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在輿論場上鬧得沸沸揚揚的陳小武案終于塵埃落定。此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已撤銷陳小武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職務,取消其研究生導師資格,撤銷其教師職務,取消其教師資格。日前,教育部表示,決定撤銷陳小武的“長江學者”稱號,停發并追回已發放的獎金,官方還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建立健全高校預防性搔擾的長效機制”。
其實,有關大學老師性騷擾女生的案件此前并不罕見,但引起這么大的輿論熱議,尚不多見。
究其原因,一則在于涉及學者“資歷”和“身份”遠超一般的高校老師。“長江學者”作為中國學術界最高榮譽稱號之一,其含金量不言而喻。“長江學者”竟然涉嫌性騷擾女生,這讓太多人深感震驚。
再者,陳小武案最早在網上爆出,由廣大網友擴散信息。后來媒體介入,成為公眾輿論監督的典型事例。因此,此類案件影響力大、影響范圍廣。
一個案件最大的影響,可能不單單是本案中正義之聲的歸來,也在于通過一個案件推動相關問題的制度化解決,以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雖然目前“高校預防性搔擾的長效機制”的具體細則還沒公布,但想必相關部門也知曉了此事的嚴重性,處理這類問題,不可不小心謹慎。輿論中對在校女生(在一些不靠譜的導師門下,她們的確成了弱勢群體)的態度,從同情升華為理解,從所謂的“精神安慰”升級為“依法維權”。
與此同時,中國的法制建設也愈發完善,我國法律早在十幾年前,就明確反對性騷擾——按照法規:“禁止對婦女實施性騷擾;受害婦女有權向單位和有關機關投訴”。
從單獨案件向制度建設的轉變,體現了社會正義和法律正義。當前,高校預防性騷擾的長效機制可謂勢在必行。
以筆者之見,這個機制至少要滿足兩點:其一,追責明確。過去,一些人不把性騷擾當回事,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法律意識,甚至有高校老師認為隨意對待學生是自己的“自由”。當類似事件發生后,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查清事實,明確責任,依法依規作出懲處措施。其二,注重懲戒。正所謂懲前毖后,即使法律的懲處不會缺席,但這類事件對受害者的創傷卻是漫長的,甚至是難以痊愈的。因此,對這類事件,當以預防為主。
當然,女大學生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護和維權意識。有些“叫獸”故意設下圈套,學生一不注意,就會“落入虎口”,到時候脫身就難了。而一旦遭遇傷害,需要在第一時間維護合法權益,尤其要注意保存證據,不能讓任何惡行逃脫法律的懲處。但愿類似事件不會再發生,也希望此案中的受害人盡快走出陰影,這同樣是輿論極為關切的問題。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