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自2016年9月21日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新一輪貨車非法改裝和超限超載治理工作以來,路面超限超載現象明顯減少,“雙排車”現象已基本杜絕,新的超限認定標準得到了順利推行,運輸結構得到了優化,治超工作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貨運市場總體平穩有序。
據全國治超信息聯網數據顯示,超限率已連續6個月下降,降至2.8%左右,同比下降了37%,嚴重超限比例同比下降了38%,超限30%以上違法占比由整治前的41.4%降為26.6%,下降了14.8個百分點。
中國交通新聞網匯總八省(市)在“依法嚴管、標本兼治、立足源頭、長效治理”等方面的有益嘗試,為行業凝聚共識,堅定信心,以期持續推進治超工作向縱深開展。
北京
統籌京津冀治超一體化
為了推進治超新政策,主動適應首都發展新形勢,北京市以改革創新和依法治超為主線,在完成2016年度治超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京津冀治超一體化工作,開啟了新一輪貨車超限超載治理的新局面。
2016年9月,北京印發了《北京市治理超限超載“十三五”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完成新一輪《北京市公路檢查站建設規劃(2016-2025年)》編制,規劃新建綜合檢查站(治超站)24個;編制《北京市公路綜合檢查站功能設計要求》,提高站點占地及房建面積等規模指標;發布《公路動態車輛稱重技術要求與檢驗方法》和《綜合檢查站治理超限超載信息系統技術要求》,為非現場執法準備條件。
與此同時,在京津冀兩市一省政府副秘書長級治超聯席會議上,統籌協調京津冀聯合治超工作;起草《京冀聯合建站框架協議》,初步完成了聯合建立懷豐站的選址工作,積極探索一體化治超工作新機制。
考慮到“首都式擁堵”這一難題,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科學布局,提出了“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貨車繞行首都外環”的疏導辦法,緩解貨車對城區交通的影響。
據了解,京津冀整個區域的交通呈現以北京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單中心放射狀特征,過境貨車日均約7萬輛,而北京承擔了大量周邊城市的過境運輸。疏解非首都功能,就是要疏解北京過度承擔的貨車流量。
接下來,北京市將積極聯合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探索建立過境貨車污染防控、分流限流機制,著力將首都地區環線高速打造成環京專用貨運通道。
重慶
嚴格一線執法督導
去年9月,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之初,重慶市公路局聯合市公安局參與到全市93個公路超限檢測站的執法工作中,第一時間將治超新政轉發至各區縣交通、公安部門進行學習。
為了推進治超新政的執行,重慶嚴格一線執法督導。重慶市治超辦先后3次組織市交通、公安部門工作人員,采取“四不兩直”的工作方式,暗訪檢查各區縣及高速公路貫徹落實專項整治行動的情況,及時發現并糾正存在的問題,確保專項整治行動順利開展。
一線執法督導開展以來,重慶市交通委員會、市公路局先后9次帶領市治超成員單位,對18個區縣以及高速公路治超情況進行實地調研督導,并就進一步加強超限超載治理提出了具體要求。2016年11月,重慶市治超辦在巴南區組織召開了主城區治超工作推進會,進一步統一了思想,明確了任務,細化了措施,對前階段工作出色的區縣予以通報表彰,對行動遲緩、效果不佳的區縣予以通報批評,較好地促進了工作落實。2016年,開展一線督導檢查70余次,參加檢查人員300余人次,現場發現并糾正各類問題60余次。其中,高速公路管理部門充分發揮“綜合執法、統一管理”的體制優勢,兼顧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路政管理雙重職責,完善內部工作機制,強化與高速公路經營單位協作配合,提升了超限超載治理工作水平。
浙江
非現場執法試點先行有序推廣
2013年,浙江省建設了全省公路治超的電子監控體系,啟動了國省道公路超限運輸非現場執法工作。截至目前,該省已安裝了186套不停車預檢設備,共計637條車道,利用動態稱重設備記錄開展依法處罰1.1萬例。
根據“一個市一個試點縣”的工作部署,浙江省于2014年開展了非現場執法試點工作,在各市分別選取一個縣作為試點,先后形成了寧波、紹興、臨安三種模式,各市在普通國省道上先期建設貨車超限自動檢測系統,并以此檢測系統為依托建立相應的執法信息系統,試行開展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從各市開展的情況來看,寧波、紹興已在全市范圍內應用推廣,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效果。
