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蘇州工業園區新型教與學模式創新月度匯(十月專場)在園區星洋學校如期舉行。
本次活動圍繞“5G賦能探究 創新提升素養”主題,通過教學展示、學生學習科創、藝創、文創成果展示、學習情境再現、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全面展示星洋學校構建“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新型教與學關系。
嘉賓們首先欣賞到的是由星洋管弦樂團帶來的精彩演奏,隨后參觀靜態成果展示。展區設有“AI賦能·智育未來”、“智慧編程·盡在掌控”、“筑夢科技·見證奇跡”、“AR沙盤·三維世界”等13項各有特色的學生成果展示,在星洋“小主人”的熱情介紹下,嘉賓們興致勃勃地參與了各項體驗活動。
蘇園是星洋學校中有特色的蘇式園林,園中展示了學生制作的彩塑城門與小橋、三維設計、3D打印制作的園林建筑模型、綜研項目化學習大型成果“蘇式山水”,均巧妙地融合到蘇園環境中;將項目化學習與藝術制作有效結合,以達到藝創的視覺效果。
在各個開課教室內,來自5所兄弟學校的共12位老師,演繹了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精彩課堂。伴隨著星洋古箏樂團的奏響,活動在星空劇場正式開始。園區教育局副局長劉海燕、副局長徐曉燕為蘇州工業園區星洋學校少年科學院揭牌;原園區教育局副局長,園區教育學會會長葛虹、園區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葉鵬松為“小平科技創新實驗室”揭牌,線上、線下所有觀眾共同見證著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葛會長指出,月度匯是教改長征的重要節點,是教改的播種機、孵化器與宣言書,通過月度匯,園區教育完成了代際的傳承與觀念的創新,凝聚了人心,達成了協同。她對本次星洋專場所展現的場景建設、優質課堂、校園文化給予了高度肯定,稱之為歷次月度匯活動的完美收官。
情景劇《筑夢科技·成就未來》以生動活潑的舞臺劇形式,帶領觀眾一同體驗星洋學校的智慧教育過程,還原了蘇州大市10位小小生命科學家之一——星洋學子李文昭的成長故事。接著,星洋學校校長肖晨作《5G賦能:讓自主探究學習綻放精彩》主旨匯報。南京市教學研究室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教研員丁玉祥帶來以《數據賦能下的教學評研一體化的實踐與思考》為題的精彩講座。活動最后,園區教育局教育處處長楊原明作總結講話,他肯定了星洋學校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并指出,我們所做和追求的是推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提升,新型學習方式的研究實踐一定要將質量作為教育的生命線,堅持回歸到學習的本質與育人的根本,突出學生價值觀的引領與素養的提升。
星洋學校通過“探究式學習場景”創新月度匯展示,展現學校扎實推進“雙新”·“雙減”·“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課堂變革、課程建設、評價改革,積極構建 5G 支撐下核心素養導向的“云端一體化”新型教與學關系,立足優質均衡、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