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快速度+“最強大腦”打造交警勤務新模式
鮮亮的制服,大功率摩托,帥氣的外形,這樣的交警隊伍讓人眼前一亮。4月19日8時,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交警局機動訓練大隊二中隊民警錢文雋像往常一樣準時來到北環大道,處理事故、勸離違停、疏導交通。
2016年3月1日,深圳交警率先在福田區開啟鐵騎勤務模式,打造動態勤務尖兵,在道路交通動態管控、社會面治安立體防控、維穩反恐快速反應等方面,日益發揮出重要作用。
如今,800名鐵騎已經成為深圳街頭的一道靚麗風景。《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鐵騎成立以來,執勤路段的平均接處警時間縮短至4.5分鐘,擁堵和事故警情主動發現率高達56%。
鐵騎出擊化被動為主動
9時,正值早高峰。錢文雋在北環大道由東向西巡邏時發現一起交通事故,從拍照、移車、現場處置,不到10分鐘,路面便恢復了暢通。
錢文雋告訴記者:“通常民警趕到交通事故現場至少需要10分鐘,現在當事人還沒報警我們就已經到了。鐵騎隊伍成立后,縮短了處置交通擁堵和簡易交通事故的時間,街面見警率和管事率全面提升。”
截至2016年年底,深圳市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20萬輛,每公里道路車輛密度達510輛,位居全國第一。簡單的車輛故障或擦碰事故就可能導致交通擁堵,甚至大面積交通癱瘓。鐵騎的出現,為解決這一瓶頸問題開出了良方。
遇到輕微事故,鐵騎可快速到達現場,快速引導事故車輛安全撤離現場,再進行后續處理,盡量減少事故對交通的影響。
據悉,結合警務區的設置,鐵騎中隊轄區被劃分為若干個網格。鐵騎隊結合網格管理細分為若干作戰小組,每個作戰小組由民警與輔警采取“1+2”或“1+3”的作戰編隊管理,對全路段形成全覆蓋巡邏管控。
民警艾力軍是鐵騎隊伍的一員,因多次與時間賽跑救助群眾而被稱為“機車俠”。2016年12月4日16時05分,深圳市公安交警支隊羅湖大隊鐵騎隊接大隊分指揮中心指令,一名危急病人需立即送往沙灣醫院搶救。
艾力軍接到指令后,一邊快速趕往求助群眾所在地,一邊聯系指揮中心報告路況,請求其他路面警力配合,最終在密集的車流中沖出一條生命通道,僅用7分鐘就將病人送到醫院,病人因及時就醫脫離危險。
鐵騎勤務,不是普通交通工具的更新換代,而是深圳交警在情報主導下,創新推出的一項勤務舉措。
深圳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徐煒說:“新的勤務機制以鐵騎勤務為核心,由被動變為主動,讓交警真正動起來。目前,已經建立起16種勤務模式,可以應對各種情況,形成了一整套科學完整的勤務管理模式和體系。”
據了解,交警鐵騎目前已納入深圳市公安局網格化巡邏防控體系,推進“一警多能、一崗多責”,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置路面各類治安和交通事件,打造深圳城市交通管理、維穩處突最前沿的反應快速尖刀部隊。
動態管控快速精準查緝
道路交通管理的壓力對傳統交通管理理念和警務機制提出挑戰,快速、靈活、精準是鐵騎的核心競爭力,背后是“最強大腦”的支撐。
深圳交警依托后臺強大的數據支撐,鐵騎隊員可根據指揮中心和情報中心推送的嚴重違法車輛信息,實施動態管控,實現快速精準查緝。
七分研判、三分打擊,情報就是戰斗力、情報就是管控力。
據徐煒介紹,深圳交警高度重視科技系統建設應用,基于大數據和信息化的情報主導警務工作理念,建成一套完整的情報研判體系,情報主導警務已逐漸由概念化、抽象化,轉變為實戰化、具體化。
為做專做強情報工作,深圳交警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抽調精兵強將,建立支隊情報中心、大隊情報分中心、中隊情報室,形成支隊、大隊、中隊三級情報體系,打造交通管理的“最強大腦”。先后培養出310名各級情報分析人員,占支隊總警力的15%。
徐煒說:“深圳交警指揮中心和各級情報中心通過情報研判,實時推送嚴重違法車輛時空軌跡、道路擁堵位置等信息,由鐵騎隊員實施動態管控。情報隊伍讓鐵騎長出‘千里眼’,并非盲目在道路上巡邏,而是有目的的應對道路上各類情況。”
據了解,鐵騎隊成立以來,查處布控車輛等以往難以攔截的嚴重違法車輛7800余輛,查處開車打手機、抽煙等以往難以查處的動態交通違法行為8.72萬起,對路面交通違法形成有力震懾。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