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之光不滅,信念之光不滅。我們一定要銘記烈士們的遺愿,永志不忘他們為之流血犧牲的偉大理想。”10月17日下午,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退役軍人事務廳、福建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福建廣電網絡集團主辦的全省“烈士親友講烈士故事”巡回宣講活動走進莆田市秀嶼區實驗小學城東校區,以“傳承紅色基因,激揚奮進力量”為主題,為當地干部群眾、師生代表等獻上了豐盛的紅色文化大餐。省退役軍人事務廳二級巡視員陳勇出席活動,省、市、區有關部門代表,師生代表、烈士親友、退役老兵等300余人參加活動。當天下午3時,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響起,全體人員肅立向英雄的革命先烈致敬,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宣講會上,6名烈士親友講述八閩英烈為民族獨立解放、為國家繁榮富強、為百姓守護一方平安作出奉獻和犧牲的感人故事。《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革命家庭的后代康智敏講述從1926年到新中國成立的23年間,在黨的領導下,家中十幾位先輩陸續走上了革命道路,康氏家族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故事,生動詮釋了有國才有家,愛國如愛家的人間大義。《我的父親——林在金烈士》
“直到兩個月后部隊寫信來告知,父親已給未曾見面的兒子取好名字叫‘培軍’……‘培軍’大抵是培養軍人后代的含義吧。”林麗紅講述了她的父親林在金——一名抗美援越老兵,主動請纓參加唐山大地震救援,一去竟是永別的事跡。《忠魂不泯 浩氣長存——我的伯父蔣亞彬烈士》
44年前一個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離別了親人,毅然決然地奔赴到了邊境戰爭的戰場,從此長眠在了祖國的南疆。蔣鈺萍講述伯父蔣亞彬參加邊境戰爭的故事。《大愛無言鑄軍魂——李傳健烈士》
“‘人和蠟燭一樣,只有把光和熱奉獻給人們才具有價值。’李傳健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同樣用生命踐行這樣一句話。”曹明講述烈士李傳健全力救起落水群眾,自己卻因精疲力盡被河水卷走的感人故事。《清澈的愛 只為中國》
這句當代中國青年發自內心的最強音,是陳祥榕烈士18歲時寫下的戰斗日記,也是他的戰斗口號,更是他短暫一生的偉大寫照。陳祥榕的伯伯陳臻蘇,用生活的點滴瑣事將其侄子——衛國戍邊烈士陳祥榕清澈而勵志的一生娓娓道來,觸動了現場每一位觀眾。《數字里的紅色記憶》
“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魚”一句流傳至今的當地民謠,卻從中反映出湘江戰役的慘烈。宣講員林世超通過數字背后的悲壯故事,把觀眾帶回戰火紛飛的年代,喚醒人們對湘江戰役的紅色記憶。
宣講活動中,海警部隊的戰士們帶來了倒功操《赤膽忠誠》,展現了軍人力量。活動最后由小朋友深情演唱《半生雪》,用稚嫩的童聲表達了少年兒童真摯的愛國情懷,感動了現場的所有觀眾。圖片鮮活的烈士故事、娓娓道來的敘述,都在詮釋“你記得我,我就活著”的溫度和力量,感受革命先烈不朽的精神追求和艱苦奮斗的心志,汲取奮進新時代的澎湃動力,使紅色基因深深融入血脈,進一步厚植愛國情懷,讓愛國精神賡續傳承。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