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的全面放開,輕運動逐漸追求生活態度,是繁忙都市生活中人們對壓力釋放,和對自然生活狀態的追求。不囤藥,不囤恐慌,我們只囤免疫力,所以,走向自然,享受E-bike“輕運動”騎行!
所謂"輕運動",就是體能消耗少、技術要求低,時間要求松的運動方式,E-bike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諸多的可取之處,這也從生活、工作、旅游、健身等方面上改變了人們對自行車的固有認知與體驗。
E-bike是在傳統自行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并增加了動力輸出系統、動力能源、車身狀態感知系統和控制系統;騎行時人力踩踏力與電動輔助動力相結合,以輕松踩踏的騎感實現人與生活、人與自然的和諧交互。
上下班、購物、遛彎、露營都可以通過助力模式來騎行,既能順利的到達目的地,又能做適量的運動。E-bike一經誕生便受眾多人喜愛。
【EUNORAU有諾品牌里程】
EUNORAU有諾為杭州比騰尼旗下品牌。杭州比騰尼電動車公司成立于2010年。專業從事鋰電助力自行車的研發設計制造。是一家集開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科技型企業。2010年起,公司正式引進低碳環保,時尚簡約的鋰電池助力自行車。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公司一直堅持“注重細節,追求完美”的經營理念,憑著豐富的制造經驗,精湛的生產工藝,先進的設備,高效的管理,并以合理的價格,先進的技術支持竭誠為客戶提供研發,生產與售后一條龍服務,在鋰電池助力自行車行業中快速發展,并迅速成為這個領域中的佼佼者。 如今,在我們的自有品牌“EUNORAU有諾”產品已覆蓋山地車,公路車,折疊車,城市車,雪地車等,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等市場擁有極高的聲譽。公司集聚了一批優秀的海內外人才. “快樂工作,認真生活” 有諾電動車將為更多的高端用戶提供更豐富的生活方式而不懈努力,追求完美,永不停息。
Eunorau E-bike擁有純踩踏模式(適用高強度的運動鍛煉),電助力踩踏模式(適用于長距離的休閑騎行)和純電模式(適用于上坡及顛簸路段騎行),可根據自身運動量的需求及騎行場景隨意切換,延伸適用者的探索與騎行渴望。
后疫情時代,為了能讓大家更清晰地了解E-bike在生活中使用的益處,我們將列舉關于E-bikie對環境、自然與健康的改善。
騎行E-bike對日常環境的影響
Eunorau E-bike在傳統自行車的基礎發展上出發,既保留了自行車固有的所有優點,又兼具了機動車的優勢,并且在交通成本上還遠低于燃油機動車。
有了一輛E-bike,你便可以有效地避開人群密集的公共交通,避開擁堵的車水馬龍,緩解出行焦慮,更自由更愜意地享受路上的時光。
后疫情時代,人們也越來越多地選擇低碳出行,汽車行駛 100 公里的碳排放即需要種植3棵樹才能補償。選擇ebike出行,意味著你在減少生活中的碳足跡,同時還能節省汽車的養護成本和全年的交通預算去做更多有意義的事。E-bike騎行可根據自身對運動強度的需求調節不同的騎行模式,能在高強度體能鍛煉,遠途休閑騎行,極具挑戰的越野騎行之間自由切換。這種騎行方式對騎車的人來說既有適量強度的鍛煉又可避免大強度踩踏對身體的體力和機體帶來疲勞或可能的傷害。
#騎EUNORAU E-bike的健身Tips
01.由于電動輔助力的介入,可有效消除因踩踏產生的肌肉疲勞,選擇合適的強度來鍛煉耐久力,隨著時間推移心肺功能和新陳代謝得到很好的改善。
02.長期保持騎行EUNORAU E-bike可以確保全身肌肉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增加肌肉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從而獲得能量,加快體內新陳代謝,促進血液流向肌肉和身體其他部位的血液循環。
03.在騎行過程中,通過不斷的進行踩踏的同時,除了是我們退步的肌肉能得到鍛煉,也能是我們的手部肌肉、背部肌肉以及腹部肌肉都有不同程度的鍛煉,這相當于全身性鍛煉和運動
#騎行E-bike對情緒價值的影響
1Eunorau E-bike具備的輕松助力特性適用人群廣泛,也容易上手,可與家人和親友一起騎車出游,休閑健身,在清新的大自然中同行享受天倫之樂。
并且Eunorau E-bike還可以記錄你的行程,分享到Eunorau社區,與同好之友一起分享騎行經驗,交流旅途樂趣。
責任編輯:王九山團隊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