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騰飛給禮讓斑馬線司機點贊 警方供圖
濟南的創城之路,離不開全市人民與各部門工作人員的努力與奉獻。創城期間,在市區各大路口執勤的一線交警進入停休模式。在交警、志愿者、市民的良好互動下,路口的文明變化有目共睹。
槐蔭交警薛騰飛:路口執勤7年,點滴變化讓人欣喜
“每次碰到主動禮讓斑馬線的司機,我都會豎起大拇指給他點贊。”槐蔭交警大隊快騎中隊長薛騰飛說,在他負責的經十緯十二路口,創城期間的變化讓人欣喜,“最初執勤一天下來,能有七八個就不錯了,后來每天能‘點贊’30多次”。
創城期間,槐蔭交警不僅嚴查路口違法,還鼓勵表揚文明守法。在經十緯十二路口,薛騰飛會不定期攔下主動禮讓斑馬線的司機,當司機一臉愕然,在想是不是哪里違法時,他微笑著豎起大拇指,另一手遞上一束鮮花,為剛才的文明禮讓行為點贊。
斑馬線上的紅燈亮起后,他會注意發現第一個在停止線內停下的行人、非機動車駕駛員。他同樣微笑著走過去,送上一個“文明貼紙”。“集齊5個,就能領精美小禮品。”薛騰飛說,他已在經十緯十二路口執勤7年,點滴變化讓人欣喜。
為了給路口的協勤和志愿者加油鼓勁,槐蔭交警想出早課制度。“每天早上7點上崗,我們會提前15分鐘到,開個小會。”薛騰飛說,每天會給志愿者安排任務,講解如何勸導交通違法行為,讓大家更有組織性。
經十緯十二路口的變化,不僅體現在薛騰飛每天鼓勵點贊數量上。創城期間,該路口的標志標線和信號燈設施都得到完善。比如,路口東南角原來有綠化帶,早晚高峰流量特別大,影響了行人和非機動車二次過街。槐蔭交警主動聯系市政部門,將綠化帶去掉后施劃了非機動車停車待轉區,此處原來的信號燈桿也往北挪了1米多,行人過馬路更為順暢。
歷下交警王曰磊:下班經過執勤路口,秩序井然“沒白付出”
“有幾次下晚班,我穿便裝經過經十舜耕路口時特意觀察了一下,四個方向秩序井然,即便沒有交警在,也沒有行人闖紅燈,等待的非機動車都在停止線里。”歷下交警大隊二中隊副中隊長王曰磊說,那一刻,他覺得為這個路口付出的努力“值得很”。
創城以來,經十舜耕路口在全市首先試點闖紅燈人臉識別抓拍,也是率先安裝了高標準遮陽棚。通過科技震懾,讓行人、非機動車更守法;通過更人性化的設施提升,讓行人、非機動車在烈日下能遮陽避暑,等紅燈時更為舒心。
“東側斑馬線取直,東口停止線往前移了十多米,留給行人和非機動車更多駐足空間,過馬路時間也更短了。與之相反,機動車轉彎半徑增加,速度減慢,路權更向行人和非機動車傾斜。夜間的停止線也更明顯,在地上設置了LED燈。”王曰磊說,一個路口的文明代表一個城市的文明,而一個路口的設施人性化,更能促進路口和城市文明。
和全市其他文明示范路口一樣,經十舜耕路口的斑馬線也增加了減速帶,引導行人和非機動車各行其道。一名天津游客甚至因此感嘆:“好多地方的斑馬線上,都是行人和非機動車混行,濟南的模式真安全。”
歷下交警與轄區學校聯合舉行“小手拉大手”創文明城行動后,王曰磊執勤時曾見到這樣的溫暖畫面:奶奶牽著小孫子的手要過馬路,發現兩側沒車后想闖紅燈,小男孩突然說了句“奶奶,咱得等綠燈”。
歷城交警惠淼:市民主動打小旗執勤,一連好幾周站路口
“有位市民闖紅燈被攔下后,一開始當著好多人的面跟我理論。我沒想到的是,幾天后,他主動來路口執勤,一連就是好幾周。”在歷城交警大隊洪樓中隊民警惠淼看來,創城工作中,交警的工作得到越來越多認可和理解。
2012年4月的一天,惠淼曾在執勤路口臨街一居民樓下,伸出雙臂與其他人接住一位從二樓墜落的老人,被網友稱為“鐵臂哥”。他負責的是山大北路二環東路口,南北寬、東西窄,還有4個二環東路匝道口,交通情況復雜,堪稱歷城區流量最大的路口。由于路口有執法崗亭,早在2013年開始,歷城交警就開始治理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那時查到市民違法后,會請到崗亭里觀看交通警示片,讓他們理解這些看似輕微的違法行為,也可能造成嚴重后果”。
創城期間,該路口不但重新施劃了道路交通標線,還試點了非機動車道可伸縮式護欄,引導市民養成安全文明的交通習慣。5月初,這個路口平均每天查處30起以上的行人、非機動車交通違法,“現在情況大大改觀,有時幾天查不到一起”。
隨著路口交通違法數量下降,越來越多的市民理解和認可交警工作。路口附近有個做生意的店主,有次早上7點多闖紅燈過馬路時被攔下來。“他開始還有意見,說‘我過馬路時又沒車,難道一直等著’,打小旗執勤時也是一臉的不情愿。”惠淼說,兩人在執勤時交流了一陣,沒過幾天,這名店主主動找他要反光背心和小黃旗,一連幾周主動執勤。
“他告訴我,在路口站十多分鐘就流一身汗,感覺交警工作確實不容易。那一刻,我挺感動的。”惠淼說。
“老濟南”眼中交通之變
文明交通之風蔚然興起
今年以來,濟南市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從群眾反映強烈、社會關注度高、治理難度大的路口通行秩序入手,開展了一場“交通秩序大整治”。市區50個文明示范路口陸續配齊了高科技交通違法抓拍系統,同時還在一些路口安裝了交通違法實時曝光大屏幕,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后,白天幾乎拍不到有人闖紅燈。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多種新科技的應用,讓交通違法行為越來越減少。
現在路口的一道風景是:民警、輔警、協管員和志愿者、新學駕駛人齊上陣管理路口交通秩序,讓全民參與交通管理,讓人人關注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在全市形成了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現在,全市營造出了“車讓人、人讓車、車讓車、人讓人”的良好交通氛圍,同時市民法治觀念不斷提高, 全市城市交通品質逐步改善,文明交通之風已在泉城蔚然興起。(市民辛安)
行人車輛互讓已成常態
創城工作開展以來,隨著路口交通管理的加強,交通狀況明顯改觀,大家出行都自覺地遵守交通規則,配合交警和協管員的管理。
交警和協管員的辛勤勞動,感動著行人和駕駛員。記得7月天氣非常炎熱,一位年近70歲的老太太從超市出來,見到一位留著辮子的女交通志愿者在工作,忙過去遞給她一瓶礦泉水,卻被這位志愿者婉言謝絕了。這位志愿者在超市工作,之前是一家公司的下崗職工。創城工作開展以來,她在舜耕山莊路口當起文明交通志愿者。上崗后她發現,只要用心就能換來路口的文明。
現在行人車輛互讓已成為常態,過馬路闖紅燈的行人少了,禮讓斑馬線的多了,交通秩序在交警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為文明城市創建營造了市民參與、社會共建、全民共享的良好氛圍。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