為了確保試點經驗的有序推廣,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國省道公路貨車超限自動檢測系統建設計劃》,計劃用6年時間(2015年至2020年)建設貨車超限自動檢測系統310處,共1130個車道,實現每個縣(市、區)均設置治超非現場執法點,同時出臺了《新改建公路、航道、場站、碼頭非現場執法設施建設意見》,將非現場執法設施與公路、航道、場站、碼頭等交通設施“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同步管理”。
浙江省交通運輸廳將治超非現場執法工作列入了路政年度工作重點,制定了年度建設計劃,分步建設,有序推廣,并將設備建設列入省公路局對各市公路局的年度考核目標。目前,浙江省市級非現場執法點均已投入使用,縣級非現場執法點計劃于2020年實現普及。
山西
強督導 嚴考核 治超機制保長效
去年9月以來,山西省在既定治超重點工作的基礎上,思路再創新,措施再細化,工作再落實,嚴格按照新規全面啟動了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專項治理行動。
為了推進治超新標準、新政策的實施和落實,督導檢查成為檢驗山西省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落實工作責任的有效抓手。據了解,山西省組織各市對新規定的貫徹落實情況以及全年各項治超工作進行交叉互檢,檢查面涉及到全省11個市50%以上的縣(市、區),由各檢查組將督導結果報送山西省治超辦公室。2016年全年,全省督導檢查達2837次。
鑒于治超工作對道路安全的重要性,早在2015年,山西省政府就將治超工作納入全省安全生產考核體系,對治超工作長效機制的建立發揮了積極作用。
與此同時,山西省治超辦公室進一步加強稽查暗訪力度,對于群眾反映超限超載問題嚴重的路段和區域進行了重點查處。對于省治超辦查扣的超限超載車輛在移交當地治超部門的同時責令相關單位,嚴格責任倒查,對涉及到的責任人或責任單位進行嚴肅處理。全省繼續對治超工作保持高壓態勢,對貫徹執行治超政策不力,不作為、亂作為的行為,以及非法超限超載車輛嚴重反彈或發生嚴重公路“三亂”的地方,進行責任倒查和責任追究。
以市、縣兩個責任主體為例。按照規定,市、縣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治超工作的責任主體,市長、縣長是第一責任人,其職責是保證治超工作經費足額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撥付到位,確保管轄區域內治超工作的正常進行;并督促、協調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認真履責,對超限超載車輛進行全方位治理。
四川
部門聯動 建“1+N+X”治超體系
新一輪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工作開展以來,四川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治超成效顯著。據統計,貨車運輸33個月重大以上事故“零發生”,客運死亡人數和較大事故連續3年“雙下降”;高速公路基本實現違法超限1噸以上的貨車“零駛入”;國省干線公路平均超限率控制在3.6%以內。
去年9月,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牽頭會同公安、質監、經信等部門制定印發了《四川省深入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和《四川省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實施方案》,明確治超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間表。
為了細化實化治超工作措施,“1+N+X”的治超體系應運而生。“1”就是盯牢治超鏈條中的高速公路這一重要環節,全面禁止違法超載超限貨車進入高速公路;“N”就是在國省干線重要節點合理布局并建設N個固定治超檢測站和不停車自動檢測系統,輔以流動治超模式,嚴打貨車違法超載超限行為;“X”就是以縣為單位,地方運政機構積極匯報同級黨委、政府,認真排查梳理貨物裝載地X個重點源頭,并以政府名義向社會公布,嚴禁違法超載超限貨車出場上路。
對于治超工作中的難點問題,四川省采取主抓重點、逐個突破的策略。交通運輸、公安部門建立違法超載超限貨車“聯合執法、一站式查處”機制,以及交通路政與運政機構的信息抄告制度,形成監管合力;同時,聯合高速公路沿線地方人民政府和高速公路營運公司共同參與,形成“一路四方”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治超突出問題;與周邊省(市、區)建立區域聯動治超工作機制,有力推動區域治超和“全國一棋盤”治超。
安徽
依法治超 出臺配套系列政策
近年來,為切實抓好超限超載治理,保護公路建養成果,保障群眾安全通行,安徽省不斷加強治超工作的政策法規保障。2014年6月1日,安徽省頒布實施了全國第一部治理公路超限超載的地方性法規——《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明確了市縣政府的主體責任,開出了集中整治、聯動治理、源頭治理等系統性“藥方”。
在實施《條例》的同時,安徽省始終堅決貫徹交通運輸部關于治超工作的指示精神。為落實好治超新政,安徽省交通運輸廳多次召開專題會議推進落實,通過舉辦培訓班,對新政策、新標準和新措施進行解讀,于9月21日正式在全省實施。
