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3.19億輛,人均汽車擁有率達到22%,全國有84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城市秩序的擁堵,交通事故造成的禍害,除了道路的規劃設計,交通管理等因素之外。駕駛員的車德問題也是造成交通惡果的重要原因,從某種意義上說,車德的缺失反映出車族們道德修養的遺憾,車德的缺失導致人們產生易怒的情緒,引發緊張的社會秩序,從一個側面加劇社會結構矛盾的產生。
“ 車德 ” 缺失 的 深層原因
車德缺失表現為酒后開車、無證駕駛、超速行駛、爭道搶行、違章裝載、超員、疲勞駕駛、斗氣相撞等行為。據寧夏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近日公布的七起典型交通事故顯示:事故原因竟都是由于缺乏車德造成的。據網易資料顯示,2022年,我國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高達61703人,受傷人數約25萬人,平均每七分鐘有一人因車禍死亡,每分鐘都有人因車禍而受傷,大大超過新冠疫情造成的傷害。而有近一半的事故原因是因為車德缺失,是什么原因導致現代人缺乏車德了呢?
一方面是生活節奏加快,“怒路族”群體日漸龐大。“怒路族”的病癥稱為“路怒癥”,其癥狀特點是開車“罵人”成常態;駕車情緒容易失控;喜歡跟人“頂牛”;開車時和不開車時脾氣、情緒像兩個人等。據資料統計,我國在一萬名司機里有五千人左右屬于“路怒族”。占人數的百分之五十以上,而長途司機里患路怒癥的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引發“路怒癥”的主要原因,一是壓力過大引發路怒癥;二是生活節奏加快,人的心靈就越來越敏感,容易造成摩擦;三是不文明駕駛引發路怒癥,不文明駕駛引起人們浮躁、焦急或者是憤怒;四是離感引發路怒癥,坐在駕駛員位置的人,把握方向盤,決定方向和速度,這讓他有控制感,但如果此時有其他人試圖影響控制他時,便會激起他的憤怒。
另一方面是傳統美德缺失,導致漠視交通法規。雖然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酒醉駕駛、占道超車、無證開車、“紅燈停,綠燈行”、超載超員等都是交通違法行為。但現實中,酒醉駕駛、無證開車、闖紅綠燈的交通違法還是時有發生。造成無視交通法規的行為,除了和社會城市化和汽車的普及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違法者缺乏中華優秀傳統美德修養。誠實、正義、責任、慷慨、謙虛、寬容、尊重和同情等等都是傳統美德的價值觀念,而現代社會結構化轉型帶來的日趨公共化趨勢,動搖了傳統美德倫理賴以存在的社會文化根基。在傳統美德倫理的價值觀念體系中,規則對每一個行為者來說都是一種約束,約束就是一種責任、一種負擔。所以,規則約束對每一個個體而言都具有承擔的責任。比如,開車要遵守交通規則,要有基本的道德自覺,不能酒醉駕駛、無證開車、闖紅燈等等,都要求當事人自覺擔當。
我國傳統“車德”歷來都是文明騎行
我國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交通大國”,交通規則也經歷了不少變遷,但無論如何變遷,“安全騎行、文明騎行”一直都是我國優秀的傳統“車德”。
早在秦朝時期,《禮記.王制》中就記載:“路途,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地方。”意思就是男的要靠右走,女的要靠左走,而車輛則在路途兩頭通行。而唐朝時期,《唐律》規定,在沒有任何公私緣故的情況下,在街道和巷子的人群中,快速駕馬或駕馬車者,事主將被處以用木板或者荊條打50次屁股或脊背的刑罰。“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這項起源于唐朝的《儀制令》到宋代時期成為通行全國的“交通規則”。 清朝末年到國民政府時期,交通規則更現代化,政府制定的《國道交通規則》《衛兵指揮交通規則》中則要求行人和汽車靠右行駛,想超車你得從左方加速,這一規則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也得到了沿襲。
不同時期交通規則在變,但不搶行、不亂行的交通意識以及尊敬老人、謙虛克己、禮讓三先的中華傳統車德永遠不變。
德不配車,必有人禍
車德便是人品,在某種意義上說,那種爭搶像行,互不相讓,相互斗氣的不良駕駛行為,是社會道德的悲哀,一些人為了爭顯名利,卻不懂低調、謙讓、反倒要張揚,凸顯個人的存在感,顯擺個人價值和利益。這些人牽一發而動社會全身,使人與人之間充滿了不信任、不尊重,從而產生敵視、暴躁、自私、損人等不道德行為,歸結起來是人品出問題造成車德敗壞。重慶保時捷女司機因交通事故掌刮男司機,口出狂言,夫妻雙雙被調查;勞斯萊斯女司機開車堵在了北京婦產醫院東院區的應急通道口,警察到達現場后女子依然不肯挪車,該女子還表示:“你該報警報警,該處罰處罰”,直到被拘留。現實中,類似這種德不配車的情況履見不鮮。
在世俗人的眼里,金錢和地位是人生中最具誘惑力的東西,它是人富有和尊貴的體現,而名車要比金錢、房產、珠寶更來的直接、有品,名車有著風馳電掣的動感,吸引著行人的駐足觀望,滿足了駕駛者的虛榮心,將駕駛名車看成是一種炫耀,而不是代步的工具,需要車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俗話說得好,人在做,天在看。人品不好,做人不實,挾車以震聲勢,遲早會給自己帶來災難,這些人往往是用生命的代價去償還后才悔不當初。《醒世恒言》有言:佛是金裝,人是衣裝,世人眼孔淺的多,只有皮相,沒有骨相。人們只有把擁有名車看作自己奮斗歷程的一種體驗,更多的是一種情懷,而不是炫耀,才會車德配位,安康一生。人的出生不同,家境也會存在差異,但是在品行方面是需要我們相互提升的。越是有好車的人越要謹言慎行,多修行自己的德性,這才是厚德載物的精髓,而有些人恰恰相反,一旦擁有了其中的一項,就趾高氣揚,唯我獨尊,最后德不配車,造成人禍。
(作者系廣西社科聯常委、廣西高端智庫建設培養單位廣西社會道德文化研究會會長) 歐建雍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