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武警交通駐閩部隊在泰寧重災區組織搶通公路。
福建位處東南沿海,具有汛期長、臺風多、雨量大的氣候特征,春夏季暴雨多發,夏秋季常受臺風影響,是全國十個自然災害易發省份之一。以2016年為例,全省先后遭遇20場災害性雨洪、3個臺風登陸和5個臺風影響,造成部分地區公路出現比較嚴重的邊坡溜方、路基坍塌、橋涵垮塌等損毀。
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交通運輸部的大力指導下,全省交通運輸系統會同各地各部門,沖鋒在交通搶險救災第一線,保安全,交通運輸和建設工地沒有出現因惡劣天氣導致的重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保通行,第一時間搶通生命救援通道,保障應急隊伍和救災設備物資的進入;保運輸,盡快恢復正常通行秩序,服務社會生產生活。
在歷年防御汛期臺風災害工作的基礎上,我省總結經驗,持續構建“四個機制”,即領導指揮機制、分工協作機制、聯動搶險機制、災后重建機制,保障交通防汛抗臺工作更科學、更高效,實現高速公路一般災毀搶通時間不超過6小時,重大災毀除特殊情況外搶通時間不超過2天,災毀路段修復重建原則上不超過2個月;普通國省道一般災毀搶通時間不超過12小時、重大災毀除特殊情況外原則上搶通時間不超過3天,災毀路段修復重建原則上不超過5個月;通鄉、通村公路一般災毀搶通時間不超過3天、重大災毀除特殊情況外搶通時間不超過1周,災毀路段修復重建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
領導指揮機制 從上而下,層層壓實各級責任
寧可九次防空,不可一次放松。
省委省政府密切關注風情雨情,專題研究部署;臺風來臨前夕,省領導分赴各地一線,督導各地防災抗災工作;省防指全面布置、廣泛動員;各地黨委政府迅速行動,抓早抓實,嚴陣以待。
交通運輸部高度關注,迅速通過視頻會議系統,召開緊急會議進行專題布置;部領導通過視頻會商系統,連線省交通運輸廳主要負責人,了解、指導我省交通防汛抗臺相關工作。
省交通運輸廳迅速啟動全省交通運輸系統“行政首長為核心、各級指揮長具體負責”的防汛抗臺指揮體系,各級交通指揮長、各崗位責任人進崗到位,相關部門取消周末休假,值班人員24小時值守;各單位負責人分片趕赴公路、橋涵、港區碼頭、錨地、渡口、運輸企業、車站一線,壓實一線的防御準備工作;相關交通建設工地、港口港區、內河渡口、運輸企業、客運場站等全面落實停工、停渡、停航、停運措施;關鍵區段、易毀區域就近集結好大型機械、應急物資、搶險隊伍,一旦出現災情迅速投入搶險抗災。
分工協作機制 條塊結合,全面協調開展工作
汛期、臺風登陸期間,交通行業的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農村公路、港口航運、道路運輸、陸島交通、渡口渡船、交通建設、社會出行等方方面面受到影響。對此,我省交通部門構建了分工協作機制,高速公路以省為主,普通國省道以設區市為主,農村公路以縣為主,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分級負責;高速公路、普通公路、港口航運、運輸管理、地方海事、交通質監、交通執法、新聞宣傳等機構分工合作、協調運轉,交通部門加強對各子行業的統籌力度,形成合力,保障交通防汛抗臺工作全面協調開展。
高速公路:以條管為主,省高速公路公司統一調度,各地管理分公司落實責任。密切關注風情雨情,必要時按要求封閉通行;當出現高速公路通行阻斷時,迅速組織力量搶通。全省高速公路沿線成立了11個應急搶險中心,組建了93支水毀搶修應急隊伍和82支路面保暢應急隊伍,配置了挖掘機和裝載機126臺、自卸車179臺、小型貨車97臺,以及壓路機、發電機、抽水機、修路王、照明車等約700臺。
普通國省道:以屬地管理為主,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開展交通應急搶險工作。每個設區市公路機構各組建一支應急鋼橋架設隊伍,市、縣兩級公路機構組建了相對固定的公路應急搶險隊伍。全省公路機構應急搶險人員共2882名,配置了挖掘機和裝載機528臺、照明車125臺、150T/H水泵163個、高空作業車56臺、應急切割機100臺等。
農村公路:以縣為主體,依托縣交通局農村公路管理所、鄉鎮農村公路站等組建應急隊伍,災害氣候期間對農村公路災情進行應急處置,一般災情發動村民群眾參與搶修。
港航、海事、運管、質監、執法、新聞機構:在防汛抗臺期間,港航機構督促港口企業落實防臺預案,適時停止港口作業,轉移低洼地帶物資,及時加固港口機械設施及貨物。地方海事機構加強安全監管,禁止內河客渡船冒險航行。運管機構督促客運企業及時調整途經臺風影響區域的客運線路,組織做好飛機航班、動車班次晚點旅客的疏運接駁,保障應急物資、搶險設備的運輸。交通質監機構督促受影響區域在建交通工程在規定時間內停工,檢查落實工地防臺各項措施。交通執法機構積極參與維護交通秩序,保障搶險救災工作順利開展。交通新聞機構及時發布受到強風暴雨影響的主要路段和路況通阻信息、班次信息等,引導群眾合理出行。
