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 354.4 萬輛,同比增長 43.7%。新能源車產品力大幅提升,替代燃油車趨勢明顯,加上雙積分等政策支持,銷量有望持續高增長,看好長期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中,電池熱管理系統是核心部件。其中,電池包冷卻管路系統連接電池水冷板的進出口端口,使冷卻液不斷循環,在散熱效率和效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電池熱管理系統的重要零部件。電池包冷卻管路系統管材路徑長,管路復雜程度提高,支路增加,在密封效果、傳輸速率、機械強度、抗拉伸等方面有較高的標準,管路材料一般為尼龍單層管,單車配套價值高。
隨著電池容量增加,起到冷卻效果的水冷板在電池包內的分布密度和數量呈現遞增趨勢,所需要的管路系統增加,快速接頭、管路、傳感器、流體控制件和閥等單車使用量顯著提升,電池熱管理系統的單車配套價值有望進一步提升。
根據川環科技公告, 目前傳統燃油車尼龍管路單車平均價值約為 200~400 元。新能源汽車管路構成更復雜、整體標準更高,單車管路價值量更高,而且受到成本、輕量化、耐受性等要求驅動,新能源汽車三電熱管理系統及空調熱管理系統將全面應用乘用車尼龍流體管路。根據川環科技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的信息,純電動車管路系統所使用的管路一般為 20-35 組(套),混合動力車的管路系統所使用的管路可達 40-50 組(套),新能源汽車單車管路使用量約達目前燃油車水平的 3 倍以上,一般可達 800-1000 元,最高可達 1200 元。
在傳統燃油車方面,2025 年后燃油乘用車也將全面電驅化,在原有基礎上增加電驅電控熱管理管路。在新能源車方面,新能源汽車由于市場對整車的能耗、性能、安全性要求的持續提高,整車的空調、電池、電機和電控中熱管理系統的重要性仍在持續增強,未來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尼龍流體管路單車價值有望持續增長。
【塑料管路優勢明顯,需求不斷提升】
汽車流體管路依據所用材料可以分為金屬管路、橡膠管路及塑料管路。金屬管路以鋁管為主,優勢在于能承受更大的壓力,同時空調系統制冷劑的高低溫度和壓強變化,容易腐蝕尼龍和橡膠管路,故金屬管路主要用在蒸發器、冷凝器、加熱器等零部件的進出口連接和制冷劑管等部位。
塑料管路和膠管因較低的重量、良好的機械性能等特點,在汽車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以塑代鋼成為應用趨勢,工程塑料對傳統橡膠的替代也逐步開始,F階段尼龍管路主要用于汽車熱管理中三電系統、燃油車 蒸發和燃油管路、空調系統冷卻液管路等的液體和氣體的傳輸。
相比于金屬管路,塑料管路優勢在于:
1)更穩定:塑料管路在裝配和使用時,抗疲勞、耐沖擊、不易變形,能承受外部沖擊,不容易引起管路松動和斷裂;
2)易安裝:金屬管路布線需要增加額外接頭;
3)密封性高:金屬管路密封接點較多,管路漏氣率更高;
4)氣阻小:塑料管路材質柔軟,管路彎曲半徑更大,能降低氣阻、減少管路反應時間;
5)抗腐蝕能力高:金屬管路即使內外鍍鋅,抗腐蝕能力也有限,容易出現銹蝕顆粒影響性能;
6)生產周期短:金屬管路接頭和支架較多,設計、試制和生產周期長,尼龍管路擠出成型,可以較為輕松地進行小半徑或圓形急彎管的熱成型;
7)成本較低;
8)重量較輕 :鋼材密度通常在 7.75 ~8.05g/cm3 ,鋁材密度通常在2.7g/cm3 左右,尼龍密度在 1.01~1.15g/cm3,重量下降明顯。
相比于橡膠管路,塑料管路優勢在于:
1)耐滲透:塑料管路更加耐油,抗燃油和醇滲透能力優于膠管,塑料管路耐臭氧性好,而橡膠管路易因臭氧產生龜裂;
2)阻力小,重量低:塑料管路內表面更光滑、阻力小;
3)成本較低;
