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上海金融業國際競爭力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與上海金融業聯合會于2月22日上午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充分發揮優勢資源,搭建跨行業平臺,共同促進金融財會人才的交流和集聚,提升人才國際化視野和專業能力,助推上海金融業國際化發展,進一步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屠友富與ACCA華中區總監朱曉云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上海金融業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帥師等代表出席簽約儀式。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屠友富(左)與ACCA華中區總監朱曉云(右)代表雙方簽約
當前正值“十四五”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關鍵時期,高質量金融人才的集聚,國際先進理念經驗的交流,對于提升金融機構專業服務能力、國際競爭力,優化金融發展環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秘書長屠友富表示:“我們非常高興能與ACCA開展合作。ACCA為全球金融財會領域培養了大量高端人才,擁有全球領先的專業資源和行業洞見。我相信,通過雙方緊密合作,將更好地發揮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的平臺作用,進一步提升金融各業態之間合作創新的交流,助推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開創新格局。”
ACCA華中區總監朱曉云表示:“我們非常高興成為上海金融業聯合會的重要戰略合作伙伴。我們期待攜手促進高端金融人才的交流與分享,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邁向更高發展水平提供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加快構筑國際金融人才高地,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一環。在2021年頒布的《上海市重點領域(金融類)“十四五”緊缺人才開發目錄》中,ACCA持證人被列入10項金融緊缺人才類目。這體現出ACCA人才所獲得的高度認可,以及在金融領域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隨著上海金融業聯合會與ACCA的合作,雙方將通過在行業交流、專題研討、人才培養等多領域開展聯合項目,為高質量服務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賦予新動能。
關于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
上海金融業聯合會是由上海各金融同業公會、金融市場、大型金融機構及有關中介服務行業組織共同發起成立的跨部門、跨行業、聯合性的非營利性社會團體法人。目前,第四屆理事長單位由交通銀行擔任,常務副理事長單位由上海浦東發展銀行、上海銀行、申萬宏源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聯(中國)保險控股有限公司等5家金融機構擔任,副理事長單位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海黃金交易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等27家金融機構出任,共有中外資理事單位93家,會員單位1060家。
聯合會的建立旨在充分發揮金融市場、金融機構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作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體作用,按照“立足上海,服務金融,推動創新,合作共贏”的宗旨,發揮金融各業態之間合作創新的交流平臺作用,聯系政府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以及向境內外宣傳推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窗口作用,促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自成立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著力于打基礎、創品牌、樹形象,整合上海金融各業態的資源,舉辦了一系列具有品牌效應的活動。包括每年一度的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洽談會(“金洽會”),上海金融景氣指數發布,上海金融業改革發展優秀研究成果評選等活動。同時,針對行業的共性問題,成立了專家委員會、航運金融、風險防范、中小企業融資服務、企業并購、金融法治、金融人才、金融信息化等十四個專委會和自貿區分會,廣泛進行研討、建言獻策。聯合會還與國際、國內有關知名的金融行業組織保持了緊密聯系,舉辦了一系列活動。
關于 ACCA
ACCA全稱為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作為一家蓬勃發展的國際專業會計師組織,我們秉承嚴格的專業要求與道德標準,在全球178 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33,000 名會員與536,000 名未來會員。在中國,ACCA擁有28,000 名會員及167,000 名未來會員,并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沈陽、青島、武漢、長沙、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設有11個辦公室。
ACCA為世界各地、各行各業的有志之士創造機遇,使他們在財會、金融和管理領域成就卓越的職業生涯。ACCA專業資格旨在培養戰略商業領袖,以及兼具前瞻性思維,集財會、商業和數字專才于一身的專業人士,實現組織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繁榮。
自1904年成立以來,ACCA始終秉承為公共利益服務的使命。我們堅信:財會行業是社會發展的基石,對促進經濟、組織和個人的發展與繁榮意義重大。強健的全球財會行業能夠造福社會,因為它能夠建立堅實可信的財務和商業管理,打擊腐敗,確保組織恪守商業道德,推動可持續發展并提供出色的職業機會。
通過廣受認可的前沿研究,ACCA剖析當前議題,洞察未來趨勢,引領行業發展。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