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嘔心瀝血,40年滄桑巨變。
改革開放40年來,在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正確指引下,阜陽人民牢固樹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不斷加快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從根本上扭轉昔日“交通基本靠走”的落后面貌。經過40年的奮斗,阜陽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各項事業均呈現蓬勃發展的良好勢頭,一張覆蓋城鄉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日趨形成,一座交通暢達、產業興旺、人民幸福的現代化大美阜陽正在成為鑲嵌在皖西北這塊沃野之上的耀眼明珠。
國省干線四通八達,縣鄉道路連城接村
據1996年11月出版的《阜陽地區志》記載,改革開放初期,阜陽地區干線公路只有1298.9公里,經過7年的緩慢發展,到1985年干線公路才達到1428公里。當時,蚌阜關、蕭淮、阜亳、合利、蒙亳、界鄲、臨新等12條干線公路通達里程不足700公里,其中,僅有六南公路(潁上縣六十里鋪至南照集)作為全區唯一的國道列入干線公路建設。
1985年,阜陽地區支線公路總長4323.96公里,其中,渣油路703.81公里,砂礓路3252.65公里,水泥路50.5公里,土路318公里。可見,僅能滿足農用車輛通行的砂礓路占當時支線公路總里程的75.22%,道路通行能力相當有限。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市以原有道路為基礎,狠抓國省干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先后興建了102省道(潁上縣江店孜至臨泉縣關廟鎮)、202省道(渦陽縣石弓鎮至阜南縣洪河橋鎮)、105國道(亳州至潁上縣南照鎮)3條國省干線。特別是2010年以來,345線、256線、220線等多條縣道升級為省道,為沿線偏遠農村地區發展創造了條件。
記者從市交通運輸局獲悉,2017年度,我市共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68億元,占省級下達任務的150%。其中,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項目完成投資30.4億元,占省級下達任務的180.3%;普通國省干線公路養護工程全部完工,累計完成投資2.61億元;農村公路完成投資18.8億元;樞紐場站項目完成投資2.67億元。“去年上半年,全市完成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投資15.88億元,通達里程2200.82公里,完工率全省第一,里程數全省第二。”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全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完成投資64.6億元,截至當年12月初已完成約65.55億元,占計劃投資的101.47%。
改革開放初期,安徽省內還沒有一條高速公路。直到1991年10月4日,第一條高速公路——合寧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全省才結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而地處皖西北地區的阜陽,直到2001年4月,界阜蚌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才正式進入高速時代。2006年12月,亳阜高速(亳州譙城區至太和段)建成通車;2007年12月,合淮阜高速公路(阜陽至淮南毛集段)建成通車;2009年底,阜周高速(利辛鞏店至阜陽南照段)建成通車;2013年11月12日,阜新高速(阜陽至新蔡)建成通車,作為安徽省“四縱四橫”高速公路網和“861”行動計劃通達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目前,全市8個縣市區除阜南外已全部實現高速公路覆蓋,全市共設置出入口12個,其中潁上出口預計今年建成通車。
大京九貫通南北,“米”字形高鐵將輻射全國
在1970年以前,擁有11個縣、600多萬人口的阜陽地區連一寸鐵路都沒有。1970年10月1日,濉阜鐵路全線鋪軌完成,阜陽結束了沒有鐵路的歷史。1978年初,原鐵道部作出修建阜淮(阜陽至淮南)鐵路的決定,阜陽鐵路建設步入發展快車道。
