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背景:海南島有3256條河流、105座水庫,海南2022年降水量為2029.7毫米,雖然水資源系充足豐富,但是因為水資源沒有形成互通水網體系,而造成水土流失問題。為此,加快推進“水網”規劃建設和交通路網體系布局,是海南當前研究的重要課題和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為貫徹落實對海南提出“大力實施一批重大基礎建設工程、加快構建現代基礎設施體系”、“完善海島型水利設施網絡”的重要講話精神,實現海南省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提質升級‘五網’基礎設施”,打造海島型綠色智慧水網”的建設目標,加快落實國家發改委、水利部組織編制《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的推動實施,充分發揮海南河流、水庫豐富的水資源條件優勢,筆者在2014年提出《構建海口-樂東-洋浦“田字”型高速公路》,2020年提出《構建海南環海旅游觀光公路》規劃涉及調研基礎上,再次用交通路網規劃設計理念,提出構建海南環島“運河”生態水系交通》和《構建海南環海岸旅游觀光航線交通》的規劃涉及調研建議。
為此,筆者重點從《構建海南環島“運河”水系交通》的宏觀規劃進行調研,實地考察五指山山脈、瓊中鸚哥嶺山脈和昌江雅加大嶺山脈等源頭河流水系情況。廣泛征求了海南水務、環保、國土、地礦、海事、測繪和氣象臺等部門有關專家及中國葛洲壩集團勘測設計有限公司、中電建水資源規劃院、中交中咨公路規劃院等相關單位的專家意見。為規劃設計提供了專業技術支撐和幫助,環島“運河”規劃建設的可行性,得到了中國葛洲壩集團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及水利專家的高度認可和大力支持,為《海南環島“運河”水系交通》的規劃調研奠定了基礎,特提出如下宏觀規劃調研建議:
一、海南水資源現狀與構建環島“運河”的重要意義
(一)從海南島橢圓的地形分析,海南島是中間高四周低、南高北低的地形。河流從中部山區或丘陵區源頭向四周分流入海,構成放射狀的海島天然水系。據調查研究,海南水資源具體現狀為:一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主要體現為汛期(5-10月)水資源量占全年的85%左右,北部水資源量大于南部;受海洋性氣候影響,降水多為臺風引起,不確定性強,降水的年際和年內變化幅度比較大。二是海南3526條河流和1105座大中小水庫,大多數水系沒有形成互通連接,達到水資源共享。三是海南水系是除南渡江、昌化江等流域面積較大的河流上建有水利設施外,基本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流域內的河流、興利、防洪、減災的期許較高。四是海南大多數河流因沒有蓄水設施功能,造成河流長期處于干涸域變成溪流狀態,致使河道兩岸呈現雜草荒坡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
(二)構建海南環島“運河”的重要意義
構建環島“運河”。主要是要充分利用原有的水資源,通過水網規劃及建設措施,把海南島散射狀水系建成為整體的“環島運河水系”。
環島“運河”規劃設計全長1165km,河底寬40m、水深1.8m,采用“攔河壩、船閘、升船機”等方式,解決水位落差及通航動能方式,構建成《海南環島“運河”生態水系交通》,按照相關行業專家預測其功能作用為:
1:水利功能作用。
