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不同功效的口腔清潔護理用品的差異化需求,使得我國口腔護理行業正呈現出專業化、細分化的趨勢,除了傳統的牙膏、牙刷以外,電動牙刷、漱口水、沖牙器等新品類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
有研究表明,在日常口腔清潔中,牙刷、牙簽、牙線等普通潔牙產品對口腔的清潔效果僅能達到60%左右,尤其是牙齦間、齒縫間、蛀牙處等部位,很難通過常規方法有效清除。久而久之,未能及時清理的食物殘渣極有可能滋生細菌,在牙齒上形成沉淀物以及牙菌斑,造成牙齦炎、牙出血等口腔疾病。
而沖牙器作為一種清潔口腔的輔助性工具,通過對水加壓產生高壓脈沖水柱,利用極細水柱沖擊力實現清潔牙齒和口腔的作用。這種高壓脈沖水柱可以沖刷牙齦溝50%-90%的深度,能夠清潔到縫隙、孔洞和凹凸面,做到有效的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和有害細菌,對部分口腔疾病起到治療和緩解的作用。
除此之外,使用沖牙器還可以改善口腔內血液循環,緩解牙痛,對正處于牙齒正畸矯正時期或佩戴義齒的人群來說,也是非常得力的清潔工具。
對比歐美等國,國內沖牙器品類尚處早期普及階段,同時,作為口腔健康和小家電的交叉學科電子消費品,其產品質量標準及功效作用需有嚴格標準;對于購買消費而言,如何購買,如何正確使用等問題尚需消費指南。
4月23日,新銳國創沖牙器品牌倍至聯合丁香醫生共同發起了《沖牙器使用和選購建議》專家在線研討會。會議就我國居民口腔健康現狀、消費者在使用沖牙器過程中遇到的痛點,邀請了口腔醫學、流體力學、電器工程等涉及沖牙器生產和使用場景的各學科專家進行深入探討。
此次線上研討的專家包括: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口腔預防科主任、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濤教授,泰康拜博口腔牙周專委會主任委員、上海口腔醫學會牙周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劉曉峰教授,深圳市兒童醫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陳嬋嬋博士,上海天智口腔門診部院長武金峰博士,卓正醫療(北京)齒科劉曦博士,清華大學水利系副研究員裘鈞博士,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檢測所岳京松副總工程師等十余位口腔醫學各學科專家和技術專家。
而早在2021年倍至便攜式沖牙器率先在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完成了GCP(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臨床試驗,是已知的我國首個沖牙器臨床試驗。
倍至擁有來自全球專業口腔實驗室的人才,堅持自主研發,國創專研,從中國人的口腔特性和需求出發,自主研發了WaterCare® 流體潔力技術, 不僅能快速清潔口腔,還確保潔齒過程舒服不刺痛,更適合中國人的口腔需求。
倍至的“專研”精神體現在產品研發的每一個細節里,除了從核心部件到終端全部自主設計開發完成外,為了找出用戶關心的每一個可能被優化的細節,倍至研發團隊會對全國各地用戶進行深度訪談,跟口腔專家進行深度研討,從跨品類的角度尋找產品優化路徑,只為研發真正適合中國人的沖牙器。目前倍至已經獲得單面磁吸等37項沖牙器相關的專利授權,專利儲備量處于行業前列。
隨著口腔護理需求場景多元化,便攜性成為消費者最為關心的新消費場景。2021年倍至創新性的推出膠囊沖牙器,機身自重僅200g,完全收起后巴掌大小,其強大的便攜性真正滿足消費者時刻精致的訴求。2021年雙11,膠囊沖牙器銷量破千萬,還獲得了瑞麗潮流大番榜——年度新銳時尚沖牙器、品牌星球 星球獎“年度產品創新”“年度行業最佳新品”等多項大獎。
倍至設計團隊對功能美學的探索不止與此,再次引領行業推出倍至黑透膠囊沖牙器,主機采用透明設計,以黑色為基調,賦予產品獨特外觀DNA的同時,將自主研發water care®流體潔力技術的內芯、對每個零部件的不凡追求直觀的展現出來。
倍至表示,將堅持“專業、品質、美”品牌理念,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經過醫學認證安全、有效的口腔護理產品,通過創新滿足用戶全場景的口腔呵護需求,引領行業前進方向,為用戶創造更多價值。未來,他們還將繼續會聯合三甲醫院、權威機構針對沖牙器不同的適用場景展開一系列臨床試驗,滿足消費者對產品專業性的需求,并通過給消費者看得見的數據,提高消費者信任,讓消費者放心安全使用從而提升國民口腔健康水平。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