1982年11月,全長127公里的阜淮鐵路建成通車;1990年,全長208公里的漯阜鐵路全線貫通;1992年,全長174公里的商阜鐵路建成通車;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全線貫通,阜陽北站成為京九鐵路最大的貨運編組站;2013年11月,全長167公里的阜六鐵路建成通車。如今,我市作為全國六大路網性鐵路樞紐之一,擁有京九、漯阜、青阜、阜淮、阜六等5條鐵路在境內構成框架,直接與隴海、京廣、京滬等鐵路干線接軌,銜接6個方向,呈現出“長”字形的放射狀分布格局。此外,正在實施的阜陽北站改造擴能工程已經完成投資7.8億余元,約占項目總投資的85.63%。項目完工后,貨運能力將得到極大提升,日均辦理列車可達到4.6萬余輛,其中編解作業量1.85萬余輛,運量可達3億多噸,將成為亞洲最大的編組站。
近年來,高速鐵路快速發展,阜陽也積極擁抱高鐵時代。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商合杭高鐵、鄭合高鐵開工建設,為我市加快融入高鐵大家庭創造了條件。如今,兩條高鐵均進入無砟軌道施工階段,今年上半年將進行鋪軌、線路調試等有關工作,年底前有望建成并投入使用。
按照有關規劃,京九客專、阜陽-淮北-徐州城際鐵路、南陽-駐馬店-阜陽城際鐵路、武漢-阜陽-青島等高鐵線路也將借道阜陽。屆時,阜陽將形成“米”字形高鐵布局,對加強我市與京津冀城市群、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國家級城市群之間的聯系將發揮重要作用。
Ⅳ級航道承東啟西,潁州港、臨港新城加快建設
沙潁河是阜陽的母親河,千百年來,這條承東啟西的天然航道為豫皖兩省的經貿往來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改革開放以來,阜南、臨泉、界首出口的農副產品和進口的煤炭、石油,在三里灣下河線交接后,通過水上運輸,補充了鐵路運輸的不足。到1985年,阜陽地區水運貨運量達90.73萬噸,其中出口量58.92萬噸,進口量31.82萬噸。2017年,全市共完成港口吞吐量640.65萬噸,是1985年的7.06倍。其中,出港164.41萬噸,進港476.24萬噸。
“2012年,總投資21.26億元的沙潁河航道整治工程正式啟動,航道設計通航標準為雙線級,建成后可常年通行500噸級船舶。”沙潁河安徽段航道整治工程項目辦副主任胡應苗介紹,沙潁河安徽段途經界首、太和、潁泉、潁州、潁東、潁上6個縣市區,206.2公里航道里程全部在我市境內。截至目前,臨泉楊橋船閘、潁上復線船閘已交工并試運行,潁州港區物流園工程已完工,汾泉河航道整治、耿樓復線船閘工程正在施工,淮河干線航道整治工程正在施工,淮河阜陽港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沙潁河航道安徽段整治完成實現通航后,將為阜陽乃至河南省東部提供一條通江達海的“黃金水道”,對促進沙潁河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201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潁上縣南照鎮建設臨港新城的重大戰略部署,目前《阜陽南照臨港新城港口選址方案》已經出臺,各項前期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項目建成后對加快皖北、豫東水運發展,鞏固皖西北水運樞紐地位、推動淮河干線和江淮運河水運體系建設具有積極帶動作用。
民航客流井噴式增長,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阜陽機場始建于1958年,是省內最早建設的三個民用機場之一。改革開放初期,年平均飛行148架次。如今,這個數據已經被刷新了無數次。目前,阜陽機場已開通航線16條,通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廈門、天津等15個大中城市,每周航班量130多架次。
“從1958年到1985年,阜陽機場共飛行航班4331架次,旅客吞吐量14.39萬人次,貨運388.68噸。”阜陽民航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1998年完成移址重建后,阜陽機場旅客吞吐量連年攀升,2009年首破1萬人次大關、2010年突破10萬人次、2015年突破40萬人次。2017年,阜陽機場共保障飛行16969架次,是1978年的115倍,貨物郵件行李吞吐量2511噸,全年平均客座率達85.90%。去年,阜陽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80萬人次,在全國235個機場吞吐量排名中居第106位,躍居全省民航機場第二位。
去年7月份,總投資11億元的阜陽機場擴建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省發改委正式批復,飛行區設計也于11月5日完成。令人欣喜的是,隨著意大利絲綢之路航空公司落戶阜陽,阜陽機場擴建工程或將開通國際部分,跑道有望從可研批復的2800米再次延長至3600米,飛行區指標也將從目前的4C提升至4E,一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區域型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