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慧
工人、工匠,匠人、匠心。多少年來,這些樸實無華的詞語就像“酵母”一樣在我們企業(yè)基層不斷地“醞釀發(fā)酵”,“塑造”出一代又一代的勞模工匠。他們在一絲不茍中鉆研技術、練就本領,他們在追求卓越中突破自我、創(chuàng)先爭優(yōu),他們在精益求精中精雕細琢、開拓創(chuàng)新!
“我的絕活是氬弧焊焊接寬度高度差能控制在0.2毫米以內。”他是吳振坤,2021年獲河北大工匠榮譽稱號,曾接連獲得過“功勛工匠”等6個國家級榮譽,16個省部級榮譽和14個市級榮譽,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絕活兒都是苦練出來的!”這是師傅對吳振坤的諄諄教導,也是吳振坤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傳承。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唐山人,他有著李大釗故鄉(xiāng)人的韌勁兒,有著開創(chuàng)新唐山人的拼勁兒,他從學徒到工匠,用了11年。2009年,吳振坤獲全國冶金建設高技專家,那是他從業(yè)11年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級榮譽。“拼,咱就拼出個唐山人的樣兒!”在接受采訪時,吳振坤面對鏡頭激動地說。
從那時起,他就更加熱愛焊接事業(yè),以智慧和汗水打磨技藝,以專注和匠心傾情投入。他先后完成焊接工藝評定百余項,提高了企業(yè)的技術工藝能力;他研制的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小車,不僅減輕了勞動強度,更提高了生產效率;他發(fā)明的“不銹鋼管對接焊接充氬裝置”極大提高了焊接質量;他主持研究的“Q460GJD大厚度建筑結構用鋼的埋弧焊焊接工藝”更是取得突破性成功。“如果說鋼板是布料,那焊槍就是我的縫紉機,我要用我的匠心為唐山建設、為國家建設貢獻我的綿薄之力!”
匠心傳承,是企業(yè)的職責,更是國家的發(fā)展需求。習近平總書記說,“只有用辛勤勞動才能創(chuàng)造中國人民的美好生活,才能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一切勞動者,只要肯學肯干肯鉆研,練就一身真本領,掌握一手好技術,就能立足崗位成長成才!”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