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原聚場的終極藍圖與理想,那就是讓社區里的人與人之間的狀態,能夠回到從前人們在大院生活時那種融洽的生活狀態。”說這句話時,東原集團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何既君的眼神顯得格外地堅定與自信。
從第一個原聚場在重慶D7的落地到原聚場在華東區域首次亮相,從賦予原聚場空間以不同的運作思路到原聚場社區運營模式的探索,何既君親歷了發生在原聚場角落中每一個美好的變化,也見證了原聚場的每一次地迭代與升級。
東原集團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 何既君(左三)
最開始在重慶D7做第一個原聚場時,對于能否燃起業主們對社區生活的熱情,何既君確實有所顧慮:“業主對這種創新的接受度和參與度會有多高?又該怎樣調動起業主共享的意識?”但很快她便發現自己的這種擔心似乎都是多余的。原聚場獨特的“城市空間”的設計理念讓身在其中的人很自然的就能夠實現交互,而社區的這個距離又恰好容易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一種微妙的化學反應。
社區合伙人制度 讓原聚場走向真正的自治
讓社區資源充分流動,讓業主參與社區建設是社區實現自循環的最佳方式。在原聚場最初的運營過程中,是由一群樂于為社區奉獻的業主們與Y.O團隊共同作為牽頭人,帶著大家一起創造“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社區。以去年開始運營的D7原聚場為例,運營9個月時,Y.O與業主共同策劃舉辦了社群活動400余場,參與人次25000余人,業主自發的比例達到了40%;以業主們的興趣愛好為切入點,各類社群達到了50余個。
“其實很多人心目中都有一種共享的意識與奉獻的精神,只是現在這個社會或者社區中并沒有給大家這個出口,而原聚場恰好給到了這樣一個出口。”對于原聚場在社區運營中的成功,何既君自豪地表示:“模式和機會都不是調研出來的,是洞察出來的,而在東原集團中,就有著這樣一批擅于洞察、并有著敏銳商業嗅覺的人才。”
近期,原聚場在杭州驚艷亮相,再次展現出了東原人在社群運營中的前瞻性。在此次杭州原聚場開園儀式中,東原創新性地將“社區合伙人”制度引入杭州原聚場之中,并公開了與原聚場達成深度合作的首批“社區合伙人”。不同于普通社群活動的組織者,“社區合伙人”除了需要有特殊的技能并愿意帶著大家一起玩的想法之外,更重要的是了解原聚場希望呈現給業主的活動類型。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社區合伙人既不會給原聚場帶來過于功利性的活動,同時又可以享受到原聚場的高度響應。合伙人制度在幫助原聚場更好地挖掘社區中那些富有能量與價值的人,同時也給到參與者更好的活動體驗,讓更多人主動地申請加入社區合伙人的隊伍。在這種良性循環之下,原聚場或將在不久的未來真正實現“業主自治”的理想社區。
探索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為社區文化生活打造接入口
一個好的產品除了需要運營者有強大的管理能力,能否保持運營的持續性并為企業帶來價值是大規模復制的基礎條件,而原聚場這一款產品自然也需要受到這一標準的檢驗,為此東原一直在探尋著原聚場盈利的可能性。
區別于一般社區商業的做法,原聚場并不會通過招商的方式來賺取收益,傳統招商模式僅僅通過空間來換取收益,不僅“重”而且與原聚場設立的初衷相背離。在原聚場的運營中,內容共創一直是團隊堅持的原則,通過與資源方共創有價值的高質量內容獲取更多的有效客戶,搭建社區文化生活鏈中的高質量B端與精準C端有效銜接的平臺;同時在持續運營過程中對“街區級”客戶的社區文化生活需求進行精準化建模,以街區級“小數據”盤活社區商業客戶端。
東原集團營銷管理中心總經理 何既君
何既君告訴記者:“東原之前還曾經針對文創類的產品嘗試過收費,但當時是主要是為了測試用戶的付費意愿。”而那次測試的結果也的確證明了用戶愿意為優質的活動和產品而買單,“原聚場未來所能提供給客戶的東西,一定會是客戶原本就存在的消費需求,原聚場有能力幫助業主更好的解決這些需求。”
在過去的熟人鄰里社區的舊故事上,東原正用自己的行動,一步一個腳印地為社區書寫全新的可能——打破心與心之間的隔膜和屏障,讓它們的觸碰、交流與連接變得更加自由。2018年,東原還將在杭州、武漢、重慶、西安、昆明、鄭州、成都等城市中布局十余個原聚場,對此何既君表示:“也許兩三年之后,你不會看到東原在社區層面有新的創新產品,但有一點肯定的是你一定會看到新的原聚場,希望在我們的努力下,可以在這幾年中把社區運營這件事做踏實,真正地將原聚場打造成社區文化生活的接入口。”
(新媒體責編:zpl)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