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鐵路、水運于一體的多層次立體交通網絡體系
“高鐵時代”,商丘到北京僅需一頓飯的功夫,到鄭州、到徐州也就是一杯茶的功夫。
凱旋路、歸德路高架橋連通道南道北,將原來半小時的路程縮短到3分鐘。
快速推進的“三環九放射”完成后,將構建40至60分鐘無收費交通經濟圈。屆時,從鹿邑到商丘4個小時的路程將縮短到1個小時內,沿線500萬人將受益,并帶動物流運輸、農業生態游等多產業的發展繁榮。
打造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商丘以日日新的速度跨越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交通進入大發展大跨越時期。鄭徐高鐵的建成通車,商合杭高鐵商丘段和京雄商高鐵全面開工,我市將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雙十字”鐵路樞紐。
幾年來,商丘不斷加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如今,路網總里程20823公里,公路密度236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集公路、鐵路、水運于一體的多層次立體交通網絡體系,“華商之源、通達商丘”日益叫響。
跨越發展的戰略定位
商丘最大的優勢是交通優勢。
優越的樞紐地位是實現商丘跨越發展的核心與關鍵。
作為全國區域性流通節點城市的商丘,如果要實現跨越發展,就必須構筑與區域中心城市相適應的交通樞紐大格局。
中原經濟區《建設綱要》中提出,“改造提升洛陽、安陽、南陽、商丘、信陽等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而商丘市早在“十二五”規劃建議中就明確提出“要加強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加快鐵路樞紐站建設,完善公路網絡,加快河運、航運和管道運輸工程建設,建設成為集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為一體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城市。”
這些謀劃,確立了商丘作為中原經濟區“主體區”的地位,凸顯了商丘作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的功能。
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戰略定位的確立,高鐵是最鮮明的標志。
2013年,盼望已久的鄭徐高鐵終于從北京傳來“靴子落地”的聲音。
百年前,一條隴海鐵路的修建改變了商丘的經濟發展史;百年后,鄭徐高鐵為商丘樞紐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根據國務院批準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我國高速鐵路發展以“四縱四橫”為重點,構建成快速客運網的主骨架,隴海鐵路商丘站、鄭徐高鐵商丘站、商合杭客運專線商丘站將在商丘“三站合一”。商丘站作為全國首個集普通鐵路、客運專線、高速鐵路為一體的鐵路客運站,能夠實現不同鐵路客運的零換乘。
作為河南東引西進的橋頭堡、隴海蘭新經濟帶與京九經濟帶的交會點,不遠的將來,商丘將憑借高鐵成為中原地區承接“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灣”三大經濟圈產業轉移的最佳區域城市。
構建一體化樞紐站場體系
7月12日,商永快速通道正式開工,打響我市“三環九放射”快速通道建設第一槍。
“三環”,就是指高速內輔道快速物流環、環中心城區的高速環以及連接民權、睢縣、柘城、寧陵、永城、夏邑、虞城組團之間的環。“九放射”,就是指商丘至鹿邑、曹縣、碭山、單縣、亳州、蘭考等九條放射型快速通道。
三環九放射”為加快市域城市間客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的便捷聯系創造條件,構建40至60分鐘無收費交通經濟圈。
“在商丘高鐵格局既成的背景下,物流成為商丘打造樞紐經濟的核心與關鍵。而繁榮物流產業僅僅依靠高鐵絕對不行,還必須有與其配套的快速公路網,將物流通過公路進行及時疏解與集散。如果沒有堅強公路網的支撐,樞紐經濟將無從談起。”市交通局總工程師華學禮說。
將交通優勢轉變為物流優勢,這是內陸古城商丘搶占開放高地的優先路徑。因此,完善全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勢在必行,事在必成。
公路貫通城鄉,鐵路四通八達。
如今,我市的高等級公路網密度已位居全省第一。近年來,商周高速二期、鄭民高速、商登高速建成通車,連霍高速商丘段改擴建工程加速推進,310國道和105國道完成改造。五年來,我市新增高速公路134公里,新建、改擴建國省道401公里、農村公路3948公里。
鐵路建設有序推進。2012年,鄭徐高鐵開工建設,2016年9月10日,全線開通運營,商丘正式步入“高鐵時代”。2015年12月,全長47.99公里、投資約80億元的商合杭鐵路商丘段開工建設,目前樁基、承臺工程全部完成,墩身完成設計總量的98%;京雄商高鐵商丘段長18.8公里,各項準備工作就緒,明年年初即可動工。“十三五”規劃中,京九高鐵(商丘—北京段)被列入國家高鐵建設一號工程。普鐵、高鐵交通“雙黃金十字架”在商丘呼之欲出。
同時開工建設的還有商丘高鐵客運樞紐站、客運北站、淮海汽車站、高速客運南站、萬里客運站等客運場站項目。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任務的68.75%。
補齊航運、水運的短板,打造多式聯運綜合交通樞紐,是構建一體化樞紐站場體系的重要一環。
商丘全市內河航運已完成投資8億多元,重點實施渦河及沱澮河航運開發工程,著力打通豫東地區通往華東及長三角地區的兩條水上運輸通道,同時,強力推動商丘機場項目立項,開辟了低空運輸新渠道。
樞紐經濟漸成大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商丘發展規劃中,“樞紐經濟”成為了極為關鍵的一環。
市委書記王戰營在談到商丘如何做好“十三五”開局時強調,要“加快推進樞紐經濟,以交通優勢帶動產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通達商丘’,實現商丘又好又快跨越發展”。
在此背景下,物流成為商丘打造樞紐經濟的核心與關鍵。
關于物流產業,我市明確了“一核十園多節點”的布局,重點發揮物流區的特定作用,帶動發展10個產業集聚區,發展跟區位、交通和人文優勢相關聯、相匹配、偏好性的產業。
如今,全市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初具規模。各類物流企業發展到647家,物流場站185家,貨車10.1萬臺,年均完成運輸貨運量1.15億噸,完成貨運周轉量345億噸公里,從業人員13萬多人。
目前,豫魯蘇皖四省交界最大的商貿物流中心、倉儲物流中心、冷鏈物流中心等加速崛起,形成農產品、食品、建材、冷鏈為主導的四大商貿物流集群。2016年,商丘郵政行業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2.55億元,其中快遞業務收入累計完成4.04億元,同比增長78.95%。
與此同時,著力發展與交通優勢相關聯、相匹配、偏好型的產業,持續打造民權縣制冷、寧陵農資化工、睢縣鞋業、夏邑紡織、柘城金剛石、虞城縣鋼卷尺、梁園區生物制藥等特色產業基地,基本形成一縣(區)一業的格局。
和物流產業一樣,文化旅游產業同樣直接受益于交通樞紐的打造。
作為擁有5000年文明史的商丘,正在著力打造商文化、火文化、漢梁文化、孔祖文化、莊子文化、木蘭文化等六大商丘地域文化名片,特別是睢陽歸德古城名片和依托黃河故道生態走廊打造的“生態游”品牌已經吸引越來越多的國內外游客,經濟社會效益日益凸顯。
依托大交通,形成大物流,構建大產業,促進大發展。商丘打造堅強交通樞紐正當其時,跨越發展換擋提速。
“十三五”時期,商丘將大力推進“東引西融”戰略,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向東,積極對接長江經濟帶,并與海上絲綢之路鏈接;向西,積極融入中原城市群經濟圈,融入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努力形成連貫東西、溝通八方的局面,大力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
原標題:交通樞紐助推商丘跨越發展提速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