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蜿蜒起伏的韓原公路上,179 路“電子哨兵”如同忠誠衛士,日夜堅守崗位。它們不僅是守護道路安全的“眼睛”,更是韓城公路網運行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保障公路安全暢通的核心力量。近年來,韓城市公路局以科技賦能公路管理,通過織密路網監控網絡,推動韓原公路安全保暢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
科技賦能,打造智慧監控網絡走進韓城公路網運行管理與應急指揮中心,一面占據整面墻壁的巨型電子屏幕映入眼簾,韓原公路各重點路段的實時畫面在屏幕上有序切換,車輛通行情況清晰可見。“我們在干線公路的急彎、陡坡、事故多發路段等關鍵節點,共安裝了179個高清監控探頭;在108國道龍門至愛帖村沿線,設置了隧道路口、潘莊路口、盤龍路口、寺莊橋、嵬東路口、后窯頭路口、王家洼路口、愛帖村彎道共計8處安全預警系統。這些系統可檢測各路口實時交通狀況,并能提供文字、語音、速度提示等功能。這些智能探頭就像我們的‘千里眼’,能夠及時捕捉到道路上的各種狀況。” 中心負責人介紹道。
這些監控預警設備不僅具備高清拍攝功能,還搭載了先進的智能分析系統,如同為“眼睛”裝上智慧大腦。特別是在愛帖村S彎陡坡路段,還安裝了惡劣天氣管控平臺,該平臺包含固定式氣象感知設備、霧天行車誘導裝置、預警屏,可實時實地監測氣溫、風速、能見度、地表溫度、地面積雪、結冰、濕滑等情況,并將監測數據實時不間斷呈現在顯示屏上,提醒過往司乘人員安全駕駛。同時,監控系統還能精準識別車輛超速、逆行、隨意占道等違規行為,還能敏銳捕捉路面散落物、設施損壞、突發團霧等異常狀況,并在第一時間發出預警。此外,監控設備還配備了夜視、雨霧穿透等功能,無論白天黑夜、晴天雨天,都能清晰記錄道路運行情況,真正實現監控無死角、無盲區。
快速響應,高效處置突發事件路網運行與應急指揮中心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監測制度,工作人員時刻緊盯屏幕,密切關注道路動態。一旦發現異常,他們會立即通知值班領導,并通過 “微信工作群” 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爭分奪秒保障道路安全暢通。
就在上個月的5月22日深夜,大風呼嘯,暴雨如注,監控畫面顯示108國道陽山莊路段因持續強降雨導致大量砂石泥土傾瀉路面,占據了大半幅車道,嚴重阻礙道路通行。值班人員發現情況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一方面安排專人趕赴現場,設立“積水路段,減速慢行”的安全警示標志,引導過往車輛繞行,并在第一時間利用附近可變情報板實時發布路況信息;另一方面,迅速通知養護公司相關人員聯系交警交警部門前往現場處置。
養護人員攜帶專業設備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清理堆積物;交警則在路邊指揮交通,引導車輛有序通過。在各部門的緊密配合下,經過3個小時的連續奮戰,道路終于恢復暢通,未造成車輛擁堵和滯留現象。這樣高效的應急處置,正是得益于監控系統的及時發現和各部門的協同作戰。
協同聯動,構建全方位保暢體系除了及時處置突發事件,路網運行與應急指揮中心還在日常安全保暢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工作人員可通過境內 14 處交調站,對監控數據進行深度分析,能夠精準掌握每天道路車流量變化規律,提前對易擁堵路段進行疏導。例如,在2025年春節假期出行高峰來臨前,路網中心根據歷史數據和實時監控情況,利用公路沿線7處 LED 可變情報板,提前發布路況信息,為人民群眾安全出行提供 “溫馨提示”,并增派巡查人員和養護設備,確保道路安全順暢。
同時,路網中心利用監控系統對道路設施進行遠程巡檢,能夠及時發現并快速處理路面病害、標志標線不清等問題。“以前巡查一次全域公路需要三路人馬,花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現在通過視頻云巡系統,足不出戶就能對全域重點路段進行巡查,工作效率提高了 60% 以上。” 一位工作人員感慨道。
此外,韓城公路網運行與應急指揮中心還積極與交警、氣象、水務等相關單位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協同聯動機制。遇到惡劣天氣或重大節假日,各部門通過聯合調度,實現信息實時互通,共同制定交通疏導和應急保障方案。例如,在 2024 年冬季冰雪天氣來臨前,路網中心與氣象部門密切溝通,提前掌握天氣變化趨勢;與養護公司協作,儲備融雪劑 200噸、防滑沙500立方米等物資,確保在雪后能夠迅速開展除雪保暢工作,為過往司乘人員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通行環境。
如今,韓原公路上的179 路“電子哨兵”依然堅守崗位,韓城公路網運行與應急指揮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時刻保持警惕。他們用科技的力量點亮了公路安全保暢的“哨眼”,為韓原公路的安全暢通保駕護航,也為過往司乘人員的平安出行筑起了一道堅實的屏障。(薛政春)
(新媒體責編:zhangyang112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