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設立一周年后,其建設路線圖正式出臺。
21日,新華社發布《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下稱《綱要》)。《綱要》指出,規劃期限至2035年,并展望本世紀中葉發展遠景。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楊開忠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綱要》明確提出創造“雄安質量”,雄安新區將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綱要》強調構建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調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表明雄安新區將成為全國現代經濟體系建設的新引擎。
國新未來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徐光瑞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綱要》在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標準、考核等各個維度上謀求新突破,并賦予了雄安新區探索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新路徑的重大歷史使命。雄安新區的高質量發展不僅體現在產業、人才、標準、環境,還包括城市設計、智慧化管理以及歷史傳承等。
組團式發展有三大好處
《綱要》指出,順應自然、隨形就勢,綜合考慮地形地貌、水文條件、生態環境等因素,科學布局城市建設組團,形成“北城、中苑、南淀”的總體空間格局。
徐光瑞表示,組團式發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緩解和改善單極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大城市病”等弊端,如房價和租金過快上漲、城市擁堵和環境污染、資源消耗強度過大等。通過組團形成多中心錯位發展、相輔相成的發展格局,最大限度地減少低水平建設和重復投資,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
楊開忠對第一財經表示,組團式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大好處:一是留有余地,增強城市彈性。未來是存在不確定性的,再好的規劃也無法完全測準未來,因而規劃需要留有回旋余地。組團式發展富有適應未來變化的彈性,能夠較好處理城市發展的近期與遠期關系;二是有利于構建藍綠交織、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空間格局,容易親近自然;三是分散污染源、分散生態沖擊,有利于保護環境,實現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
與此同時,《綱要》明確了啟動區的范圍與主要功能:在起步區適當區域規劃建設啟動區,面積20~30平方公里,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突出創新特色,提供優質公共服務,集聚一批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現代金融、總部經濟等創新型、示范性重點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打造韌性安全的城市基礎設施,精心塑造城市特色,形成宜居宜業現代化城市風貌。
同步建設數字城市
《綱要》對建設數字城市與城市智慧化管理提出新要求,即“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推動全域智能化應用服務實時可控,建立健全大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打造具有深度學習能力、全球領先的數字城市”。
楊開忠表示,城市智慧化管理既是全球城市發展潮流、中國國家戰略,也是雄安新區在未來城市全球競爭中獲取優勢的必然要求。要實現雄安新區城市智慧化管理,就要實現城市全主體、全要素、全過程、全空間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管理。
在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綱要》明確,與城市基礎設施同步建設感知設施系統,形成集約化、多功能監測體系,打造城市全覆蓋的數字化標識體系,構建城市物聯網統一開放平臺,實現感知設備統一接入、集中管理、遠程調控和數據共享、發布;打造地上地下全通達、多網協同的泛在無線網絡,構建完善的城域骨干網和統一的智能城市專網;搭建云計算、邊緣計算等多元普惠計算設施,實現城市數據交換和預警推演的毫秒級響應,打造匯聚城市數據和統籌管理運營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樞,對城市全局實時分析,實現公共資源智能化配置。
作為雄安新區的第一個大型公共建筑,雄安市民服務中心就體現了“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適度超前布局智能基礎設施”的建設理念。第一財經從參與建設該工程的中建三局和達實智能獲悉,雄安市民服務中心通過達實智能研發的“智慧大腦”智能大廈管理系統,結合建筑信息模型、設備設施管理進行建筑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的管理,讓整座大廈建筑形態、所有設備均以三維可視化的方式呈現,給管理人員提供直觀且高效的管理基礎。
基于雄安建設的高標準技術要求,眾多國內信息技術產業領先的企業和機構已積極在新區布局,包括中電科太赫茲智能感知核心芯片和器件產業化項目、清華大學國防科技高端實驗室等。
加強融合發展實現錯位發展
黨中央、國務院在對《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復(下稱“批復”)中稱,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雄安新區要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轉移。積極穩妥有序承接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高校、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嚴格產業準入標準,限制承接和布局一般性制造業、中低端第三產業。要與北京市在公共服務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引入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完善配套條件。要創新政策環境,制定實施一攬子政策舉措,確保疏解對象來得了、留得住、發展好。
批復還指出,雄安新區要加強同北京、天津、石家莊、保定等城市的融合發展,與北京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合理分工,實現錯位發展。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對第一財經表示:“新區的產業發展將發揮京津冀產業協同的支點作用。雄安新區以高端制造業為主導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既有利于集中承載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同時與天津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產業協同,還將帶動河北的鋼鐵、制藥、汽車制造、紡織等產業轉型升級。”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