4)重量較輕:尼龍和橡膠密度相差不大,但橡膠管路普遍更厚,汽車用尼 龍流體管路壁厚主要在 1-1.5 毫米,而同類橡膠管路在 5-10 毫米,尼龍相對橡膠管路更加輕薄;
5)生產速度快:塑料管路不要求對零件進行二次模型固化,生產效率較高;
6)可回收性強:尼龍管路生產中的廢料可以循環利用,提升原材料利用率;
7)形狀穩定,不容易變形,有利于整車廠在狹窄的機艙和電池包等空間較小的位置優化設計,
8)降低環境污染:橡膠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廢水、廢氣、粉塵及噪聲污染, 同時還存在著化學原料的危害,而新型材料在減少環境污染方面表現更佳,可大大降低對環境的污染程度。
我國乘用車中非金屬材料用量有所增長,單車用量從 2014 年 8.5%增長到2018 年 10.6%,但相比美系車 36.6%和德系車 30.7%仍有較大差距。我國汽車塑料用量遠低于歐美日韓等汽車強國,2015 年國內每輛車平均使用 150kg 改性塑料,較國際的 200kg/輛仍存在較大的差距。以塑代鋼、減輕整車重量已成為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趨勢之一。
【塑料管路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本土廠商迅速布局】
全球汽車熱管理行業份額主要集中在國際巨頭 Tier 1 企業。外資廠商具有先發優勢,在核心零部件、系統開發能力等方面有比較強的技術積累,產品矩陣豐富,且在系統集成上有一定技術優勢。據蓋世汽車數據,電裝、翰昂、馬勒、法雷奧四家企業占全球汽車熱管理市場份額 50%以上。對于汽車用塑料流體管路行業,公司數量相對較少,少數幾家大型外資以及大型國企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占據了主要的市場份額。
熱管理管路國產替代趨勢顯現。從需求端看:1)汽車電動化帶來國產廠商切入機遇。由于國產廠商起步較晚,量產配套經驗較為匱乏,且燃油車時代主機廠已與外資/合資供應商形成較為穩定的合作,切入難度較大。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迅速提升,內資供應商迎來切入機會。2)內資供應商響應速度較快。主機廠對于管路的定制化設計有較強需求,國內供應商能快速與客戶溝通,滿足客戶需求,處理產品問題。此外,國內供應商生產基地、研究和決策機構均位于國內,物流配送成本低,針對整車廠供貨需求的及時性高,響應市場及客戶需求的速度快。
從供給端看:1)國內汽車管路技術逐漸成熟,業務規模及產品矩陣不斷完善,部分企業已切入頭部自主及合資品牌供應鏈。2)國產廠商由于人工、運費等成本更低,普遍價格更具有競爭力。供需雙端推進熱管理管路國產替代,相關供應商市場份額有望提升。
汽車熱管理管路海外供應商主要包括康迪泰克、邦迪管路、弗蘭科希等。國內廠商中,橡膠管路以中鼎股份、騰龍股份、鵬翎股份、川環科技等為主。
塑料管路重量輕、成本低等優勢明顯,以塑代鋼已成為應用趨勢,在部分位置開始逐漸替代橡膠管路。隨著汽車電動化持續推進,熱管理系統越來越復雜,加之熱管理系統集成化趨勢明顯,對管路要求更高,管路系統價值量有望持續提升。
預計到 2025 年,汽車及儲能尼龍管路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22.5 億元, 22~25 年 CAGR 達 24.5%。近年來國產尼龍管路供應商技術逐漸成熟,相比海外廠商更具性價比,加上汽車電動化帶來國產廠商切入機會,國產供應商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參考資料:
中銀國際-汽車行業熱管理管路深度報告:新能源管路空間大幅提升,塑料應用高速增長-2308240.pdf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