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公布“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和“雙一流”建設學科名單,進入“雙一流”大學建設名單的高校一共有42所,其中A類36所,B類6所,進入一流學科建設名單的高校一共有95所。最近,教育部要對“雙一流”高校適時啟動中期評估的消息傳出,引起教育界及社會輿論關注。
對“雙一流”建設進行中期評估,關鍵要對建設不合格的學校亮出“黃牌”,而不是把評估變為成果展示。同時,在“雙一流”第一期建設結束后應有退出機制,避免“雙一流”變為一些高校新的身份標簽。
從“雙一流”建設名單公布時起,盡管有關部門反復告訴公眾,這只是“建設名單”,不能將其作為“建成名單”,更不能將其作為學校的身份標簽,但是,我國社會輿論以及地方政府、用人單位,都存在把“雙一流”視為身份標簽的問題。比如,有的地方政府就把本地有多少學校、學科入圍“雙一流”當成高等教育的建設成就,在引進人才時也明確要“雙一流”學校的畢業生。這是“雙一流”建設被嚴重誤讀的結果,而這種被誤讀應也在意料之中。
公眾之所以把“雙一流”視為高校新的標簽,主要是延續了之前看待985工程高校和211工程高校的思路。985、211也只是高校建設工程,是投入資金重點支持部分高校建設一流,然而,985、211不知不覺中卻變成了一些學校的等級和身份,進入這些學校不但獲得更多的教育投入,而且也有更高的級別和地位。
985、211高校之所以存在標簽化的問題,是因為這一方面帶有比較強的行政評審意味,因此,社會輿論以及學校都把學校入圍視為對學校辦學的認可,進而入圍本身就成了辦學成就,也導致學校“重入圍,輕建設”。另一方面則是985、211沒有退出機制,只要入圍,不管建設如何,就一直有985、211的身份。
我國在啟動“雙一流”建設時,明確提到了985、211工程建設的弊端,因此提出“雙一流”建設要實行動態淘汰,引入競爭機制。但很多人并不相信真會有淘汰。如果他們相信的話,就不會用“雙一流”畢業作為用人標準了,因為說不定再過兩年,這所學校就會因建設不合格而被調整出建設名單。
據報道,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雙一流”建設推進會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傳達教育部“雙一流”建設現場推進會精神時指出,“雙一流”是滾動式的,進入名單“有進有出、動態調整”,教育部今年要適時啟動中期評估,對建設成效不明顯的高校、學科“亮黃牌”,任務重、壓力大,全校上下要充分重視。這說明,“雙一流”淘汰不是一句空話,將會動真格。
建立“雙一流”建設高校退出機制,對引導學校“重入圍,更重建設”,以及防止“雙一流”成為學校新的標簽,十分重要。如果有若干所學校被調整出“雙一流”建設名單,那種把“雙一流”標簽化的觀點才會沒有市場。
不獨“雙一流”建設高校要淡化標簽,我國正在推進對項目、人才的評估、評價改革,也明確要求破除“唯帽子論”,即不應把入選計劃、獲得項目,作為身份與頭銜,所有評價都必須針對本身的價值和成就。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在對學校辦學以及項目建設進行評價時,進行獨立的、專業的第三方評價,而不能再進行行政評價,這才能擺脫行政和利益因素對評價的影響,防止評價身份化、標簽化、頭銜化。這是“雙一流”建設進行中期評估應當注意的問題。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