環島“運河”的規劃建設,將加強海南水利設施功能完善,閉環的環島“運河”可蓄水量約10億m3,能起到“防洪減災、防止水土流失、農業灌溉和內河交通運輸”等功能。
2:內河交通運輸。
環島“運河”的規劃建設,按照Ⅴ級通航等級標準,可為300t以下承載量的游船、貨船提供水路交通運輸,形成海南水、陸交通互補的運輸大動脈功能體系。
3:保護生態環境。
環島“運河”蓄水功能的提高,可增加“運河”兩岸周邊的顯地綠化面積和湖泊養殖面積,保護一河兩岸周邊水系生態環境,為打造“海島型”水系網絡建設,提供“先試先行”的示范作用。
4:創建水利景區。
環島“運河”的規劃建設,可以調節海南天然河流水系,充分利用水庫景觀資源,并以環島“運河”主干水系,構建規劃海南“水網”規劃建設體系,加快落實水利部關于加強《水利景區建設與管理辦法》的推進實施。
5:振興鄉鎮發展。
環島“運河”規劃建設,途徑16個市縣,77個鄉鎮,修建“運河”生態水系交通和兩岸旅游觀光公路,將為兩岸“振興鄉鎮”建設提供發展新機遇,帶動兩岸“宜居、宜游、養生”的房地產和衍生多元素經濟發展,起到加快“惠及民生”工程的積極推進作用。
6:豐富旅游產業。
環島“運河”規劃建設,將促進海南水系交通旅游觀光產業發展,構建島內環島“運河”與島外環海岸線的“雙環”旅游觀光體系。豐富國際旅游島世界品牌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將為沿河77個特色鄉鎮修建若干內河碼頭,為百姓提供水上交通運輸農產品交易市場平臺,讓“運河”起到“便民富民”的“幸福河”的作用。
7:土地資源利用。
海南環海周邊土地開發已經飽和,濱海沿岸土地資源發展空間嚴重稀缺。環島“運河”的規劃構建,將盤活千里“運河”兩岸周邊土地資源,為海南提供向中部縱深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發展的新機遇。
總之,《構建海南環島“運河”水系交通》規劃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中遠期千年大計的世紀工程,它將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發揮積極重要作用。
二、構建海南環島“運河"的規劃理念及措施
(一)構建環島"運河"的規劃理念
環島“運河”的規劃標準:“運河"航線全長1165km,其中可用天然河段長度為1080km,需要開挖聯通的河段長度為85km。根據《內河通航標準CB501-2014》,海南環島“運河”等級為Ⅴ級(船舶等級300t),運河底寬不低于40m,水深不低于1.8m。同時對不夠寬的河道還需要拓寬疏浚,以滿足通航的要求,“運河”上需要根據水位落差,分段建設若干攔河壩、船閘、升船機等設施,確保“運河”的通航功能。
(二)構建環島“運河”的銜接措施
充分利用海南原有的河流、水庫等資源條件,結合海南天然河流“就近聯通”原則的實際情況,擬采取以下環島“運河”構建措施:即把全長1165km環島“運河”,分為28段河道,按照河道起點、終點、采用屬性、河道長度和利用河道名稱,依次循環鏈接如下表:
序號 | 起 | 止 | 屬性 | 長度 | 途徑河道 |
1 | 南渡江引水樞紐 | 云龍鎮三十六曲溪 | 利用原河道 | 7 | 三十六曲溪 |
2 | 云龍鎮三十六曲溪 | 演豐鎮演豐河云龍水庫 | 新建運河 | 3 | |
3 | 演豐鎮演豐河云龍水庫 | 東寨港 | 利用原河道 | 25 | 演豐河 |
4 | 東寨港 | 翁田鎮愛梅水庫 | 利用原河道 | 48 | 珠溪河 |
5 | 翁田鎮愛梅水庫 | 龍虎山水庫 | 新建運河 | 1 | |
6 | 龍虎山水庫 | 東郊鎮八門灣 | 利用原河道 | 55 | 黑溪、文教河 |