社會力量:在建交通工地項目部、大型交通建設和運輸企業是交通應急搶險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省交通運輸廳按照平戰結合的原則,建立社會力量大型機械、特種設備和操作人員名錄和聯系方式,每年更新補充,在需要社會支援力量的時候迅速聯系調集。
聯動搶險機制 軍地融合,快速打通救援通道
根據國家關于將武警交通部隊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的決策部署,2013年8月武警交通八支隊一大隊進駐我省,下轄橋梁中隊、道路中隊、機動中隊等3個中隊,是我省交通應急救援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省交通運輸廳積極支持武警交通駐閩部隊隊伍建設,每年安排練兵工程任務,提升部隊戰斗力;安排補助資金,支持建設物資裝備庫房及充實應急搶險設備;每年在“八一”建軍節、春節等重要節假日期間,開展擁軍慰問活動等。
武警交通駐閩部隊狠抓戰斗力建設。抓技術人才,培養出多名技術嫻熟的機械操作手、駕駛員以及沖鋒舟、架橋、小型機具、龍吸水等技術人員。抓練兵,2016年修建了專業技術訓練場并投入使用,提高了訓練效能。抓聯動,先后與省交通運輸廳、應急辦、防指等建立了情報共享、聯防聯控機制,提升協同處置能力。抓共建,為寧化縣大山深處的畬族村修建扶貧公路6公里,為災區搭建三座鋼架“軍民連心橋”。
交通專業應急隊伍和武警交通駐閩部隊聯動搶險、軍地協同作戰,成為盡快打通生命救援通道的“尖刀力量”。在2015年寧化“5·19”、連城“7·22”抗洪搶通,2016年泰寧“5·8”山體滑坡搶險救援、永泰和閩清“7·9”超強臺風“尼伯特”抗洪搶通、廈門“9·15”超強臺風“莫蘭蒂”清障排險、泉州“9·28”超強臺風“鲇魚”抗洪搶通,2017年永泰“6·22”山體滑坡排險等交通搶險救災中,武警交通駐閩部隊與交通專業應急隊伍密切合作,及時搶通災區公路、保障救災生命線暢通,充分發揮了排頭兵、急先鋒作用。
災后重建機制 特事特辦,盡快恢復公路服務能力
為了在重大災害過后,迅速組織災后重建,確保災毀公路服務能力盡快恢復或高于災前水平,我省建立了災毀公路重建機制。
簡化災后重建手續。核實災情,由地方交通部門成立核災小組,第一時間核實水毀路線、樁號、類型、數量,查實水毀損失,并登記建庫。加快修復設計,一般災毀點現場直接確定修復方案并簡易設計,橋梁、大型擋土墻、滑坡等重大災毀工程采取直接委托方式選擇具備資質設計單位開展設計。簡化招標程序,一般水毀工程按養護工程由管養單位直接組織施工,水毀橋梁、大型滑坡治理等工程由建設單位在全省交通建設信用考核AA級、A級公路工程施工、監理單位中隨機確定。
加大資金籌措力度。交通運輸部歷來大力支持,通過下達搶修保通資金和安排災后重建項目,幫助我省加快我省災毀公路提升服務水平。省級加大對普通國省道和農村公路水毀路段修復資金的投入,各級政府也加大力度籌措地方資金,加快修復災毀路段。省高速公路公司負責籌措高速公路運營路段水毀工程的修復資金。
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地方政府在可采區內選擇料場、無償提供,保障水毀公路搶修重建的地材供應。市、縣政府優先保障公路水毀搶修重建工程的用地用林指標;各地可依法先行安排公路災后重建用地,在災害結束后6個月內依法依規完善審批手續;公路重建急需使用的林地,林業部門開通綠色通道,加快審批。有關規費能免則免、能減則減,降低工程造價。
推行農路災毀保險。我省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農村公路災毀保險。保費由省、市、縣三級財政分攤,其中對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支持,省級分擔90%保費;對中等發展水平縣、經濟發達縣,省級分別分擔50%、30%保費。加快農路災毀理賠,保險機構接到報險后,查勘人員立即趕赴現場開展損失核對工作,原則上縣城臨近鄉鎮應在2小時內趕到,其他鄉鎮3小時內趕到;在確定定損且收齊索賠資料后,賠款金額在5萬元以下的,保險機構在5個工作日內賠付;5萬元及以上的在7個工作日內賠付。
下一步,我省交通部門將持續完善交通防汛抗臺體制機制,加強搶險救災隊伍建設,特別是在科技信息化方面加大力度,借助無人機、模塊化鋼橋等先進設備,進一步提高響應速度和搶險效率,為群眾安全出行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交通保障。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