以新政策為指導,結合本省實際,同步實施本省條例,安徽省闖出了依法治超的新路子,治超工作格局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突出體現在“三個轉變”上:從部門單獨治超向綜合治超轉變,政府負責的治超體系基本建立;從路面管控向綜合監管轉變,聯合執法已成常態;從人力治超向科技治超轉變,監管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率由《條例》實施之后的4%下降到1%以下,有效保護了公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眾出行安全。
結合治超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安徽省先后出臺了《安徽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舉報獎勵辦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進一步完善了治超工作相關配套措施;根據交通運輸部等五部局治超工作要求,安徽省相繼出臺了《安徽省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方案》《安徽省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方案》等文件,并進一步加強了治超新政的宣貫工作。
湖南
進駐企業 形成三級源頭監管
2016年,湖南省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屬地管理、標本兼治的治超工作機制,開展貨運車輛違法超限超載聯合整治專項行動,逐步形成了市、縣、鄉三級貨運源頭監管體系,在各地建立了較為完備的貨運源頭企業信息檔案和貨運車輛“黑名單”制度,明確了貨運源頭企業監督人和責任人,與貨運源頭業主簽訂《責任狀》、《承諾書》,落實進駐監管或定期巡查的工作機制,嚴把貨運車輛出廠關。
據了解,去年湖南省實現進駐、巡查的貨運源頭企業達48974家,依法取締非法貨運源頭企業2584家。其中,湘潭市依法吊銷了6輛違法超限超載貨運車輛的營運證,將50輛一年內2次違法超限超載的貨運車輛列入“黑名單”;長沙市對年吞吐量30萬噸以上的貨物源頭企業進行了調查摸底并納入督查考核范疇,對年吞吐量30萬噸以上的重點源頭企業派駐6至8名專員常駐監管;個別縣市區對貨運源頭企業試行了治超保證金制度;有的縣市區在水泥廠等企業出入口安裝了遠程視頻監控設備,將視頻數據接入治超管理平臺。
下一步,湖南將繼續加強貨運源頭企業監管。各市州、縣市區人民政府將組織相關部門,加強對礦山、水泥廠、砂石場、港口、物流園區等貨物集散地的排查,預計于今年5月底,將年貨運量20萬噸及以上的重點貨運源頭單位信息,報地方人民政府批準后向社會公布。
同時,湖南省將大力推進道路運輸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對超限超載行為建立信用記錄,將車輛及企業違法信息通過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進行公示,納入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交換平臺和“信用中國”網站,對嚴重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
陜西
科技信息平臺 助力源頭治超
2016年,陜西省借助科技信息平臺的建設優勢,圍繞車輛運輸車治理、整治公路貨車違法超限超載行為專項行動、貨車非法改裝整治等專項工作,各項工作扎實平穩深入開展,科技信息平臺對治超源頭監管起到了重要的鞏固作用。截至2016年,陜西省共檢測貨運車輛8364萬余輛,全省公路平均超限超載率為0.12%,重點貨運源頭裝載企業監管率達到96%。
陜西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通過優化源頭監管方式、方法,進一步完善“貨運裝載源頭科技治超監管系統”和“源頭科技治超信息管理系統”,通過科技手段,實現數據共享,增強對貨運源頭裝載企業、運輸企業、貨運場所經營者、貨運駕駛員的常態化監管。
2016年9月,“陜西源頭治超”微信公眾平臺正式啟動,通過掃描二維碼可快速查詢貨車“黑名單”信息,同時正在加快內測調試“陜西運政治超源頭管理”APP。
為了進一步優化設計,加強部門聯動,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陜西省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修訂完善源頭治超信息系統管理制度,明確工作責任和違法信息報送、處理工作流程和處理要求,建立重點抄告案件督辦管理辦法,定期向社會公示治超黑名單信息。同時,組織開展明察暗訪,督促夯實各項聯動機制,確保“黑名單”處理與“一超四究”工作更加便捷順暢。據統計,2016年陜西省微信信息平臺共接收公路管理部門及外省抄告違法車輛信息案件2247起,按照 “一超四究”制度處置1154起,將653起列入黑名單管理,有效遏制了超限超載運輸行為。(記者 朱靜)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