7 | 東郊鎮八門灣 | 蓬萊鎮石壁水庫 | 利用原河道 | 75 | 衙前溪、橫山河、石壁河 |
8 | 蓬萊鎮石壁水庫 | 黃竹鎮文嶺水庫 | 新建運河 | 3 | 石壁水庫、文嶺水庫 |
9 | 黃竹鎮文嶺水庫 | 嘉積鎮萬泉河 | 利用原河道 | 55 | 塔洋河 |
10 | 嘉積鎮萬泉河 | 和平鎮長沙河 | 利用原河道 | 122 | 萬泉河、牛路嶺水庫、長沙河 |
11 | 和平鎮長沙河 | 南橋鎮長興河沉香灣水庫 | 新建運河 | 6 | |
12 | 南橋鎮長興河沉香灣水庫 | 本號鎮金聰河 | 利用原河道 | 60 | 長興河、南橋水、金聰河 |
13 | 本號鎮金聰河 | 本號鎮都總河 | 新建運河 | 15 | |
14 | 本號鎮都總河 | 保城鎮保亭水 | 利用原河道 | 31 | 都總河、陵水河、保亭水 |
15 | 保城鎮保亭水 | 加茂鎮滕橋東河 | 新建運河 | 12 | |
16 | 加茂鎮滕橋東河 | 三道鎮滕橋西河 | 利用原河道 | 23 | 藤橋東河、藤橋西河 |
17 | 三道鎮滕橋西河 | 吉陽鎮半嶺水 | 新建運河 | 15 | |
18 | 吉陽鎮半嶺水 | 水源池水庫 | 利用原河道 | 28 | 半嶺水、湯他水 |
19 | 水源池水庫 | 天涯區南開河 | 新建運河 | 3 | |
20 | 天涯區南開河 | 崖州區龍潭河 | 利用原河道 | 29 | 南開河、大隆水庫、寧遠河、龍潭河 |
21 | 崖州區龍潭河 | 千家鎮千家河 | 新建運河 | 5 | |
22 | 千家鎮千家河 | 長矛水庫 | 利用原河道 | 28 | 千家河、南豐河、長矛水庫 |
23 | 長矛水庫 | 大安鎮大安河 | 新建運河 | 4 | |
24 | 大安鎮大安河 | 三家鎮昌化江 | 利用原河道 | 133 | 大安河、大廣壩水庫、昌化江 |
25 | 三家鎮昌化江 | 十月田才地河 | 新建運河 | 12 | |
26 | 十月田才地河 | 打安鎮打托河 | 利用原河道 | 151 | 才地河、珠碧江、珠碧江水庫 |
27 | 打安鎮打托河 | 松濤水庫 | 新建運河 | 6 | |
28 | 松濤水庫 | 南渡江引水樞紐 | 利用原河道 | 210 | 松濤水庫、南渡江 |
長度合計 | 1165 | ||||
其中新建運河長度 | 85 |
在構建環島1165km的“運河”中,可利用原有河道長度為1080km,需新開挖河道長度為85km。天然河道利用率為92.7%,本規劃方案將為構建海南環島“運河”水系交通提供可行性論證規劃基礎。
(三)構建環島“運河”、攔河壩、船閘、升船機的措施
1、構建“運河”的技術要求:
新建“運河”按照Ⅴ級航道設計,“運河”邊坡1:2;航道最大吃水深度1.6m;富余水深0.2m,航道設計水深1.8m,航道最小底寬40m,最小轉彎半徑270m,水面至堤頂超高2m。新建運河應盡量減少占地,盡量避免與公路、管網、地埋線路沖突;盡量沿現有河道或等高線建設,以減少土建工程量。
2、構建“運河”的船閘的技術要求:
船閘等級為Ⅴ級,長120m,有效寬度16m,門檻水深2.5m,設計水頭5—10m,具體設計水頭依據船閘在航道的水力條件確定,上下兩級船閘之間的水位應有效銜接。船閘應考慮河道水力坡降、對航道兩岸影響,合理布置:船閘設計水頭高,則需要布置的船閘數量少,但對航道兩岸的影響大。
3、構建“運河”升船機的技術要求:
升船機用于航道上已建有水庫、水閘等通航水頭較高、且不宜改建為船閘的航段。升船機級別為Ⅴ級,設計最大通航船舶噸級300t。根據地形條件,可選用垂直升船機、鋼絲繩卷揚式斜面升船機。升船機爬升高度根據需要翻越大壩的壩高確定。
4、構建“運河”的攔河壩技術要求:
