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討論大陸“武統”臺灣的聲音越來越多。臺灣領導人蔡英文在接受親綠電視臺專訪時表示,“沒有人會排除這個可能性嘛,就要看他的決策者,是不是一個理性的決策者。”蔡英文在沒有點名的情況下說,在國際政治或兩岸關系的處理上,“開啟戰端是不是這個選項,他要很小心去斟酌……任何的決策都要計算它的成本。”
蔡英文這個答復在內容上與她過去的表述明顯不同。去年12月,蔡英文與副手陳建仁在“中科院”召開年終記者會時稱,不相信大陸會對臺灣動武。她當時回應媒體提問時說:“作為一個理性的決策者,我相信今天中國大陸的領導當局……在這個時候,或者有任何對臺動武的這種可行性,應該都不在‘他’現在的思考里面。”
在親綠的媒體上公開承認大陸存在“武統”臺灣的可能性,較之以往,始終堅持認為當前兩岸關系處于正常交流狀態,顯然等于公開打了自己的嘴巴。這也就等于承認自其上任以來,兩岸關系已經事實上處于停滯、冷凍狀態,甚至也意味著,蔡英文上任以來的種種舉措,已經朝向“臺獨”路線,因此才會導致輿論把“武統”臺灣的選項重新擺上臺面討論的事實。
兩岸人民都清楚,大陸政府一直以來的底線很清晰,將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尋求兩岸的和平統一,但“臺獨”是絕對不能逾越的紅線與底線。一旦臺獨分子超越了這條底線,將意味著“武統”臺灣是大陸政府不得不考慮的一個選項。蔡英文感受到大陸施加的壓力,才有如此判斷。
“武統”臺灣可能性帶來的不安,即使蔡英文不公開承認,事實上臺灣民眾也早已經有所感觸。根據臺灣《天下》雜志最新的國族認同調查顯示,34.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是臺灣人同時也是中國人,占比也是歷年新高。自認是“臺灣人”比例雖仍過半(56.4%),但卻是近五年新低。這打破了過去“當臺灣人就不能當中國人”的局限性,說明臺灣民眾在國家認同方面出現了逆轉。除去大陸在經濟、就業上帶給臺灣民眾的潛在利好之外,某種意義上,也說明臺灣民眾對“武統”與“臺獨”之間互為因果的關系十分清楚。民眾恐懼戰禍而不愿支持“臺獨”也就不難理解。
蔡英文公開在親綠媒體上承認“武統”臺灣的可能,僅僅是因為大陸施加的壓力以及臺灣社會不安的反應嗎?答案可能并不如此簡單。另一個潛在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困境。
雖然蔡英文名為民進黨的黨主席,也是臺灣的領導人。但實際上民進黨內部山頭林立,派系眾多,往往為了自身派系的利益而不惜惡斗。過去陳水扁時期如此,現在民進黨全面執政,更是如此。近日,圍繞2018年臺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內部初選競爭之激烈超乎想象,再度將民進黨的內斗暴露于公眾視角之中。其中以臺南和高雄最為激烈。在此,我們不討論具體的內容,但可以明確的一點是,初選呈現出來的“派比黨大”特點已經充分展示了蔡英文在民進黨內部的處境。加上此前輿論熱烈討論其能否連任問題,更加足以說明蔡英文當前位置的難堪。
因此,我們可以作出這樣的一種猜測,蔡英文在親綠電視臺上公開承認大陸存在“武統”臺灣的可能性,更是一種試圖借助民眾之力重新收攏權力的動作,同時也是對現在內部熱衷于權力之爭的同黨官僚進行警告。
蔡英文應當非常清楚當前兩岸關系的實際狀態,也明白“臺獨”路線是大陸劃下不可逾越的紅線,而其上任以來的種種“去中國化”,甚至“去中華民國化”的舉措,已經在接近一這紅線。蔡英文一再在公眾面前堅稱兩岸關系現狀仍與馬英九時期無異,此時此刻卻突然在親綠電視臺上作出有別以往的表態,顯然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迫使她不得不公開“打臉”。換句話說,也就是為了給內部制造危機感,借此重新鞏固其領導人的地位,避免其在內部完全被架空,甚至淪為傀儡。
如此,對于蔡英文及民進黨,大陸需要更加警惕。明知“臺獨”不可為,明知如此必然招來大陸的“武統”臺灣結局,卻仍然不斷往此方向靠近,可見其本質未改,大陸不得不防。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