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變“主播”,這是要進軍“網紅”界的節奏嗎?
坊友們莫急,208坊今天跟您說的這位主播,他不唱歌不跳舞也不妖艷,更不會讓“寶寶們小禮物走一波兒”,而是憑借直播示范“車讓人”、體驗晚高峰,吸引了近百萬名網友圍觀,1200多條評論互動。在直播亂象叢生的當下,這位西安新晉“網紅”可謂一股清流,獲贊無數。
近日,西安推行“車讓人”行動,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長、交警支隊支隊長劉軍駕車上街,對機動車如何禮讓行人生動示范,并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和網友一起觀察西安的交通狀況。在熱情圍觀的背后,208坊注意到了更多深意。
不會做直播的交警不是好“網紅”
在如今“一言不合就直播”的背景下,催生了許多以此為業的直播平臺和形形色色的直播“網紅”。但顯然,“交警直播”并不是為了推“網紅”或是改行做“直播產業”,而是更新執法觀念的又一次創新執法。
據媒體報道,2016年9月,西安交警直播查酒駕,一小時的直播獲贊73萬;國慶長假直播返程交通執法時,還啟用了高清變焦抓拍鏡頭和擴音器的兩部無人機.....“我們已經做了二十多場直播了,最高圍觀人次達140萬,目前聯合各分區支隊,形成了傳播矩陣,如遇大型活動,可在12個端口同時傳播。”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宣法處民警高揚介紹說。
自去年開展“全國交警直播月”的活動后,西安將此作為“保留節目”,常態化推行。查閱直播歷史消息,208坊注意到,西安交警隊的直播不僅限于執法,還涉及日常開會、群眾接待、媒體采訪以及邀請網友開吐糟大會等內容,用新潮的新媒體思想來開展某些工作,勇于創新、領潮流之先;用接地氣的親民形象打破原先神秘、不近人情的刻板印象,行勝于言,開政務新風。這一做法在全國開了先河,208坊不禁贊嘆,原來我們的交警蜀黍是個“弄潮兒”!
梳理近年來各機構的執法創新不難發現,從政務微博、違法舉報的創新執法1.0,到直播執法、無人機巡邏、動漫宣傳的創新執法2.0時代,潮范兒背后是一顆五星服務之心。
從有點不情愿“被圍觀”到主動進行開放式的“直播執法”,這種轉變本身就是一種執法理念的進步。它不僅僅是對社會期待的一次主動回應,更是一種官方姿態的流露。敢于在百萬網友面前直播執法,我們從中看到了執法者嚴格約束自身執法行為、開門接受社會監督的決心與自信,以及積極與公眾互動的善意與誠意。208坊想說,這樣的“網紅”請給我們“來一打”。
監督vs“洗冤” 參與方知“路難”
眾多捧場的網友想從直播里看到什么?
說到底,交警直播執法受到關注,不止因“新奇”二字,更多地是百姓對公權部門陽光執法的強烈期盼。而直播執法恰是帶來了這樣一個更加透明、客觀的執法現場。在這個開放的平臺上,輿論監督再邁一階。網友可以360度無死角的見證參與執法,暢言意見建議,以最大限度實現輿論監督,也讓公眾更添“主人翁”意識。
“通過直播,我們收獲了很多理解與支持。比如劉軍局長有了‘西安一號交警網紅’‘事業型暖男’等愛稱,擁有一批粉絲呢!”高揚欣喜地說道。即時直播打破了信息屏障,讓更多人了解到執法者的困境與無奈,肯定了交警部門的付出與努力。
若是要論“威力”最大,那非“倒逼制度”莫屬。引入直播是單向執法到雙向監督的轉變。對于執法者而言,要求其始終以文明執法托底和開道,把每句話、每個動作都收束在法治軌道里。畢竟,簡單粗暴的執法會被詬病乃至追責。從這個意義上講,直播本身也意味著對文明執法的承諾。
對違法者而言,直播執法是利用公共力量推動執法,與各類“曝光示丑”一樣,“在全國面前丟人”很有殺傷力。讓違法者背上道德的枷鎖,倒逼其自覺整改,起到了常態執法不能起到的作用。
當然,直播執法的意義顯然還止這些。比如面對現場直播的糾違行動和處罰舉措,給公眾以極具沖擊力的震撼和警示;面對“行人闖紅燈的情況下該不該讓”的困惑,通過反饋互動,不僅增加了活躍度,還把直播變成一堂法治公開課,有效提升人們的交通安全觀念和文明自律意識。
然而,208坊也發現一個怪象。執法部門盡管在工作目標上與公眾是一致的,但是如果信息不對稱,就容易走到群眾的對立面,引起群眾的怨氣,所以在執法者眼中,直播執法最實用的功能是“留痕”。
例如,遇到狂按喇叭的“路怒癥”司機,音畫同步的視頻將成為最硬氣的證據;少數網民斷章取義,誤導不明真相的群眾把矛頭對準執法者,執法部門屢屢成為眾矢之的,猶如天天在“風口浪尖”沖浪。如今有了無剪輯版直播,執法部門多了一件“神器”,少了幾件“冤案”。
直播執法是一種有益嘗試。對這種新穎的執法方式,208坊以為,其它行政部門也可以踏入直播領域,轉變理念,將權力置于網絡直播之下,讓官員、干部、行政職員等受到最廣泛的監督,也讓努力干事者“浮出”網絡,成為真正的網紅,標兵。當然,208坊更希望在“鏡頭”之外,執法者與被執法者也能無懼任何形式的圍觀和直播,最終達到一種“沒有直播勝似直播”的文明景象。(人民日報中央廚房 208坊工作室 王姿予)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