攔河壩主要建于河口,用于攔蓄、抬高水位,以利于通航。根據所在河流的水文、地形地質條件,攔河壩可兼顧水資源利用、水力發電、水環境治理等多任務開發。攔河壩型式建議為閘壩,并預留過魚通道以及船閘。攔河壩建設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淹沒、移民。下圖為廣東吳川市積美攔河閘壩效果圖。
(四)構建環島“運河”兩岸旅游公路及觀光棧道措施
海南環島“運河”千里水系,穿越 16個市縣,77 個鄉鎮,規劃構建好“運河”兩岸的水系綠色長廊,把環島“運河”打造成為千里綠色水鄉的靚麗風景線。同時構建環島“運河”兩岸的旅游觀光公路,將有效連接沿途市縣、鄉鎮的旅游景區、景點,形成全島綠色水系經濟帶,加快推動建設特色小鎮、振興鄉村經濟發展。具體構建措施如下:
1、當環島“運河”兩岸的土地可利用空間狹小時,可采用此類型式:航道/河道為矩形斷面,兩岸為直立的護坡,以上分別為人行道兼親水平臺、綠化帶(局部若空間不足可取消綠化帶)及車行道。
2、當環島“運河”兩岸可利用的空間充裕時,可采用此類型式:航道/河道為梯形斷面,護岸為斜坡,可種植水生植物、建設生態濕地、綠化帶等,以上分別為人行道兼親水平臺、綠化帶及車行道。此類型式的占地寬度較大。
三、
海南環島“運河”水系交通的規劃建設,是一項中遠期的系統工程,也是創造海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為此,在規劃設計建設中,擬統籌考慮擬采取如下建議。
堅持統籌兼顧原則。堅持長遠發展價值目標與海南水資源實際情況相結合;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結合;堅持“水網”交通建設為主導與兼顧農業、旅游等多行業經濟均衡發展相結合。
科學制定方案。首先制定好環島“運河”規劃建設的總體方案。其次按照總體方案和河道實際情況,再制定好分標段具體規劃實施分方案。第三是根據海南水利條件和經濟情況,按照“先易后難、輕重緩急、分步實施”的步驟,進行科學規劃建設實施。
創新建設思路。海南環島“運河”規劃建設,是一項“綜合復雜、長遠效益”的社會工程,投入的人力、財力、時間巨大。為此,規劃建設建議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建”的建設思路,鼓勵社會資源廣泛參與,共同把海南造福子孫后代的“母親河”規劃建設好。
構建海南“環海岸”旅游觀光航線交通的規劃思路。規劃依據:一是海南是整體國際自貿港的特殊優勢條件,二是海南約有855.9km“環海岸交通航線”游輪觀光的旅游資源,三是海南“環島型”港口和環海岸濱海城市、城鎮化的建設進程加快,四是海南“環海岸線”旅游景點、城市霓虹燈夜景豐富多彩。目前,環海岸交通航線在海口港、三亞港、清瀾港、洋浦港、八所港原有的五個港口基礎上,提供游輪游客入港靠岸“旅游、觀光、購物”規劃設計的創新思路。為此特建議借鑒香港維多利亞港和上海黃浦江的游輪旅游觀光的先進經驗,打造海南“環海岸線”旅游觀光產業的國際特色品牌,實現島內環島“運河”與島外環海岸線的“雙環”旅游觀光經濟體系,宣傳帶動“環海岸線”濱海城市的旅游經濟發展,起到促進多領域行業消費增長的積極作用。
綜上,構建海南環島“運河”水系交通和構建“環海岸”旅游觀光航線交通,充分利用海南水系資源和“環海岸”旅游資源,打造海南自貿港水陸交通路網體系,保護水土流失和生態環境,完善水利設施和提升農業服務,豐富海南水系旅游產業,促進鄉村振興的經濟發展,提高改善百姓生活品質,構建環島“運河”將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蔡軍)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